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11-03 04:43
剛剛過去的復活節假期,吳二和我去了墨爾本西邊三百多公里的港口鎮(Portland),去找一種叫澳洲塘鵝的大鳥。
港口鎮在墨爾本和阿德萊德之間,常住人口只有一萬多人。鎮子雖小,卻有幾個亮點:維多利亞省最早建成的城鎮,早於墨爾本:墨爾本和南澳阿德雷德之間唯一的深水碼頭,適合大噸位貨船進出。讓動物愛好者關注的也有兩個澳洲本土的唯一:澳洲塘鵝在大陸的基地,澳洲海狗和紐西蘭海狗比鄰而居。
鎮上最主要的一條街道沿著海灣建在山坡上,面對著港口鎮海灣和遠處的巴斯海峽,視野非常開闊。東面和正前方,兩條棧橋延伸到平靜的海灣,海灣里帆船的桅杆林立,居民在這兒散步休閑或出海垂釣。西邊是貨運碼頭,高大的機械臂,堆成小山狀的各種貨物,停靠在岸邊的巨型貨輪,忙忙碌碌的,充滿生機和煙火氣。
從棧橋和碼頭所在的開闊地往回看,主街上車流不息,沿街面海的房子多是旅館,商店之類的,大都是平房和兩層的樓房,只有教堂的尖頂突出到天際。教堂的式樣很普通,倒是隔著不遠的一座樓房很是顯眼,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個學校,名字叫「Bayview College」。
這棟建築顯眼首先是因為它的位置,它在這條街的高處,比教堂所在的地方又高出了不少。從學校大門往下看,海灣全景一覽無餘。居高臨下的,很是霸氣。
樓房是紅磚的,尖屋頂,方城樓,弧形的窗戶,院牆是青石所砌,整個建築看起來非常堅固,百年風雨好像沒有留下什麼印跡。目測樓房的樣式,應該是在愛德華式。或者維多利亞式之間。不僅顏值高,雙磚牆的的建築質量也是上乘,遇到汶川5·12那種級別的地震,應該會屹立不倒。
端詳了一會兒,拿出手機搜索了一下,這座樓房已經有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最初是有著教會背景的人籌備創建,如今是一所中學,在校學生二百上下。一個中學,在全鎮最好的地段上,樓房在小鎮也卓爾不群,這讓我非常好奇:普通學校的建築已然這樣,那鎮政府的大樓該是什麼樣呢?
沿著海灣的大道,邊走邊找。一棟較大的三層樓房是個旅館,拐角處一個兩層的白色房屋也很是氣派,細看牆上的標識,是個郵局。除此之外別無大樓,剩下的是矮矮的小平房。難道鎮政府不應該設在這樣顯要,風景最好的街道上嗎?
想放棄尋找回旅店,又不太甘心,我喜歡看老式的建築。十年前回國,去了一趟膠東老家,路過一個新建的縣政府大樓,樣式仿照白宮,佔地比白宮要大,氣派之大讓人難以置信。那以後,每到一地,也會想去看看那裡的市府樓(Town Hall)長什麼樣。
路過植物園時,看見了不遠處山坡上一棟老房子,位置高,典雅漂亮,去打探了一下,卻是原來的民居。
轉回郵局時,往左邊貨運碼頭的方向拐了一下,看見了下圖這個小房子。房子是青石所建,小的有點像街邊的公共廁所。門口一塊深藍牌子上的白字很清晰:H M CUSTOMS 。Customs中文直譯是海關,在英式系統中,它是兼有稅務和海關功能的機構。好傢夥,按照我們的認知,稅務和海關不都是富得流油的單位嗎?
