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聞

醫保公司宣布返現$4000萬|澳東南部將迎來惡劣天氣

每日澳洲新聞

九號新聞台:醫保公司宣布返現$4000萬   超60萬澳人受益

醫保公司nib表示,由於疫情期間,他們會員能獲取的醫保服務優先,於是決定向60多萬會員返現4000多萬澳元的醫保報銷結餘款。辦有Hospital and Extras聯合保險的會員,平均將收到71澳元的返現。辦有Hospital Only單保險的會員,平均將收到47澳元的返現。辦有Extras Only單保險的會員,平均將收到15澳元的返現。

澳新網:悉尼M5高速隧道消防車起火   交通現重大延誤

周二(20日)上午6點左右,新州消防和救援署的一輛消防車在M5 East隧道的Bexley出口處起火,由於部分車道封閉,交通出現了嚴重的擁堵。據悉,隧道內的內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控制了火勢,消防員到達後完全撲滅了車上的大火。

廣告人報:臨時公共假期突如其來   南澳延期上百例擇期手術

為悼念英女王去世,9月22日周四被定為一次性的澳洲公共假期,這打亂南澳原定的擇期手術安排,約100名患者的預約不得不被取消。南澳衛生廳(SA Health)的一份聲明顯示,在這個公共假期安排的擇期手術中,只有三分之一會如期進行。

九號新聞台:墨爾本Moreland市 9月26日起更名

從9月26日起,墨爾本Moreland市(Moreland City Council)將正式更名為Merri-bek市(Merri-bek City Council)。「Merri-bek」在Wurundjeri Woi Wurrung原住民語言中是「岩石之鄉」的意思。Wurundjeri Woi Wurrung文化遺產原住民團體(Wurundjeri Woi Wurrung Cultural Heritage Aboriginal Corporation)副主席加德納(Uncle Andrew Gardiner)表示,更改市名的做法顯示出當地政府對原住民的尊重。

七號新聞台:維州餐飲娛樂折扣回歸 消費滿40享25%返現

9月19日起,維州政府再度推出「餐飲娛樂返現」項目(Victorian Dining and Entertainment Program)。凡在維州境內餐廳就餐或參與娛樂活動,一次性消費超過40澳元以上,均可通過線上申請獲得25%的現金返還。申請網址為:vic.gov.au/dining-entertainment。

SBS:新州將加強「不見屍體不得假釋」的法律

新州州長佩洛提(Dominic Perrottet)表示,本周將向議會提交立法,這意味著被定罪的殺人犯將被剝奪任何假釋的機會,除非他們透露受害者的遺體位置。新的法律將影響新州監獄中大約6名囚犯。該法律又稱「琳恩法則(Lyn』s law)」,因為前悉尼教師克里斯•道森(Chris Dawson)上個月被認定謀殺了他33歲的妻子琳恩奈特(Lynette),後者40多年前從他們位於北部海岸的家中失蹤。

澳新社:報告:昆州救護車延誤嚴重 患者等待期間病亡

昆州救護車服務局(QAS)的一份重大事故審查報告顯示,在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間,救護車服務面臨「極度壓力」,延誤時間最長達9小時。至少20名患者在等待中死亡,7人病情惡化需急救。,昆州反對黨領袖克里斯弗利(David Crisafulli)表示,這份審查報告證明了本州醫護人員在「破碎」的醫療系統下承受很大「壓力」。

每日郵報:澳東南部將迎來惡劣天氣 氣象局發洪水警報

本周,澳洲東南部將迎來拉尼娜式的惡劣天氣,多地會出現陣雨、大風和雷暴天氣,氣象局已發布多個洪水警報。新州Newcastle地區到南海岸的Moruya Heads一帶預計將迎來最多50毫米的降雨。新州、昆州和維州多條河流附近地區已接到洪水警報。

澳新網:澳洲「最年長男子」感染新冠後睡夢中離世   享年110歲

上周六(17日),澳洲最長壽的男子、110歲的Frank Mawer在其兒子位於新州南海岸Central Tilba的家中平靜地去世。他一生中經歷過兩次大流行。Mawer先生於8月15日慶祝了他的110歲生日。直到去年11月,Mawer先生都獨立生活在自己位於悉尼南區Gymea的公寓里,由HammondCare at Home的員工提供幫助。

每日郵報:最新民調:43%的澳人支持改制共和

澳洲總理Anthony Albanese正在返澳的途中,此前他與2000多人在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參加了女王的國葬儀式。儘管出於對女王的尊重,Albanese一直不願談及改制共和的事,但據周二(20日)公布的Guardian Essential民調顯示,43%的澳人支持改制共和。其中,有52%的男性支持改制共和,高於女性的35%。

每日國際新聞

BBC:成千上萬民眾最後送別英國女王

9月19日,英國人民在世界領袖齊聚的歷史性國葬典禮上向女王告別。國葬儀式結束後,女王靈柩離開西敏寺,隨著送葬隊伍抵達威靈頓拱門(Wellington Arch),由靈車送至倫敦以西的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王室官方網站發聲明說:「女王與愛丁堡公爵(Duke of Edinburgh)葬在一起。」愛丁堡公爵是去年過世的女王夫婿菲立普親王(Prince Philip)。

