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過去兩個冬季的成功亮相後,備受歡迎的Puffing Billy燈光夜車(Puffing Billy』s Train of Lights)今年將再度點亮夜空。
經過過去兩個冬季的成功亮相後,備受歡迎的Puffing Billy燈光夜車(Puffing Billy』s Train of Lights)今年將再度點亮夜空。從6月28日星期五至7月21日星期日,乘坐這趟奇幻的燈光列車,穿越丹德農山脈,體驗一場難忘的燈光秀之旅。門票將於5月23日星期四上午10點開始發售。
今年冬天,穿上保暖衣物,準備好享受一次絕妙的移動燈光秀吧!旅程始於Lakeside車站,在Lakeside遊客中心,您將看到裝飾華麗的蒸汽火車。上車前,您可以在咖啡館享用小吃或熱飲,為接下來的旅程做好準備。
當火車穿行於丹德農山脈的青翠山林中時,奇幻的旅程拉開帷幕。車窗外,本土野生動物的投影在移動的景觀上跳舞,樹木、木橋和鄉村在明亮的旋轉色彩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閃爍的燈光、治癒的圖案和生動的色彩將在 Gembrook 鄉村開闊的連綿起伏的山丘上翩翩起舞。
Puffing Billy將沿著歷史悠久的窄軌鐵路行駛,大約於45分鐘後到達Gembrook車站,旅客將在那裡下車停留55分鐘。在這期間,您可以圍坐在噼啪作響的篝火旁,享用熱巧克力,聆聽現場的原聲音樂,並品嘗由Emerald和地區扶輪社提供的燒烤香腸。您還可以提前訂購Puffing Billy野餐盒和毛毯,其中包括廚師精選的乳酪、蘸醬、肉類、餅乾和腌制蔬菜,讓您的夜晚更加神奇。整個光影火車體驗大約需要2小時20分鐘,具體時間視火車運行情況而定。
Puffing Billy鐵路公司與著名的燈光專家Resolution X(曾參與白夜節和墨爾本時裝節)合作實現這一夜間奇觀。旅程中,為了安全考慮,乘客不允許坐在車廂的邊緣。無論天氣如何,這趟火車都將全速前進,因此請務必穿上暖和的衣物!
今年冬季,踏上Puffing Billy燈光夜車,體驗一場難忘的光影之旅。更多信息請訪問官方網站:https://puffingbilly.com.au/events/tol-tickets-on-sale-soon2024/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24年5月22日 16:11
兒童服裝店Blue Sky Kids Land 及其兩名董事 Guo Dong Gu (顧)和他的妻子 Fei Rong Yang(楊) 因剝削四名中國移民、妨礙公平工作局的檢查而被罰款 510 多萬澳元。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19 01:50 文/清簫 今天繼續講《古文辭類纂》。上期講了姚鼐在此書序目中所謂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這是序目里最關鍵的部份。下面我會結合該序目以及不同文體的範文,帶大家一起欣賞古文,提升鑒賞與寫作水平。古文有些寫法在現代依然不過時,取決於學者怎樣運用。希望能幫到大家。 《古文辭類纂》序目最關鍵的一段是:「凡文之體類十三,而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學者之於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終則御其精者而遺其粗者。」一是簡介古文分類,二是概述構成一篇文章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現在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此書的13個文體類別: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記、箴銘、頌讚、辭賦、哀祭。這13類文體或許乍看難以理解,我們不妨進一步歸納,其實可以歸為三大類: 1、說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 2、記事(傳狀、碑誌、雜記) 3、抒情(箴銘、頌讚、辭賦、哀祭) 這樣是不是更加簡單清晰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之文以理為主;傳狀、碑誌、雜記以事為主;箴銘、頌讚、辭賦、哀祭主寫情。透過姚鼐所列文體的順序,可知他認為學文應當先學議論文,後學敘事文,最後學對辭藻精美要求較高的抒情文。我們試分析他如此安排的原因:無論是否能成為文學家,都要條理清晰,明辨是非,所以議論文是基礎。記事文比議論文稍難一點,比如給一個人作傳,或寫墓志銘,至少要對此人的生平全面了解,並在諸多大小事中取捨,挑出最重要的事,且次序嚴謹,還要真實,所以很考驗功底。至於頌讚、辭賦、哀祭等重在抒情的文體,寫作難度更大,但即使寫得不好也沒關係,至少前面已經學會寫最重要的議論文和記事文。 (圖:Adobe Stock) 再來看《古文辭類纂》所選文章的朝代比例。其中,先秦文佔11%;兩漢文佔20%;六朝文佔1%;唐宋文佔59%;明文佔5%;清文佔4%。唐宋文比例最大,在唐宋文中,大多數都是八大家的作品,即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的文章。而六朝文比例最小。上期介紹過「桐城三祖」的文學觀,結合上期內容,各位想必不會對上述比例感到意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