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3-22 02:59
提及新海誠執導的經典電影《你的名字》,許多觀眾都說自己是紅著眼眶走出影院的,看似老梗的身體互換故事竟如此催人淚下;由他執導的另一部動畫電影《言葉之庭》亦大獲好評,幾年以來都被奉為對純情最美的詮釋。而這兩部電影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即與日本古代和歌的連結,其中《你的名字》劇情直接受到了平安時代女歌人小野小町的和歌啟發,可見和歌影響力之深遠。
那麼什麼是和歌呢?這種在日本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文學體裁框架下誕生了哪些流芳千古的佳句?對現代日本的影視又帶來哪些影響?本文將帶你走近千年和歌之美。
和歌源於日本奈良時代(公元710年——794年),由中國古代的樂府詩發展而成。我們都知道漢詩講究押韻、守格律、對仗工整,例如寫七言絕句時就要嚴格遵照七絕的格律,若寫成五言或者不講究平仄,那就不屬於七言絕句了。同理,和歌寫作也要講究格式,但與漢詩不同的是,和歌是5音和7音相交錯的。
和歌分為長歌和短歌等多種形式。一首長歌有若干「聯」,奇數聯較常見,每聯兩句,分別是5音和7音。一首短歌有五句,每句音節數分別為5、7、5、7、7,共31音。其中前三句稱為「上句」,後兩句為「下句」。
說到唐詩中的佳句,像李白、王維、杜甫、王勃、白居易等詩人的一些詩句可謂婦孺皆知,譬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等,至今讀來仍是讓人嘆為觀止。
那麼和歌有哪些名人名句?這就不得不提到《萬葉集》和《小倉百人一首》這兩部歌集,其在日本的地位不亞於《詩經》在中國的地位;同時亦不得不提及一位被日本人視為「世界三大美女」之一的女歌人——小野小町,她在日本的文學地位可以說相當於中國的李清照。
小野小町生於公元9世紀,是日本王朝女性文學之先驅。從她的作品中能深切感受到她外柔內剛的性格與熾熱如火的內心,其作品題材以暗戀和詠夢為主,筆風哀婉,但憂傷里又不乏直率。
她最著名的一首和歌「憂思逢苦雨,人世嘆徒然。 春色無暇賞,奈何花已殘。」是被選入《小倉百人一首》的經典之作。電影《花牌情緣》引用了這首和歌,並帶來了另一種啟發:一個人的時光易逝,所以更應當把握當下,實現理想,不留遺憾,雖然人會離開,但帶領同伴一起變強的精神是可以流傳下去的。
《你的名字》的靈感來源則是小野小町另一首和歌:「念久終深睡,所思入夢頻。早知原是夢,不做醒來人。」電影中男女主幾乎每次睡覺都會靈魂互換,醒來後卻什麼都不記得了,感覺就像做了奇妙的夢。類似這種亦夢亦實、亦真亦幻的朦朧意境,早在一千多年前便有如此美妙的詩句記敘。
電影《言葉之庭》是怎樣與古代和歌結合的呢?先來看看《言葉之庭》海報上的副標:在「愛」來臨之前,是「孤悲」的物語。這句話一語雙關,除了表面意思,也暗指文字演變史。日本早期沒有「戀」這個字,那時的日本人將「戀」寫作「孤悲」,可以看出在日本古人的概念里「愛」與「悲」之間是畫等號的。而當我們再去細讀和歌時,不難發現和歌里有許多都在表達思念。有思念的地方就有孤悲。
貫串《言葉之庭》的和歌出自《萬葉集》,讀來頗令人感動:「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簡單樸素卻很美,將不為外界所動的愛描繪得刻骨銘心,魂牽夢繞。此外,《言葉之庭》的片尾曲《Rain》更是動人心魄,筆者初聽此曲時剛聽開頭便覺得莫名感動,歌詞也很有和歌的味道。
