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窮,窮是萬惡之源,窮凶極惡,窮困潦倒,窮途末日……光是說窮的負面成語,就能從字典里翻出幾十個,然而字典上又能翻出幾十個說窮的正面成語,窮則思變,窮而後工,窮當益堅……所以人窮不要緊,只要人窮志不短,努力奮發,人窮是可以改變的。
然而做人最怕心窮,心窮之病,痼疾難醫,什麼叫「心窮」,且聽我說來:
心窮是兜里有錢不捨得用,半瓣銅錢和人斤斤計較,固守貧窮心態。
據我觀察,十六歲前生活在貧困環境中的人,日後就是發了財也是不捨得花錢。我認識一位在中國發了財移民來澳洲的富翁,聊天時口氣不小,似乎沈萬山不及他富有,索羅斯要向他借錢,但只要打聽到澳洲政府的福利蠅頭小利,此翁決不放棄。他去喝咖啡,哪家咖啡店便宜兩毛錢,記得清清楚楚;還有一位開了兩家旅行社的熟人,他收了你高昂的手續費,帶你去圖書館複印資料,才區區四毛錢複印費,口稱沒帶銀行卡,也要你支付,可謂一錢如命,實在做得出。
前些年回國,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友,當上了上市公司的老總,身價千萬,他請我去他豪宅赴宴,還把國外留學的兒子招來作陪,兒子在吃飯時連抽幾張餐巾紙擦嘴,朋友立即制止,說抽一張夠了,嫌他太浪費。我笑著說,老兄今天已是百萬富翁,但還是節儉成性,人富心窮,舊觀念沒有改變,他聽罷也不禁大笑。
我認識悉尼一位七十歲多歲的朋友,已經擁有三幢出租房,銀行里有幾十萬存款,可算富人,但還是心窮,日用品專買便宜貨,還時不時去魚店買死蟹回來煮,你勸他想開點,他說他自己心裡也明白,就是捨不得花錢。他窮心固守,忘了還有幾年花錢的辰光。
說到人富心窮的典型,要數齊白石老先生了,他住北京跨車衚衕時,已經很富裕。他畫一幀扇面,五隻小雞,標價五元。一位學生只有四元五毛,老爺子就畫四隻半小雞,還有半隻鑽在石頭縫裡覓食,學生見了,問老人為何不畫全,老人答,你少五毛,我就少畫半隻,這叫公平論價,老師要養活全家十多口人,如果你少給,他少給,叫老師怎麼養家糊口呀!
五十年代初,周恩來帶了埃及總統去齊白石畫室參觀索畫,老人坐著,半晌不動,周問一旁的夏女士,夏回答,老先生的規矩是不見銀子不落筆,周即令下屬去銀行取現金,放在桌上,老人見錢眼開,輕聲道,這才對了,方始下筆。
齊白石晚年收新鳳霞做乾女兒,他把現金用報紙包裹,一紮扎藏進箱子里,對新鳳霞說,我上半輩子兵荒馬亂,顛沛流離,吃盡貧窮的苦頭,所以錢是一定要看好的。齊白石晚年雖然有錢,但仍然是心窮,這也應證了我前面說的,十六歲之前的貧困生活,會決定往後一錢如命,捨不得花錢。
反之,說到人窮心富的典型,要數張大千了。
張大千十六歲前錦衣玉食,過慣富家子弟的生活,所以一生花錢如流水,經常寅吃卯糧。台灣歷史博物館老館長何浩天先生告訴我:「大千花錢,彷彿明天就要天塌,今天有錢今天花……」從近年拍賣行展出的信札知道,他向朋友借錢,常有「窮鬼圍城……前後賬一併歸還」等告急詞,讀來心酸。他在巴西時,最為困頓,字畫賣不出去,還要寄錢幫襯國內的兄弟親友,而「八德園」幾十口人,又食指浩繁,不得不靠舉債度日。無奈之下,他安排葆羅辦養雞場,自己和女兒心沛的的親家合做豬鬃生意,取名「鳳凰牌」,畫了一隻碩大的鳳凰做商標,結果是無疾而終。他修建「八德園」時,在假山旁鑿了一口井,取名「靈泉」,奇怪的是囊中無銀,靈泉必是乾涸,若靈泉冒水,必有客人送來銀子,十分靈驗。以致徐雯波開銷拮据時,常去探看靈泉,冒水沒有。前些年我去洛杉磯探望張大千的幼子張心印,問有末此事?他回答說:「那時他也不懂,只知母親常叫他去看靈泉冒水了沒有……」
張大千雖手頭拮据,但花錢絕不手軟,困境中「八德園」假山照壘,湖塘照挖,盆景照置,美食照吃……一副「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派頭,可謂活得瀟洒。
我有一個嬸嬸,是個老寡婦,六十年代時,每逢銀行拿股息的前一天,她會叫一輛三輪車,上天蟾舞台或共舞台看一場紹興戲,然後吃頓宵夜,將口袋裡最後的幾元錢花完,每月如此。小時候聽父母提起她時,家父會說她想得穿,家母則說他「猢猻不留隔夜食……」
世界上有人窮心富,和人富心窮的兩種人,閑來聊聊,添份笑談。
希望閱罷此文的看官,不妨點評一下,你是屬於哪一種?