法新社:女王國葬結束 特拉斯赴聯合國大會首登國際舞台

英國新任首相特拉斯(Liz Truss)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葬禮上肅穆帶領眾人讀經之後,19日轉往美國,準備首度出席聯合國大會。特拉斯預料將在21日的聯合國主題演說上表示,英國將持續成為對抗專制敵人的「民主價值積極捍衛者」。特拉斯將在22日返回倫敦,隔天則由財政大臣誇騰(Kwasi Kwarteng)發表緊急預算聲明。

德國之聲:英國女王國葬 日本皇室罕見出席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9日舉行國葬,全球政要皆與會致哀。日本則是由天皇德仁與皇后親自出席,也是日本改元「令和」,與疫情平穩後兩人的首個海外行程。現任日本天皇出席他國的王室葬禮相當罕見,根據宮內廳的資訊,過去僅有1993年比利時國王博杜安駕崩時,當年的天皇明仁夫婦曾親自過去參加國葬。

美國之音:伊朗多地爆發示威 抗議22歲女子因未遮蓋頭髮被逮捕後死亡

伊朗多個城市的民眾舉行示威,抗議當局對待一名年輕女子的方式。抗議者高呼口號,要求給予阿米尼一個公道。一些地區的示威人士還上街阻斷了交通。伊朗當局9月13日拘捕了阿米尼,指責她未用頭巾遮蓋頭髮,三天後宣布她死亡。警方否認虐待了阿米尼,稱她死於心臟病。但家人說,她沒有心臟病病史。伊朗總統萊希下令對事件進行調查。伊朗司法部門稱已開始展開調查。

韓聯社:韓政府考慮全面解除戶外戴口罩令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防疫支援團團長朴惠卿20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解除戶外戴口罩義務所引發的病毒感染風險較小,政府今後若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將優先考慮全面解除戶外口罩令。戶外口罩令若被全面解除,則意味著今後在體育場、演唱會場館等地參加50人以上大型活動時也無需戴口罩。

共同社:東京啟動奧株新冠疫苗接種工作

應對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新疫苗接種工作於20日在東京都港區的接種會場啟動。對象是屬於第4劑接種範圍但尚未接種的60歲以上人群和醫務人員等。根據準備情況等,地方政府啟動接種的日期各有不同。未來將把接種對象擴大至完成2劑以上原來疫苗接種的12歲以上人群,力爭在年內為所有願意的人完成接種。

聯合網:斷杖儀式首次公開 象徵英女王時代結束

已故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周一(19日)在西敏寺舉行國葬,國葬期間充滿各種別具意義的儀式,當中以首次公開的「斷杖」(Breaking of the wand)最為矚目,象徵英女王時代結束,對上一次舉行同類儀式是英女王父親喬治六世1952年的葬禮。

Yahoo:瑞典抗通脹飆高 大幅升息1%

瑞典中央銀行(Riksbank)20日宣布大幅調升利率1%,以對抗飆升到數十年來最高點的通貨膨脹率,預期美、英兩國央行本周稍晚也將再次升息。瑞典的政策利率因此調升一倍以上,達到1.75%。瑞典央行預言,未來6個月將持續升息;「通膨飆升快速,無論在瑞典或他國都太高了。」瑞典8月通膨率上升到9.0%,為1991年以來最高點。

東網:墨西哥中部發生7.6級強震 至少2人死亡

墨西哥中部沿太平洋地區周一(19日)下午1時許發生黎克特製7.6級強震。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震央位於阿奎拉市(Aquila)東南方約34公里,震源深度為15.1公里,屬淺層地震,至少2人死亡。首都墨西哥城有明顯震感,但市長表示未有損毀報告。

日本放送協會(NHK):安倍國葬倒數一周 日本東京維安警戒升級

日本政府9月27日將在東京都內的日本武道館舉行安倍晉三國葬。日本警視廳從本周一(19日)開始提升東京維安警戒等級,在人群聚集地強化戒備,國葬當天將成立最高等級的「最高警備本部」,務求維安滴水不漏。警視廳表示,針對車站及機場等人群集中場所,及位於東京都內各國大使館等重要設施,將較平常增派更多警力負責警戒等任務,進一步強化維安。

每日中國新聞

文匯網:南京女大學生被害案二審維持原判

2 020年7月9日,南京女大學生、21歲的李某月被男友洪嶠夥同張晨光、曹澤青殺害。2022年9月20日,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駁回3人上訴,維持原判——對洪嶠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對張晨光、曹澤青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新浪:廈門無人機銷售實名登記 飛行提前審批報備

福建省廈門市上月有民眾利用無人機,向台灣金門縣投放榨菜和滷蛋等物品。廈門市公安局等3個部門周二(20日)發布通告,進一步加強無人機管理,要求銷售者記錄購買者資料。當局強調民眾在無人機起飛前,需申報飛行區域和計劃。違者個人將被罰款1,000元,單位將罰5,000元,涉及犯罪的,將追究刑事責任。