還有哪些現代影視作品含有古代和歌呢?或許有觀眾還記得,日劇《朝五晚九》中出現過一首,是山下智久飾演的男主思念石原聰美飾演的女主時所吟。筆者將其翻譯為:「久待君來訪,燈青萬物凝。忽聞簾戶動,扼腕恨秋風。」這是一千年前日本才女額田王的一首短歌,用白話解釋,即:故事也許發生在某個漫漫長夜,一位女子在屋內焦急等待戀人,不知等了多久,忽然屋簾翻動,以為戀人歸來,細看卻只是秋風吹動,頓時失望不已。這首和歌很形象地描寫了對心上人期待落空的那一瞬,間接襯托出思念之深、盼見之切。
額田王的這首短歌與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相似,兩者均表現出人心在情至深處時對某些特定事物的敏感。秋風無意惹塵埃,而是人盼得太切,引發了這場美麗又悲哀的誤會;花鳥本該令人歡,可在詩人悲痛於國破家散之際,顯得格外刺眼刺耳,反而進一步加重詩人的哀情。
若想走近或深入了解和歌,必讀《萬葉集》,其次是《小倉百人一首》。《萬葉集》是現存最早的日語詩歌總集,收錄了公元4世紀至8世紀4500多首長歌、短歌。《小倉百人一首》是日本鎌倉時代歌人藤原定家私撰的和歌集,挑選直至《新古今和歌集》時期的100位歌人各一首作品彙編而成。
下面筆者為諸君挑選幾首分享並簡單賞析:
「山櫻幽處見,彼此倍相親。世上無知己,唯花解我心。」 —— 前大僧正行尊
擬人手法,充滿禪意。俗世熙熙攘攘,城府皆深,因此清高孤單的人看見山中櫻花反而覺得更親切。實際上花兒真會成為作者的知音嗎?顯然不會,他的一廂情願只是寓情於景,反襯出山間人跡罕至,遠離塵囂;自己孤高脫俗,寧靜致遠。
「今朝春日裡,本擬共芳尊。無奈櫻花落,紛紛亂我心。」 —— 紀友則
落櫻本無過,只是人心亂。國學大師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有什麼樣的心境,看到的就是什麼樣的風景。
「相逢江海上,難辨舊君容。夜半雲中月,匆匆無影蹤。」 —— 紫式部
出自於有日版《紅樓夢》之稱的長篇寫實小說《源氏物語》。好不容易與故交重逢,心中有千言萬語想要訴說,然而相聚的時間太短,此番別離後不知下次在何處相逢。以月亮匆匆隱入雲中比喻世事之無常。很典型的藉景抒情、寓情於景。
「遠去與相送,離情此地同。親朋萍水客,逢坂關前逢。」 —— 蟬丸
逢坂關是日本地名,也是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關所,平安時代中期(公元810年)後取代愛發關成為三關之一,可想而知歷年有多少遊子浪客在此經過、出發、告別。這首和歌與蘇軾「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一句異曲同工。世間多少聚散離合,關、塔等建築物都「看」得一清二楚,或許唯有無情的建築才能不為離別而泣吧。同樣的景物見證過不同人的悲歡,以客觀視角取代主觀,更襯出人對於滄桑變換的無奈。
中國古籍《淮南子·繆稱訓》有句話:「春女思,秋士悲」,意思是一到春季,女孩子就容易感嘆紅顏易老;一到秋季,男子看到滿目蕭瑟便嗟懷才不遇,或恨英雄遲暮。日文與中文古詩在觸景生情、寓情於景方面異曲同工,而且日本詩人觀察事物也相當細膩,比如夢醒後回到現實時的失落,以密雲遮月形容人與人之間相聚甚短且無常,總能在某一時節或時刻捕捉到真實的心理活動,所以才能為後人留下不朽的作品。
如果大膽去想,那些不同的景物、顏色與季節,都似有神明精細安排一般,恰為人而生、而舞、而變、而逝。春夏秋冬,四季輪迴,又怎不像早已寫好的劇本,提供給心思縝密的詩人們,在人間上演一場場喜怒哀樂的戲?
