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蜜果實巨碩,可將汽車擋風玻璃砸出大洞;成熟的波羅蜜果肉,聞起來像香蕉鳳梨,且果實「房如石榴」,乳汁具黏性,剝除果肉是一大工程。
過去如若要挑選最不喜歡的水果,水果界的巨無霸,也就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水果 —— 波羅蜜會是我的首選。無關其味道濃烈,主要因為它具有黏性特強的汁液,實在是令人卻步。為避免費時又麻煩的「剝水果工程」,我寧願謝絕品嘗其香甜果肉。
猶記每當家中出現波羅蜜時,內心總不由「咯噔」一下,了解麻煩事要降臨了。當母親正式宣告剝波羅蜜的時間後,我總想偷懶一下。結果,常拖延到母親先前拿的容器不夠用了,需要我再去拿盒子來裝剝好的果肉,甚至是母親準備收工了,需要我拿油來讓她抹手,好搓除黏在手上的黏液。我才會從自己的「活兒」脫身,預備等會兒好好地大快朵頤一番。
波羅蜜果實為聚合果,未成熟的果實呈現蒼綠色,能作為蔬菜烹煮。味道較淡的囊絲,同樣可作烹調食材。我最初認定波羅蜜單純作為水果來品嘗是最好,但在數年前品嘗了印尼移工以我家未熟果實所烹調的椰漿波羅蜜之後,著實被其辛辣的異國美味給驚艷了一回,也讓我對果實口感的印象進行了徹底的翻轉。
說到這,或許已有人發現,尚未熟成的波羅蜜果實經過烹煮後,被當作牛肉、豬肉來運用,因此跟豆制素肉一樣受到素食者喜愛。2018年,新加坡還出現一家專門利用波羅蜜來打造逼近手撕豬肉口感的肉類替代食品的新創公司。
未熟的波羅蜜果實可作為食材,也可繼續朝黃綠色變去,成熟果實則呈現黃色或黃褐色,果肉會散發出香蕉與鳳梨融合的甘酸氣味。
果實平均重量在5公斤至20公斤之間,但可逾50公斤。未曾親見者,恐難想像世界最大的水果到底有多堅硬、厚重。其實,波羅蜜果實過去曾引發驚心事:一粒掉落的波羅蜜果實,將停在路旁的一輛汽車的擋風玻璃給砸出了個大洞來。我家雖未釀生此等恐怖大事,但每每在父親努力環抱著一顆體積還不算大的波羅蜜果的過程中,總能透過他充滿節奏又紮實異常的步伐,深深覺察果王不容小覷,也不容撼動的地位,亦不敢淘氣使壞來擋父親的道。
切開波羅蜜果實後,會發現「房如石榴」,也就是說,每粒果實內擁有眾多小果。正因如此,波羅蜜被視為具備「多子多福」等美好寓意的「吉祥樹」。雖然小果多寡主要視果實大小及授粉程度來定,但通常介於44至180枚之間。各小果平均長達7至10公分,直徑平均達3至4.5公分,重量平均達32至45公克。黃色、柔軟且味甘氣濃的假果皮,則約達3至5公分的厚度,其中還裹藏著一顆外皮為淡褐色、果仁為乳白色的橢圓形種子。種子不可生食,但可在蒸煮、煎炒過後,品嘗其綿密鬆軟,口感如吃菱角或栗子般。種子亦可磨成粉,用來烤肉或製作糕點等。
想知道波羅蜜果實是否成熟、能否切開時,可先觀察蒂頭處是否已經變軟,並透過嗅聞方式,近查果實是否傳出特殊的濃厚香氣。未熟成的果實,是不會出現特彆氣味的。
果實的外皮顏色同樣是觀察指標之一。尚未熟成的果實,外觀應為青綠色,成熟的果實,則為黃綠色或黃褐色。
我們亦可經由輕壓或拍打,也就是憑藉觸感來感察果實的熟度。成熟的果實,會呈現偏軟且帶點彈性的狀況。假設果實偏硬,壓不太下去,建議再多放幾日,等待果實軟化。倘若拍打果實時,傳出較為低沉聲響,則代表熟度較高,
最後提醒大家,切開後的果實,會出現黏性非常強、難以清洗的乳汁,為避免雙手或水果刀沾上黏液,可先在下刀前戴上手套,或先在刀面上塗抹沙拉油。這些步驟有助於後續的果肉處理及清潔工作。
當切開果實後,可先切除位於果實中間的白色芯,隨後再取下夾帶在囊絲中的小果,最後再除去小果內的種子即可。處理過後的果肉在經過冷藏或冷凍後,風味更佳。
完成剝除工程後,假如刀面跟雙手仍沾黏了黏液,可再塗抹沙拉油來進一步卸除、刷洗。當你學會處理世界最大的水果之後,相信會愛上它的特殊風味,並拿它來製作各類異國美食。
(節選自《看中國會員專刊》第72期)
〈世界上最重的水果—— 波羅蜜〉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23年10月27日 18:14
澳大利亞海軍正在招聘核潛艇軍官,以確保有足夠數量的專業人員部署到未來的核動力潛艇。「完全無工作經驗」的澳大利亞人也可申請,初上崗的年薪就高達12萬澳元。 Read More