網易:北京電影學院女生舉報 男老師誘姦逾百人

北京電影學院女學生施子怡周一(19日)實名舉報北電導演趙韋弦及藝考老師、編導培訓機構「影路站台」校長杜英哲,稱前者性騷擾女生,後者涉猥褻、誘姦逾百名女生,當中更有未成年者因此而懷孕輟學。事件傳出後,趙韋弦在網上道歉,並稱會自首;而杜英哲則否認事件。施子怡呼籲,希望其他受到侵害的女生加入她們挺身舉報。目前尚未有執法部門介入調查。

搜狐:江西旱情持續  各地多舉措保障居民生活生產用水

江西省今年7月出現旱情,至今已持續70天。氣象部門周二(20日)預測,江西全省至本月末仍將以晴天到多雲天氣為主,絕大部分地區仍無降水,氣象乾旱將持續加重,預料全省925.6萬畝農田受災,當中有100.9萬畝農田絕收。目前,各地都在積極採取措施應對,保障居民生活生產用水。

東網:婦人手術後去世 法院判港大深圳醫院賠47萬人民幣

廣東省深圳市一名婦人因患病,2018年8月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接受手術,術後3個月病情惡化身亡。家屬事後翻查其病歷,認為醫療中存在重大過錯,導致婦人在手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致死,遂向醫院提訴。法院一審判醫院須賠償約47萬元人民幣,惟雙方均不服判決,提出上訴,正等待二審判決。

每日港台新聞

中央社:拜登承諾協防台灣 美對中國新鷹派共識成型

美國總統拜登18日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60 Minutes)節目專訪中被問及若中國武力犯台,美軍是否會出兵協防台灣?拜登果斷地回答:「會,若發生前所未有的攻擊(unprecedented attack)。」美媒報導評論,美國公開支持台灣的熱情反映對中國的「新鷹派共識」,美中關係多年來持續惡化,未來可能更糟。

德國之聲:香港記協主席被正式落案起訴

本月7日,正在作報道的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升遭便衣警察截查,並被要求出示身份證。在他要求對方先證明自己身份、雙方發生爭執後,他被戴上手銬並一度被拘。  周一(9月19日),他在個人臉書網頁上透露,已被警方正式通知將被起訴犯有」阻礙警務人員執行職務」罪。陳朗升在臉書上強調,要求警方出示身份證明,是行使個人權利。  批評者認為,此案標誌著對香港新聞自由的進一步打擊。

澳門日報:「洗米華」案澳門開審:被控賭博詐騙等289項罪

9月19日,「洗米華」案在澳門初級法院開審。太陽城集團創辦人周焯華(綽號「洗米華」)被控創立及指揮犯罪集團、不法經營賭博、詐騙及清洗黑錢等共289項罪。押解周焯華的囚車約2時15分在警車開路下抵達初院,最早在上午8點多已有人輪候旁聽,周焯華妻子陳慧玲(綽號「洗米嫂」)也在場。

香港電台:港府維持現行社交距離措施至下月5日

香港政府表示,將維持現行社交距離措施至下月5日。醫務衛生局說,本港每日新增個案數字開始有回落跡象,醫管局公營醫療系統壓力稍見紓緩,現時為進一步穩控疫情的關鍵時刻,為觀察具體疫情走勢,政府決定於下一個14天周期維持現行社交距離措施。

東網:台周二增逾4.4萬宗本土新冠 多33人疫歿

台灣周二(20日)公布新增44,500宗本土新冠病例,另多33人疫歿。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台灣本土病例累計突破600萬大關,截至周二約有601萬宗,另累計10,604人疫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新增的本土病例以新北市9,289宗占最多,其次分布於台中市、台北市和桃園市。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22年9月24日 16:58

Recent Posts

澳人今年聖誕節支出將減少 16 億澳元

Finder 的新數據顯示,由於生活成本持續上漲,澳人今年節日季的支出預計將比去年減少 16 億澳元。 Read More

2 mins ago

澳內政部:難民接收量創幾十年來新高

內政部稱,澳大利亞接收的難民數量達到了越南戰爭後難民湧入以來的最高水平。 Read More

4 hours ago

非法培訓中國軍人 澳前飛行員將被引渡到美國

一位13 年前成為澳大利亞公民的前美國海軍陸戰隊飛行員被告知,他將被引渡到美利堅合眾國,原因是他被指控非法訓練中國飛行員。 Read More

4 hours ago

零售業工人普遍遭到暴力攻擊

安全錄像曝光了令人震驚的現象,針對快餐和零售業工人的暴力行為正在不斷升級。 Read More

1 day ago

2024年澳電動車銷量將達11萬輛

澳洲電動車理事會(EVC)的最新報告顯示,澳洲電動車市場在2024年呈現穩定增長,預計全年銷量將達到11萬輛。 Read More

1 day ago

對兒童有風險 Dusk 召回聖誕蠟燭

受歡迎的家居用品零售商 Dusk 正在召回其聖誕主題蠟燭,原因是人們擔心這些蠟燭可能對兒童造成致命風險。 Read More

1 day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