小房子建於1850年,一百七十多年過去了,它仍然履行著原來的職責,是稅務和海關部門的辦公地點。房子現在對公共開放。其實,不用進門也可以想像,這麼逼仄的外表,內部肯定和寬敞不沾邊,更談不上什麼奢華和氣派了。
海關和稅務總署的旁邊還有幾個小平房。有一棟房子在大街上只能看到側面,外牆是青石所建,簡簡單單的沒有裝飾、門臉側向海灣。屋前有個不大的花壇,門楣上有幾個水泥澆灌的字母「Town Hall」。
這就是我們找了半天的鎮政府呀?!門虛掩著,還沒到關門的時間。推門進去,迎面是一個比普通民居還要狹窄的門廳,掛著幾張圖片。裡邊不大的房子,擺著,掛著一些史料和圖片,介紹港口鎮的歷史和文化。成了一個小型的博物館。現在的辦公地點就在這座小房子的後方,也是一層的平房,毫不起眼。
隨便瀏覽了幾眼史料,又上網查了一下,知道了這棟房子建於一八六三年,也有了一百六十年的歷史。至於它的興建歷史,簡直就是一個小孩子過家家的玩笑。
當時,鎮上的人們決定要建一個政府辦公室,經過商量,後決定出資十英鎊,招募房屋設計圖案。還真的有不少人響應,多人應徵,最後三個方案入選。籌辦委員會的人難以決定,只好投硬幣。選定了一個名叫約翰的人的設計,於是,約翰拿到了十英鎊的獎勵。
圖紙要付諸施工樓,卻發現按照約翰的設計,建房的費用將超過是預算的一倍。委員會只好放棄這個選項,又重新啟用了亞歷山大設計的圖紙,但獎勵已經發出,無法收回。好在亞歷山大雖沒得獎,卻見到自己的設計變成了實物,還被當成澳洲文化遺產,保護了起來。
從鎮政府辦公室的南面,還有一座棟面側向海灣朝南的平房,面積也不大,外牆也是用的青石材料,方方正正的,平淡無奇,這就是法院。
海關,法院,市政廳,這幾棟小平房就是鎮上所有的政府要害部門了。它們很有共性,矮墩墩的,灰不溜秋的,沒有院牆沒有大門,還統統側對著海灣,像是被擠進了一個角落。和一條街上正對著海灣的那所中學的相比,實在是太黯然失色了。
這幾棟小平房和學校樓房的建造時間都在一八六幾年前後,那時,我們這邊還是大清國。封建社會裡,縣鄉一級的官員通常被稱為「父母官」。看港口鎮當年這些低姿態的衙門府,倒是覺得當年這裡的縣官們有點父母官的樣子,安之若素的在比一所學校低檔很多的建築里辦公。像大多數的父母們一樣,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好的東西都讓給孩子們,自然而然,天經地義。
想起了林肯的一句名言: 政府,來自於人民,受制於人民,服務於人民。」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幾個低調謙虛的政府平房,一座堅固大氣的中學樓房,同處在港口鎮的最重要的一條街道上,如同一個小政府,大社會(大學校)的模型展覽。這些建築是藝術,也是無聲的語言,上邊似乎寫滿了「以人民為本」之類的字眼。也昭示出當年的決策者們和林肯共同的基督信仰。
在面對港口鎮海灣的街道上行走,見識了一個另類的形象面子工程。作為一個普通百姓,我的觀後感很快就從驚訝變成了認同。沒有膠東老家仿白宮那一枝獨秀的高大上,這條街道的建築布局帶著一種平和,安寧的氣息,讓人輕鬆,舒服,愉快。
漂亮的學校建築各地還有很多,順便再附上幾張。
港口鎮不遠處另一個鎮的小學教學樓。
墨爾本北區的一所小學
墨爾本南區的一所小學
塔斯馬尼亞朗塞斯頓的一個中專學校。
原青島二中向德瑜老師的評語:
讀《一所舊學堂和一組縣衙門》一文深有感觸,作者去港口鎮的初衷是探尋澳洲塘鵝,行走在港口鎮的街道上卻意外捕捉到一個很有價值的社會問題,可見作者敏銳的洞察力和可貴的社會良知!
在看到一座堅固大氣的中學樓房和一組低調謙虛的政府平房之後,作者巧妙地引入「父母官」的概念,深刻詮釋了「鎮衙門」跟「人民」之間應有的關係,由衷地讚頌了這裡的政府「以人民為本」的基督信仰。
在尋找鎮政府的過程中,作者腦子裡閃現出家鄉「白宮」氣派的縣政府大樓。此低矮灰暗的平房和彼高大氣派的大樓形成鮮明對照,孰高孰低就不言而喻了。
作者去港口鎮探尋到塘鵝沒有,不知道,卻收穫了一篇關於「小政府」和「大人民」的美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