人在澳洲

【讀者投稿】王陽明雄文感悟

不論榮辱有信念  身處逆境仍師表

明代思想家王陽明在逆境中辦書院,提出專心致志、勤學苦練、有錯必改、接受批評等四功夫。他以身作則,鼓勵學生對他批評。 題目:《教條示龍場諸生》。

「各位會聚於此甚眾,我可能不能給太多的幫助,只有四件事相告,聊表心聲。一是立志,二是勤學,三是改過,四是責善。請用心聽講,不要錯過。

立志。志向不立,天下無可成的事。無論千技百藝、巧工妙匠,也要先行立志。現在有些學者,曠學懶散,荒廢學業,致一事無成,是因為未能立下志向。因此立志要做賢人、聖人,都可成就。不先立下志向,正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無所約束,請問會成就什麼事?古人說:「做善事而父母生氣,兄弟埋怨,鄉親厭惡,那麼就不要做善事,先順從父母兄弟鄉親。相反,如果做善事父母稱讚,兄弟高興,鄉親致敬,為何不做善事、不做好人呢?做壞事、惡行,得到父母喜愛,兄弟高興,鄉親讚揚,那就做壞事吧!做好事、善事,惹到父母生氣,兄弟埋怨,鄉親討厭,那就不要做好事。這就是立志。

勤學。立志要做君子,就要追求學問。行動上做不到勤奮,說明立志不夠堅定。跟著我學習的,我不要求他聰明、機智,我只要求他勤學、踏實、謙虛。諸位觀察,同學當中有好大喜功、弄虛作假、夸夸其談、嫉妒心等等,即使他天資聰慧過人,同學們也會討厭他、鄙視他、嘲諷他;而那些謙虛、穩重、專心致志、學人所長,補己之短,平易待人者,即使他天資遲鈍,理解力差,同學們也樂意接近他,甚至稱讚他。他固然內向,弱勢,難道同學們就以為他無能、無用而不敬重他嗎?這說明勤學苦練的重要。

改過。人難免犯錯,大賢人也會犯錯。因為他會改過,所以不妨礙他成為大賢人。不犯錯並不可貴,可貴的是改正。各位細想,日常生活中在廉、恥、忠、信方面有做得不夠嗎?有沒有狡猾、欺詐、苟且、刻薄的行為、習性?對於孝順父母,親愛兄弟,是否做得不夠?若如此,應是無知或無意、平時缺少良師益友的教益而誤犯。各位想想,要是真有這樣的事,固然應該嚴加自責,但也不必失意恢心而放棄自省改過。能痛改前非,即使以前做過盜賊,也不妨礙今日成為君子。如果認為犯過大錯,現在改過,別人也不會信任我,補救不了以前的過錯,從此喪志、無信心、一蹶不振,繼續墜落、糊塗過一生,那麼我對他也不抱任何希望了。

責善。交友之道在於能互相批評,使之向善。但是態度要誠懇,著重在勸導,語氣要委婉,對方容易接受,進而自行思考,真心改過。做到不傷和氣,這才是好辦法。如果不留情面、用語激烈,使他尷尬,他或有意接受,但氣氛、情勢容不下,進而把他激怒,甚至抗拒,就把好事辦壞了。這樣的批評、揭短,不是善意批評,不是「責善」。

如果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有人用攻擊語言批評我,我視他為老師,我會虛心接受,會感動。我對於「天道」還沒真正做到,學問也粗淺。承蒙各位到此跟我學習,我整夜思索,惡行或有所難免,何況過錯?以為老師沒有過錯,不可冒犯,這是不對的。如果我的行為是對的,要知道對在哪裡?是錯的,我要改過。這是教與學的關係。「責善」就從我開始吧!」

上文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王陽明的作品。王陽明先生與孔子、孟子、朱熹的學術思想傳到亞洲和東南亞各國。

1506年,明朝太監劉瑾專權,將中御史戴銑等二十多人逮捕入獄,時年三十七歲、在兵部任武選清吏司主事的王陽明直諫觸怒劉瑾 ,受庭杖四十,再 貶謫到貴州龍場驛做驛丞。王陽明 在這幾近蠻荒之地創立龍崗書院,後再創立貴州書院。

他在艱難環境中領悟人生哲理,熱情為眾多求教學的學子勸導,提出上述四門基本功夫:先立下志向,但不要傷及親情;專心致志,勤學苦練;時時檢討,有錯必改;以身作則,接受批評。

古人說:「經師易求,人師難求」。王陽明身處逆境,仍堅持信念,不論榮辱,身體力行,實是古今為人師表的楷模。對比現今教育界有不少失德失范、誤人子弟之徒,能不汗顏、警醒?

