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十五周年,原是大祭。香港管控持續收緊,維園傳統紀念燈光不再;台灣總統賴清德就任,刺激獨裁政權敏感神經,台海危機似乎一觸即發。「天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狂」,加上近年年輕人醒的越來越多,中共氣數將盡,許多人都切身可感。
在澳洲,十九年前中領館一等秘書陳用林出逃,是在六四;今年前中共特工Eric投誠反正,首次參與公眾集會,也選在六四。歷史之輪迴因果,令人慨嘆。
是看到燭光的那一刻,竟還是有些落淚的衝動。極自然的想到一句詞:「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這一句,來自南宋詞人張孝祥的「六州歌頭」: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此詞是長調,初看極長。其實由景寫情,從所見到所想,並無辭藻典故堆砌,感嘆故國淪陷蠻夷之手,連孔子故鄉禮樂之邦亦遍布膻腥。聲調激壯,筆墨酣暢,忠憤報國之情一貫到底,在末一句達到高潮:行人走到此處、看到此景,怎能不忠憤之氣填滿胸懷,淚如盆傾!
說起這首詞,還有個故事:
南宋抗金大將張浚,一日正準備自家開party呢,誰知party上歌者唱了這首詞。唱完,張浚流淚起身,拿袖子遮著臉躲回房間去了(「張安國在沿江帥幕。一日預宴,賦《六州歌頭》雲……歌罷,魏公流涕而起,掩袂而入。」—— 《渚山堂詞話》),可見其感人之深。
後人論述詞的文獻中,就拿這則故事來說明詞這種文體對社會風俗起到的教化作用,一點也不比詩差:「張孝祥安國於建康留守席上,賦〈六州歌頭〉,致感重臣罷席 。然則詞之興觀群怨,豈下於詩哉?」——《詞概》
共產思想起於馬列,原是西來幽靈,亦屬蠻夷。亂我華夏近八十餘載,迫害死八千萬中國人,使神州道統斷絕。這其間仇怨,想來也決不比金人擄走宋室皇族更淺。如今香港近乎淪陷,被推到風口浪尖上的台灣,一如當年的南宋。「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唯期天祐中華,早日見到中國未來的希望之光點亮,以告慰當年以熱血祭奠公理與正義的六四英靈。
(讀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