聯邦政府「改善拘留者的生活質量」計劃為非法移民拘留中心的關押者提供免費香煙,這估計需要花費澳洲的納稅人數十萬澳元,而且此舉在拘留中心內引發了黑市交易和暴力衝突。 Read More
文/清簫 本期繼續講《古文辭類纂》的論辨文。我們先看西漢史學家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指〉。 司馬談是司馬遷的父親,大家都知道司馬遷被稱為太史公,其實司馬談也是太史公。司馬談想效法孔子作《春秋》,也寫一部那樣的史書,可惜沒能實現,臨終時將此重任託付給司馬遷。假如沒有司馬談的諄諄囑咐,或司馬遷未能忍辱完成父親的遺願,那麼今天的我們恐怕看不到《史記》這部寶貴的著作。歷史上許多了不起的事業不單是一個人的功勞,就像太史公父死子繼,真的很不容易。薄薄的紙上承載的文字本沒有重量,我卻時常覺得很重,這重量來自作者的心,以及與之相關的每一人的心。《史記》承載的不只有司馬遷忍辱負重的精神,還有司馬談的責任心。 (圖:Adobe Stock) 司馬談非常博學,據《史記·太史公自序》,他師從唐都學天文,跟楊何學《易經》,又跟黃子學道。他擔憂後人不懂諸子百家思想要義,因此撰寫〈論六家要指〉。此文論述了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的思想,可謂是西漢的一篇學術論文。 我們先看此文的結構,可分為三部份:(1)六家思想殊途同歸;(2)概述六家理論;(3)詳論述各家理論。條理很清晰。 第一部份言簡意賅,引用《周易》中的話概述六家思想皆是為了治世:「《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塗。』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 第二部份簡潔闡述六家思想的關鍵長處與短處:「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墨者儉而難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彊本節用,不可廢也。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儉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實,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則不然,以為人主天下之儀錶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如此則主勞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去健羨,絀聰明,釋此而任術。夫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騷動,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 (圖:Adobe Stock) 六家之中,司馬談最推崇道家,稱讚道家使人精神專一,行動符合無形之道,且能滿足萬物,隨時代、事物變化而變化,宗旨簡單而容易掌握,做事少而功效大。相比之下,儒家思想雖廣博而缺少綱要,煩勞而效果小,君主要做天下儀錶,君主倡導什麼,臣子就做什麼,臣子要跟在君主後面,這不是最智慧的治國之道。司馬談認為,「大道之要」是「去健羨」、「絀聰明」,即不要剛強,去掉貪慾,不耍小聰明。後幾句說得更好:「夫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騷動,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若身心騷動不安,則絕不可能如天地般長存。這既是智慧的治國之道,也是養生、修身之道。不過,儒家制定君臣父子的禮節,並區別夫妻長幼,是司馬談贊同的。… Read More
悉尼邦岱(Bondi)附近的Bronte 海灘吸引力數千人參加聖誕派對狂歡,持續到深夜的慶祝活動引來了大批的遊客與背包客,卻留下來裝滿垃圾的袋子和數不清的空酒瓶。市政工作人員全力清理現場,當地居民表達了強烈的不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