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賈似道當宰相時,有人彈劾賈似道,說此人是紈絝子弟,公子哥兒,不堪大用。有個叫史岩的為賈似道說話,寫道:「賈似道雖有少年習氣,然其才可大用也。」這就是著名的刀筆吏筆法。其精髓處在「雖然」與「但是」的運用。此話若反過來說「賈似道其才雖可大用,然則有少年習氣。」賈似道就玩完了。
清代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與太平軍作戰常打敗仗,寫奏摺向皇上報告時寫道「臣屢敗屢戰,屢戰屢敗」,曾國藩看了說,這樣上報,必死無疑,於是提筆將字序調了一下,改成「臣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字序一改,效果大不一樣,曾國荃從一個無能的將軍搖身一變,成了英勇不屈的戰鬥英雄。從一個「屢戰屢敗」的敗軍之將變成一個「屢敗屢戰」的勇毅之將。「屢敗屢戰,屢戰屢敗」是扶不起來的阿斗,爛泥糊不上壁;「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是打不死的小強,永不放棄的戰神。
楊乃武受冤屈,向朝廷上訴,上訴詞有一句曰:「江南無日月,神州無晴(青)天。」其老師幫他改了一個字,變成「江南無日月,神州有晴(青)天。」此一改,引起朝廷重視,案情遂現轉機,慈禧有感於江南官員雖黑暗,但我朝廷仍有光明,於是過問案情,冤案終得昭雪。由此可見中文的奧妙真是深不可測,一語成人,一語毀人。
新冠肆虐期間,國人也創造了不少新辭彙,既可免死,又可陞官。例如,眾所周知,病毒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幾十億年,與人類也共存了數千年,但有人偏要誓言將病毒全部斬盡殺絕,還美其名曰「清零」。可是,人類最後發現根本無法將病毒清零,但又不能反對「清零」,更不能提出與病毒「共存」,於是,聰明的人便將中招的人關進方艙或封控在家,或將他們轉運到一個更加安全的地方,還發明創造了兩個新詞,叫做「社會面清零」和「動態清零」。
什麼叫「社會面清零」?有人這樣解釋:「你把你們家的垃圾全部扔到鄰居家,你們家就實現垃圾社會面清零了。」
「那什麼叫動態清零呢?」聰明人解釋道:「鄰居把所有垃圾都丟到你們家,隔天你再把所有垃圾丟回鄰居家,這樣你們兩家的垃圾都是動態清零啦。」
除了「社會面清零」和「動態清零」這些新詞外,還有紅碼、黃碼、綠碼、行程碼、場所碼、核酸碼、單采、混采、大白、方倉、密接、次密接、時空伴隨、封控區、管控區、防控區、防範區、精準防範、嚴防嚴控、應檢盡檢、三天兩檢、落地檢、社會報備、健康監測、居家隔離、集中隔離、健康承諾書、靜態管理、動態管理、羊了、楊過、楊康、王春陽、二陽、三陽、刀片噪、水泥滴、電鑽眼、折骨疼……
中國文字與烏紗帽關係密切,其中奧妙真是高深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