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去雪梨部分美術館或藝術中心遊覽時,是否留意到了「隱藏」其中的餐館或咖啡館呢? 這次就來跟各位分享:雪梨有哪些藏在藝術場館裡的美食!
據《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描述,Chiswick at the Gallery餐廳位於被譽為全球最美藝術館之一的新州美術館(Art Gallery New South Wales)內,沒有比這家餐廳更能滿足所有感官需求的地方了。
據其官網介紹,坐在Chiswick餐廳里可俯瞰雪梨港和Woolloomooloo,景色優美,環境優雅,適宜飲酒、聚餐或舉辦婚禮。
Chiswick的創始人莫蘭(Matt Moran)從花園中獲得靈感,以新鮮採摘的果蔬烹飪菜肴。
若您意猶未盡、流連忘返,樓下還有一家咖啡廳,提供便餐、小吃、甜點和咖啡,從那可以欣賞到Woolloomooloo Finger Wharves的美景。
20世紀50年代中期,藝術家馬閣·劉易斯(Margo Lewers)和吉爾羅德·劉易斯(Gerald Lewers)在Nepean河岸邊建造了一座帶有工作室的住宅。
原本他們想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進行藝術創作,但他們的住處很快變成了一個社交點,開展了各種各樣的聚會。劉易斯夫婦想讓他們家的創作精華得以延續,所以將其遺贈給彭里斯(Penrith)市政廳,並作為彭里斯地區美術館(Penrith Regional Gallery)重新開放,以折衷的展覽和常駐藝術家為特色。
曾經舉辦party的花園,如今成為美食咖啡館。截至目前,Cafe at Lewers可謂是彭里斯當地的秘境。
其菜肴包括:芒果和漿果華夫餅(Waffle)配白巧克力與椰子屑、香料酸奶馬斯卡泊尼(mascarpone)、脆皮豬肉配洋薊泥、烤土豆、阿根廷青醬 (Chimichurri) 和焦洋蔥。
這家店的入口並不顯眼,位於麥考瑞街 (Macquarie St) 附近,毗鄰King St Courts,位於雪梨最古老教堂的前院。
該店有一輛咖啡車,提供精美的小木偶咖啡杯和各種自製糕點。
Jardin St James充滿法式風格,工作日早餐和午餐時間開放,菜肴主要包括法式經典美食,如甜可麗餅(crepe),以及深受澳洲人最喜歡的培根和蛋卷。
顧客可在獨特的地窖和花園庭院用餐。
Graze餐館位於MCA (現代藝術博物館) 一樓的露台上,顧客可將環形碼頭、雪梨歌劇院和雪梨海港的景色盡收眼底。
推薦品嘗他們的招牌菜:海鮮濃湯 (兩人份),內含普羅旺斯風市場魚、藍花蟹(blue swimmer crab)、黑唇貽貝、大蝦和蛤蜊。當然,還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酒單。
當你和你的夥伴剛好逛完了現代藝術博物館、享受過視覺盛宴,此時不妨到這家餐館填飽飢腸,來一場味覺盛宴。
坎貝爾鎮藝術中心(Campbelltown Arts Centre)不僅是一家美術館,也是一個充滿文化和創造力的中心。您不僅可來觀看音樂和舞蹈表演,還可在他們的咖啡館享用美食。
Arts Centre Cafe是一家可以觀賞日式花園的餐廳,室內室外皆可坐下靜享佳肴。此地寧靜,風景宜人,有「魚翻藻鑒」,流水涓涓,無都市之熙熙,遠塵囂之攘攘。
他們的菜肴包括時令沙拉、三明治、自製烘焙品等,部分美食頗有創意。
各位最喜歡哪家呢? 其實雪梨具有文化氣息的餐館或咖啡館遠不止這些,下次我們再接著分享!
澳洲年底前將推出了全新的「國家創新簽證」(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獨立計劃」(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計劃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業高技能人才,特別是在關鍵領域擁有卓越成就的專業人士。 Read More
新州警察局局長凱倫·韋伯威脅說,如果由於鐵路罷工導致觀看煙花人群的安全無法保證,她將建議取消悉尼標誌性的新年前夜煙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個網名為「Ares」的中國遊客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三段使用無人機近距離拍攝澳洲海軍軍艦的視頻。引發了網路熱議和澳洲參議員Malcolm Roberts的關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灣總統府當值憲兵因向中共特務提供機密遭到抓捕,之後中共滲透台灣網紅的種種跡象也被媒體爆出,再次引起台灣輿論對中共滲透及《反滲透法》界限的討論。 從中共誕生以來,統戰與滲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戰略手段,從未放鬆過。上百年來,其滲透能力堪稱登峰造極,幾乎就是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無往不勝。中共當局不僅依靠統戰與滲透成功地將國民政府趕到了台灣,還將全中國百姓拿捏得服服貼貼。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統戰與滲透也隨著中國製造的廉價產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國,並順利地在各級政府、學術領域,甚至地方社團中埋下種子,打下了長期盤踞的基礎。 而散布在世界各國的台灣社團從來就是一個重災區,在民主環境里成長的台灣人並沒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單純的台灣人往往在有意無意間被利用了、被滲透了,被統戰了,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墮落在紅色的枷鎖之中。 每當人們提到中共的統戰與滲透就會聯想到特務與間諜,其實統戰與滲透的範圍極其廣泛,廣泛到不能簡單地用「間諜」的概念來分析論述。 比如說,一些有點影響力的台灣人常常會公開提醒台灣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歡的媒體上刊登廣告,或避免發表支持台灣政府的言論,美其言曰出於「好意」或「保護僑胞」,其實他們已經在中共的戰壕里,替中共的統戰與滲透發揮影響力了。讓人產生恐懼或自覺宣揚「中國好故事」,都是紅色滲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很多海外華人,包括台灣人或東南亞的華裔難民,他們的政治立場往往會隨著中共影響力的變化而相應發生變化,有些人從反共走向親共,之後又宣稱反共,自由世界給了他們自由思想的空間,但他們是否真的能在立場的改變過程中擺脫中共勢力的束縛呢?那就只有天曉得了。因為中共統戰與滲透的力量就像癌細胞,具有頑固的持久性,有時活躍、有時潛水,當沾惹上後想洗心革面就沒那麼容易。 在澳中經濟處於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滾滾而來的金錢,卻沒注意到中共的金錢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減輕了澳洲的經濟危機,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國基礎,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幾乎成為了一堆木偶。譚寶政府最終反戈一擊推出了「反滲透法」,氣焰囂張的中共和統會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紅色勢力就此消亡了嗎?當然不會!那張滲透的網路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內轟然瓦解,該鋪墊的早已穩妥,該下的種子也已紮下了根。 英國王子邊上埋著紅色地雷,中共軍人擠進紐西蘭國會,泛紅憲兵在守護台灣總統府,類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絕對不會例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區別只在於何時才被發現,西方民主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後知後覺。 中國人的群體很簡單,親共與反共都是擺在檯面上,多多少少都對澳洲主流產生影響力,其它的絕大多數社團都保持低調,明哲保身,見風使舵,意見統一。 與中國社區相比,台灣社區反而顯得比較複雜,那是因為各台灣社團在對台灣的定義上有著差異。 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台灣本土社團代表台灣人發聲,一直被認為是台灣人聲音的社團並非來自台灣,那是一些民國初期就開張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會」,以及逃離共產極權迫害的難民組成的「越緬寮」團體,他們都曾接受了中華民國文化教育,本質上捍衛的是中華民國。當中共和統會在全世界粉墨登場後,首當其衝就是對這些社團進行統戰與滲透,遺憾的是無一能夠倖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