二〇二三年二月十八日與食薇齋北窗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23年2月27日 23:44
澳洲年底前將推出了全新的「國家創新簽證」(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獨立計劃」(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計劃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業高技能人才,特別是在關鍵領域擁有卓越成就的專業人士。 Read More
新州警察局局長凱倫·韋伯威脅說,如果由於鐵路罷工導致觀看煙花人群的安全無法保證,她將建議取消悉尼標誌性的新年前夜煙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個網名為「Ares」的中國遊客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三段使用無人機近距離拍攝澳洲海軍軍艦的視頻。引發了網路熱議和澳洲參議員Malcolm Roberts的關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灣總統府當值憲兵因向中共特務提供機密遭到抓捕,之後中共滲透台灣網紅的種種跡象也被媒體爆出,再次引起台灣輿論對中共滲透及《反滲透法》界限的討論。 從中共誕生以來,統戰與滲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戰略手段,從未放鬆過。上百年來,其滲透能力堪稱登峰造極,幾乎就是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無往不勝。中共當局不僅依靠統戰與滲透成功地將國民政府趕到了台灣,還將全中國百姓拿捏得服服貼貼。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統戰與滲透也隨著中國製造的廉價產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國,並順利地在各級政府、學術領域,甚至地方社團中埋下種子,打下了長期盤踞的基礎。 而散布在世界各國的台灣社團從來就是一個重災區,在民主環境里成長的台灣人並沒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單純的台灣人往往在有意無意間被利用了、被滲透了,被統戰了,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墮落在紅色的枷鎖之中。 每當人們提到中共的統戰與滲透就會聯想到特務與間諜,其實統戰與滲透的範圍極其廣泛,廣泛到不能簡單地用「間諜」的概念來分析論述。 比如說,一些有點影響力的台灣人常常會公開提醒台灣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歡的媒體上刊登廣告,或避免發表支持台灣政府的言論,美其言曰出於「好意」或「保護僑胞」,其實他們已經在中共的戰壕里,替中共的統戰與滲透發揮影響力了。讓人產生恐懼或自覺宣揚「中國好故事」,都是紅色滲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很多海外華人,包括台灣人或東南亞的華裔難民,他們的政治立場往往會隨著中共影響力的變化而相應發生變化,有些人從反共走向親共,之後又宣稱反共,自由世界給了他們自由思想的空間,但他們是否真的能在立場的改變過程中擺脫中共勢力的束縛呢?那就只有天曉得了。因為中共統戰與滲透的力量就像癌細胞,具有頑固的持久性,有時活躍、有時潛水,當沾惹上後想洗心革面就沒那麼容易。 在澳中經濟處於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滾滾而來的金錢,卻沒注意到中共的金錢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減輕了澳洲的經濟危機,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國基礎,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幾乎成為了一堆木偶。譚寶政府最終反戈一擊推出了「反滲透法」,氣焰囂張的中共和統會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紅色勢力就此消亡了嗎?當然不會!那張滲透的網路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內轟然瓦解,該鋪墊的早已穩妥,該下的種子也已紮下了根。 英國王子邊上埋著紅色地雷,中共軍人擠進紐西蘭國會,泛紅憲兵在守護台灣總統府,類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絕對不會例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區別只在於何時才被發現,西方民主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後知後覺。 中國人的群體很簡單,親共與反共都是擺在檯面上,多多少少都對澳洲主流產生影響力,其它的絕大多數社團都保持低調,明哲保身,見風使舵,意見統一。 與中國社區相比,台灣社區反而顯得比較複雜,那是因為各台灣社團在對台灣的定義上有著差異。 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台灣本土社團代表台灣人發聲,一直被認為是台灣人聲音的社團並非來自台灣,那是一些民國初期就開張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會」,以及逃離共產極權迫害的難民組成的「越緬寮」團體,他們都曾接受了中華民國文化教育,本質上捍衛的是中華民國。當中共和統會在全世界粉墨登場後,首當其衝就是對這些社團進行統戰與滲透,遺憾的是無一能夠倖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