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人跨越兩個世紀與兩個朝代,歷經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眼見時代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自己不知不覺已步入老年,與現代中青年從思想和性格上拉開距離。憶往追昔,歷史的畫面歷歷在目,例如:牛類牲畜由農民的主要勞動力蛻變為畜牧業肉食商品、小學生冬天由黑燈瞎火提著火籠上學校變為車接車送有暖氣的教堂、老人抽旱煙鍋子手搓蒿草火繩續火到電子打火機、照明由火柴點燃的清油燈到聲控光控電燈、出門走親訪友抑或上學由步行百二八十路程習以為常到小車隨時代步、寫字由硯台磨墨到電腦打字、衣服上由爬滿虱子蟣子到該寄生蟲基本絕跡、洗衣由在搓板上揉搓再用棒槌在錘布石上捶打舒展到洗衣機洗滌烘乾熨燙一體化、胡基牆到磚牆或砼牆、商店由鋪板門連鎖木開關拼接到各種感應門自動開啟關閉、十六兩一斤杆子秤到十兩一斤電子秤、撥算盤珠子計算到電子計算器瞬間精確完成、穿戴由手工弓弦彈棉花並紡線織布漂染裁縫到超市看樣選購衣帽鞋襪、農田灌溉由深井轆轤一罐一罐澆地到噴灌滴灌、吃面由推磨羅面燒柴拉風箱做飯到網路手機電話外賣送飯上門、農業生產由刀耕火種割麥碌軸碾場到機器全面掌控整個生產過程、出嫁時姑娘由頭蓋遮羞布八抬大轎到陽光素麵小車迎送,人力拉大鋸解木板到電鋸批量按尺寸生產……
真乃是:
半夜聞雞叫,上學何期期?長發引漣漪,白布展石磯。
河童撐桿擺,長舟渡古稀。溝坎徘徊轉,野菜來充饑。
屋檐灑雨滴,炊煙裊裊起。蹉跎歲月長,夢裡常尋覓。
正因為我們這一代人備嘗稼穡之艱,勞作之苦,大多數人知道珍惜生活,節儉而不浪費,語言行為以及根深蒂固的意識觀念和兒孫們一代有明顯的代溝。下邊列舉幾個例子也許是我們這一代人與兒孫們不同生活方式的普遍寫照。
平日居家拉家常時,我們不由自主地憶苦思甜,講起小時候黑燈瞎火,織布紡線,推車拉磨,當牛做馬,吃了上頓沒下頓,常見拉根棗棍討飯的景況,孩子們像聽天書一樣,感覺是天方夜譚,有時發問:您是在講故事嗎?哪能有那樣的事啊!孫女信口追問:沒吃的怎麼不去超市買幾個麵包?我們說:不說麵包,連超市這個名詞都沒聽過。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吃飯有米有面,炒菜有點油水就能將就過去。下廚做飯按照習慣,不厭其煩,精打細算,一個菜葉一粒米也捨不得浪費掉。孩子們吃飯則講究有葷有素,沒有幾個菜好像不算吃飯。過去我們用筷子蘸幾點香油調菜,看見孩子們像澆水一樣直接傾瀉而下,我們顫著手,照樣學樣往下倒,孩子們看見總說倒得太少,缺少油香,不夠味兒。
不小心掉到地上食品,我們拿起來用口吹幾下或者用紙擦拭一下,毫不忌諱地填在口中吃掉,孩子們有時睨眼相看,有時則直接把掉到地上或餐桌上的食品扔到垃圾桶中。盛在自己碗中的飯菜我們不挑不揀,最後盤光碗凈,不拋不灑,而小孫子們像小雞啄食一樣,毫不吝嗇地扒來揀去,撒落的到處都是。
我們買衣服標準是穿在身上大小顏色合適就可以了,孩子們除此以外還要看牌子。衣服鞋襪舊了,我們盡量縫縫補補,不能當面子便套在裡邊遮風禦寒,心裡邊還留有老一輩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理念。孩子們則不然,緊跟時代步伐,更新換代,風光無限。
我們喜歡硬板床,孩子們喜歡沙發床。
家用器具出現毛病,能修的盡量去修,以舊代新。尤其先祖留下的家什陳物,雖已破舊過時,我們依然當文物一樣保存起來,捨不得丟棄。孩子們則趕時髦,該送人的送人,該扔的扔,更新換代,隨時添置新的器皿和用具。
我們發現龍頭失修滴水,馬上用盆盛住,積少成多,以便他用。刷鍋洗碗時細水長流,乾淨為止。洗衣服和洗過菜的水留下來沖馬桶。走到公共場合看見水龍頭流水,自動上前關閉。而孩子們少有此意識,洗菜洗碗,水龍頭開的生大,水流嘩嘩,眼看著許多水白白做了無用功,真讓人心疼。
我們進門哪一盞燈需要就打開哪一盞燈,孩子們進門時則順手把屋子裡的燈統統點亮,有時我們小心翼翼地把他們打開的燈再關上,他們反認為太仔細。
自由市場買東西不管對方要價高低,都要悉心盤算,討價還價,能省一個算一個。孩子們則不然,要多少給多少。
我們明知霧霾口罩和防疫口罩都是一次性的,但捨不得扔掉,反覆使用。而孩子則不然,回家直接把用過的口罩扔進垃圾桶,出門取出新的戴上,有時一天換幾個口罩。