向歷代歌人致敬,21世紀的創作依然需要你們。亦或許,再過幾個世紀,也依然如此。
新州警察局局長凱倫·韋伯威脅說,如果由於鐵路罷工導致觀看煙花人群的安全無法保證,她將建議取消悉尼標誌性的新年前夜煙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個網名為「Ares」的中國遊客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三段使用無人機近距離拍攝澳洲海軍軍艦的視頻。引發了網路熱議和澳洲參議員Malcolm Roberts的關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灣總統府當值憲兵因向中共特務提供機密遭到抓捕,之後中共滲透台灣網紅的種種跡象也被媒體爆出,再次引起台灣輿論對中共滲透及《反滲透法》界限的討論。 從中共誕生以來,統戰與滲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戰略手段,從未放鬆過。上百年來,其滲透能力堪稱登峰造極,幾乎就是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無往不勝。中共當局不僅依靠統戰與滲透成功地將國民政府趕到了台灣,還將全中國百姓拿捏得服服貼貼。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統戰與滲透也隨著中國製造的廉價產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國,並順利地在各級政府、學術領域,甚至地方社團中埋下種子,打下了長期盤踞的基礎。 而散布在世界各國的台灣社團從來就是一個重災區,在民主環境里成長的台灣人並沒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單純的台灣人往往在有意無意間被利用了、被滲透了,被統戰了,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墮落在紅色的枷鎖之中。 每當人們提到中共的統戰與滲透就會聯想到特務與間諜,其實統戰與滲透的範圍極其廣泛,廣泛到不能簡單地用「間諜」的概念來分析論述。 比如說,一些有點影響力的台灣人常常會公開提醒台灣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歡的媒體上刊登廣告,或避免發表支持台灣政府的言論,美其言曰出於「好意」或「保護僑胞」,其實他們已經在中共的戰壕里,替中共的統戰與滲透發揮影響力了。讓人產生恐懼或自覺宣揚「中國好故事」,都是紅色滲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很多海外華人,包括台灣人或東南亞的華裔難民,他們的政治立場往往會隨著中共影響力的變化而相應發生變化,有些人從反共走向親共,之後又宣稱反共,自由世界給了他們自由思想的空間,但他們是否真的能在立場的改變過程中擺脫中共勢力的束縛呢?那就只有天曉得了。因為中共統戰與滲透的力量就像癌細胞,具有頑固的持久性,有時活躍、有時潛水,當沾惹上後想洗心革面就沒那麼容易。 在澳中經濟處於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滾滾而來的金錢,卻沒注意到中共的金錢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減輕了澳洲的經濟危機,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國基礎,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幾乎成為了一堆木偶。譚寶政府最終反戈一擊推出了「反滲透法」,氣焰囂張的中共和統會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紅色勢力就此消亡了嗎?當然不會!那張滲透的網路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內轟然瓦解,該鋪墊的早已穩妥,該下的種子也已紮下了根。 英國王子邊上埋著紅色地雷,中共軍人擠進紐西蘭國會,泛紅憲兵在守護台灣總統府,類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絕對不會例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區別只在於何時才被發現,西方民主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後知後覺。 中國人的群體很簡單,親共與反共都是擺在檯面上,多多少少都對澳洲主流產生影響力,其它的絕大多數社團都保持低調,明哲保身,見風使舵,意見統一。 與中國社區相比,台灣社區反而顯得比較複雜,那是因為各台灣社團在對台灣的定義上有著差異。 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台灣本土社團代表台灣人發聲,一直被認為是台灣人聲音的社團並非來自台灣,那是一些民國初期就開張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會」,以及逃離共產極權迫害的難民組成的「越緬寮」團體,他們都曾接受了中華民國文化教育,本質上捍衛的是中華民國。當中共和統會在全世界粉墨登場後,首當其衝就是對這些社團進行統戰與滲透,遺憾的是無一能夠倖免。… Read More
新的482「需求技能簽證」(Skills in Demand, SID) 相關的法規於2024年12月7日生效,由於細節不多,僱主和簽證申請人必須留意簽證的新要求。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將不會有新的子類別。需求技能簽證將與臨時技能短缺簽證使用相同的子類別號碼「482」,但這絕不是簡單的重新標籤。 任何在12月7號之前提交的482簽證申請不受這些變更的影響。 需求技能簽證有三個流派:專業技能流、核心技能流和勞工協議流。前兩個流派取代了中期和短期流派,這意味著該簽證更注重高低收入之間的區別,而不是長期和短期的職業短缺。勞工協議流將有效保留現有標準。至於針對低薪但關鍵職業的基本技能通道的命運,則無法預測。計划進入該流派的職業可能會通過勞工協議獲得。 主要法規不僅修訂了482子類簽證,還包括相關的提名、贊助義務和僱主提名的永久簽證。只有關鍵方面被突出強調。 該法規的大部分內容涉及修訂現有法規,將子類的名稱從「臨時技能短缺」改為「需求技能」,例如,與簽證取消、退款和某些家庭成員豁免的規定。然而,這項新簽證還有許多重要方面。 收入門檻 取代臨時技能移民收入門檻 (TSMIT) 的將是1994年移民法規中設定的兩個收入門檻: 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