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政府推動數字貨幣,引發反對。澳人囤積810億澳幣,抵製取現限制。對數字貨幣不信任,擔心系統問題。政府鼓勵無現金社會,澳人卻堅持囤積現金。未來或讓澳洲人對現金的需求持續增加。
更新於 :2024-02-04 03:01
澳洲政府一直在推動貨幣數字化,銀行也大力支持,具體步驟相信大家都很了解,銀行大量關閉分行,取現被各種推脫限制!
對於貨幣數字化,無數澳洲人表示過憤怒和反對,可是這些反對的聲音全部被無視。於是,很多人開始了自己無聲的反抗:禁止紙幣流通?那就狂囤紙幣!
就在今天,澳媒曝光了一件大事:澳洲人正在悄悄囤積現金,預計最高已經囤了810億澳幣!現在澳洲可是在大力推動貨幣數字化,甚至有銀行已經宣布,很快就要取消全部現金、支票的使用,一切金錢往來,全部通過網路!
按照這種執行力度,距離澳洲進入無現金社會,可能已經不遠了。可是,澳洲人卻對於無現金社會沒那麼認同,即便銀行在不斷給取款施加限制,澳洲人還是在想方設法的取錢,囤積更多現金!
澳聯儲日前發布了一份調查報告:
從研究報告的名字就能看得出,澳聯儲可是對紙幣進行了一番深入分析,其中也包括了未來的紙幣存續前景。
其中有這樣一則數據:新冠疫情爆發期間,澳洲紙幣的需求量激增了22%!需求量增加22%代表著什麼?這個數字意味著,澳洲人對現金的需求,增加了190億澳幣!
專家認為,大家在疫情期間囤積紙幣,更多是為了防患未然,畢竟當時封城之下,不少購物地點還是以紙幣結算,囤積更多紙幣也是為了方便生活。但是,現在疫情已經過去,在政府和銀行的引導下,澳洲人日常使用紙幣的情況已經明顯減少,但對紙幣的需求,卻來到了歷史最高點!
日常生活中,就算已經開始習慣非現金的付款模式,但是也在找各種機會取出現金,不是用在日常消費,而是把現金囤積起來!
對此澳聯儲也進行了一番分析,官方的說法是:澳人囤積紙幣通常是為了「儲存財富或出於預防動機」。儲存財富好理解,預防動機可能是有人擔心還會出現類似新冠的大疫情,所以提前做好應對。
從去年6月流通的紙幣來看,考慮到火災損壞等因素,約有55%至80%的紙幣被囤積起來!價值在560億至810億澳幣之間!還有另一個數據,目前澳洲流通的紙幣中,只有9%至26%,被用於日常消費!
對於囤積現金這件事情,澳聯儲其實是不滿意的,因為現金流通太多並不好追查,可能出現很多偷稅漏稅或者支付違法商品的情況。如果沒有了現金,這些問題都可以被瞬間追蹤到。這也是為什麼澳洲官方大力支持銀行推動無現金社會的原因所在。截止到現在,澳洲各大銀行加在一起已經關閉了數千家分行,現存的銀行取現也有重重阻礙。
即便如此,也無法阻擋澳洲人囤積現金的心。
還有專家表示,澳洲人現在更傾向於囤積現金的另一個原因是:對數字貨幣的不信任!澳洲經常出現銀行系統宕機,網路支付全不能用,就連銀行存款都憑空消失的事情。
之前Commonwealth Bank全澳宕機時,就引起了無數澳洲人對數字貨幣的反感。想要推行無現金貨幣,至少系統能夠一直保持穩定…
另外一個大家不喜歡數字貨幣的原因是,各種監管之下,自己的錢都不能隨便花!CBA宣布計劃每月向加密貨幣賬戶和商家的轉賬進行限制,來避免客戶被詐騙和欺詐。
每個月向某些賬戶或商家支付金額總計不得超過1萬澳幣!同時,用戶無法提高額度,1萬澳幣為轉賬的上限。在修訂後的條款中,銀行有權「暫停或關閉」銀行卡和賬戶,來停止與加密貨幣相關的付款。
同時,銀行還可以拒絕「處理或保留處理某項交易,或特定交易」,且無需事先通知用戶。不僅如此,澳洲政府也宣布,將對Google Pay和Apple Pay啟動全面監管。
這份讓澳洲支付系統更加現代化的提議,年底將會提交給議會,如果通過,數字錢包將面臨與信用卡和EFTPOS交易同等級的監管!
從目前的情況分析,澳洲的無現金社會推動不可阻擋,未來取現只會變得越來越難。這種情況也加速了澳洲人對現金的渴望,大家都在想盡辦法囤積現金。現在,澳洲人已經囤了810億澳幣,對現金的渴求又達到了歷史最高點。
不知道澳洲真正進入無現金社會的那一天,澳洲人又會囤積多麼驚人的現金…
文章來源:悉尼生活資訊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24年2月4日 15:54
前國防部高級官員Peter Jennings在12月底評論說,中國希望總理阿爾巴尼斯繼續做「好孩子」,遵循北京對澳大利亞的要求,軟化對華言辭。 Read More
從1月8日起,澳洲公民前往英國不再享有免簽證待遇,遊客及商務旅客需申請電子旅行授權(Electronic Travel Authorisation,簡稱ETA)。類似的要求將於2025年5月適用於歐盟國家。 Read More
1月6日凌晨,一名男子在墨爾本駕駛一輛盜竊來的卡車撞向一輛汽車,導致汽車司機死亡。他隨後在警方的監控下在醫院接受治療。 Read More
1月1日在美國新奧爾良發生的恐怖襲擊造成數十人傷亡,澳洲安全專家提醒模仿襲擊的可能性,並呼籲重新審視澳洲國內潛在的安全風險,尤其是人潮密集的地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