我們用抽紙時用一張抽一張,而且擦完一邊再摺疊起來用另一邊,扎紮實實用盡才丟棄掉。而孩子們信手像抽棉花絮一樣,哧溜哧溜,一下抽好多張,隨意擦一下就一把扔進垃圾桶中。
家裡的門窗衛生清理以及修修補補問題,我們盡量自己完成,萬不得已才請人幫忙或者僱傭工人。而眼觀社會有些腰包稍微鼓囊的年輕人,即使自己閑著,有的僱傭保姆,有的請社會上服務行業人員上門服務。他們的理念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你推你的苦力磨,我推我的智力磨,金錢是撬動社會發展的槓桿,每個人掙錢的方法不一樣,你掙你的苦力錢,我掙我的智力錢,相互補襯是一種社會的優選。
過去,一對父母養三五個孩子,管吃管喝,管穿管戴,再家常不過的事。對於獨生子女一代,生一個孩子請月嫂保姆,弄得全家老少不得安寧。
吃飯時孩子們搶吃時我們不動筷子,孩子們喜歡吃的飯菜假裝自己不喜歡吃,孩子們不喜歡吃的假裝自己喜歡吃,一旦大家吃完,剩餘的飯菜要倒掉時,我們好像沒有吃飽一樣,狼吞虎咽包攬吃完。孫子們吃剩的小食品,過期了,不能給他們吃,我們截留,慢慢消耗。饃饃放在冰櫃幾天後饃皮有小霉點,要倒掉,止住不讓倒,把有霉點的饃皮揭掉重新蒸餾,別人不吃自己吃。對於我們這些曾經受過凍餒的人來說,要被扔掉的東西遠比當年維繫生命的東西好了許多,因此,盤中之餐,汗滴之苦,難以忍心拋撒掉。
我們愛看愛聽古典戲曲,對那些纏綿悱惻的劇情尤感有吸引力,經常被劇情所感染,有時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著自己的眼淚,有時興奮得手舞足蹈,仰懷大笑。褒貶金玉聲,劇中人就在滾滾紅塵里,明知是假戲,卻生生的做了真。孩子們不喜歡提袍甩袖的古典劇目,認為裝腔作勢缺乏真實感,慢悠悠的浪費時間。他們喜歡看搖滾,探戈,體育一類現代化快節奏節目。我們喜歡靜,孩子們喜歡動,這就是不同時代人不同風格。
是也,非也,時勢造人也,回顧我們也曾和我們的父母有不同的生活態度,這些不同屬性的品質反映了不同時代人的不同習性。也許若干年後,孫子一代也會和兒子一代之間產生這樣那樣的代溝,曾孫和孫子一代之間也會產生這樣那樣的代溝,因此,眼光放遠,這都是正常現象,正如人類再不能回到原始人茹毛飲血的生活方式一樣。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人都是要老的,長江後浪推前浪,相信後來者居上,相互理解包容,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骨肉相親,社會和諧,興旺發達。
作者:拜懷德
澳洲年底前將推出了全新的「國家創新簽證」(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獨立計劃」(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計劃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業高技能人才,特別是在關鍵領域擁有卓越成就的專業人士。 Read More
新州警察局局長凱倫·韋伯威脅說,如果由於鐵路罷工導致觀看煙花人群的安全無法保證,她將建議取消悉尼標誌性的新年前夜煙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個網名為「Ares」的中國遊客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三段使用無人機近距離拍攝澳洲海軍軍艦的視頻。引發了網路熱議和澳洲參議員Malcolm Roberts的關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灣總統府當值憲兵因向中共特務提供機密遭到抓捕,之後中共滲透台灣網紅的種種跡象也被媒體爆出,再次引起台灣輿論對中共滲透及《反滲透法》界限的討論。 從中共誕生以來,統戰與滲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戰略手段,從未放鬆過。上百年來,其滲透能力堪稱登峰造極,幾乎就是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無往不勝。中共當局不僅依靠統戰與滲透成功地將國民政府趕到了台灣,還將全中國百姓拿捏得服服貼貼。