(二零二四年八月二十五日於美國)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24年10月9日 12:17

Recent Posts

零售業工人普遍遭到暴力攻擊

安全錄像曝光了令人震驚的現象,針對快餐和零售業工人的暴力行為正在不斷升級。 Read More

15 hours ago

2024年澳電動車銷量將達11萬輛

澳洲電動車理事會(EVC)的最新報告顯示,澳洲電動車市場在2024年呈現穩定增長,預計全年銷量將達到11萬輛。 Read More

15 hours ago

對兒童有風險 Dusk 召回聖誕蠟燭

受歡迎的家居用品零售商 Dusk 正在召回其聖誕主題蠟燭,原因是人們擔心這些蠟燭可能對兒童造成致命風險。 Read More

19 hours ago

給澳大利亞學生下毒 台灣女子被控謀殺未遂

台灣一名楊姓女子涉嫌毒害來自昆士蘭州的一名學生,日前,被控謀殺未遂。 Read More

19 hours ago

華人兒童服裝店剝削工人 被重罰510萬

兒童服裝店Blue Sky Kids Land 及其兩名董事 Guo Dong Gu (顧)和他的妻子 Fei Rong Yang(楊) 因剝削四名中國移民、妨礙公平工作局的檢查而被罰款 510 多萬澳元。 Read More

19 hours ago

論如何學好中國傳統文化(七)

更新於 :2024-12-19 01:50 文/清簫   今天繼續講《古文辭類纂》。上期講了姚鼐在此書序目中所謂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這是序目里最關鍵的部份。下面我會結合該序目以及不同文體的範文,帶大家一起欣賞古文,提升鑒賞與寫作水平。古文有些寫法在現代依然不過時,取決於學者怎樣運用。希望能幫到大家。 《古文辭類纂》序目最關鍵的一段是:「凡文之體類十三,而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學者之於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終則御其精者而遺其粗者。」一是簡介古文分類,二是概述構成一篇文章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現在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此書的13個文體類別: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記、箴銘、頌讚、辭賦、哀祭。這13類文體或許乍看難以理解,我們不妨進一步歸納,其實可以歸為三大類: 1、說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 2、記事(傳狀、碑誌、雜記) 3、抒情(箴銘、頌讚、辭賦、哀祭) 這樣是不是更加簡單清晰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之文以理為主;傳狀、碑誌、雜記以事為主;箴銘、頌讚、辭賦、哀祭主寫情。透過姚鼐所列文體的順序,可知他認為學文應當先學議論文,後學敘事文,最後學對辭藻精美要求較高的抒情文。我們試分析他如此安排的原因:無論是否能成為文學家,都要條理清晰,明辨是非,所以議論文是基礎。記事文比議論文稍難一點,比如給一個人作傳,或寫墓志銘,至少要對此人的生平全面了解,並在諸多大小事中取捨,挑出最重要的事,且次序嚴謹,還要真實,所以很考驗功底。至於頌讚、辭賦、哀祭等重在抒情的文體,寫作難度更大,但即使寫得不好也沒關係,至少前面已經學會寫最重要的議論文和記事文。   (圖:Adobe Stock) 再來看《古文辭類纂》所選文章的朝代比例。其中,先秦文佔11%;兩漢文佔20%;六朝文佔1%;唐宋文佔59%;明文佔5%;清文佔4%。唐宋文比例最大,在唐宋文中,大多數都是八大家的作品,即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的文章。而六朝文比例最小。上期介紹過「桐城三祖」的文學觀,結合上期內容,各位想必不會對上述比例感到意外。… Read More

20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