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統戰與滲透也隨著中國製造的廉價產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國,並順利地在各級政府、學術領域,甚至地方社團中埋下種子,打下了長期盤踞的基礎。 而散布在世界各國的台灣社團從來就是一個重災區,在民主環境里成長的台灣人並沒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單純的台灣人往往在有意無意間被利用了、被滲透了,被統戰了,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墮落在紅色的枷鎖之中。 每當人們提到中共的統戰與滲透就會聯想到特務與間諜,其實統戰與滲透的範圍極其廣泛,廣泛到不能簡單地用「間諜」的概念來分析論述。 比如說,一些有點影響力的台灣人常常會公開提醒台灣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歡的媒體上刊登廣告,或避免發表支持台灣政府的言論,美其言曰出於「好意」或「保護僑胞」,其實他們已經在中共的戰壕里,替中共的統戰與滲透發揮影響力了。讓人產生恐懼或自覺宣揚「中國好故事」,都是紅色滲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很多海外華人,包括台灣人或東南亞的華裔難民,他們的政治立場往往會隨著中共影響力的變化而相應發生變化,有些人從反共走向親共,之後又宣稱反共,自由世界給了他們自由思想的空間,但他們是否真的能在立場的改變過程中擺脫中共勢力的束縛呢?那就只有天曉得了。因為中共統戰與滲透的力量就像癌細胞,具有頑固的持久性,有時活躍、有時潛水,當沾惹上後想洗心革面就沒那麼容易。 在澳中經濟處於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滾滾而來的金錢,卻沒注意到中共的金錢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減輕了澳洲的經濟危機,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國基礎,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幾乎成為了一堆木偶。譚寶政府最終反戈一擊推出了「反滲透法」,氣焰囂張的中共和統會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紅色勢力就此消亡了嗎?當然不會!那張滲透的網路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內轟然瓦解,該鋪墊的早已穩妥,該下的種子也已紮下了根。 英國王子邊上埋著紅色地雷,中共軍人擠進紐西蘭國會,泛紅憲兵在守護台灣總統府,類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絕對不會例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區別只在於何時才被發現,西方民主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後知後覺。 中國人的群體很簡單,親共與反共都是擺在檯面上,多多少少都對澳洲主流產生影響力,其它的絕大多數社團都保持低調,明哲保身,見風使舵,意見統一。 與中國社區相比,台灣社區反而顯得比較複雜,那是因為各台灣社團在對台灣的定義上有著差異。 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台灣本土社團代表台灣人發聲,一直被認為是台灣人聲音的社團並非來自台灣,那是一些民國初期就開張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會」,以及逃離共產極權迫害的難民組成的「越緬寮」團體,他們都曾接受了中華民國文化教育,本質上捍衛的是中華民國。當中共和統會在全世界粉墨登場後,首當其衝就是對這些社團進行統戰與滲透,遺憾的是無一能夠倖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