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聞

勞動力短缺採摘工匱乏 新州水果腐爛在地

澳大利亞新州農業面臨員工短缺問題,由於雇不到人採摘農作物,中央海岸的農產業者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農作物掉落在地上腐爛。由於勞工承包商偏愛利潤更高的大型農場,小型種植者也面臨招工難問題,並需要努力爭搶工人,但工會表示種植者可以直接向員工支付薪資。

據悉尼晨鋒報8月30日報道,新州中央海岸第三代農場主、家族企業Eastcoast Beverages董事Sam Lentini表示,COVID-19疫情加劇了勞動力短缺,使他沒有足夠的工人為其採摘橙子、檸檬和青檸。Lentini說:「這一切都靠手工完成,由於缺乏採摘工人,我們的很多農作物就這樣掉在地上。目前很難找到工人。人們來參加面試,我們給他們提供了工作機會,但他們第二天就不來了。」

Lentini指出,其公司遭受了嚴重損失,有很多農作物浪費了。除了需要採摘工之外,還需要卡車司機、叉車司機、生產線操作員、團隊領導和經理。

外籍勞工通常是背包客和太平洋島嶼的季節性工人,但疫情導致背包客數量銳減。Lentini呼籲政府需要更積極地鼓勵澳洲人進入農業產業工作,這樣農場就不需要如此依賴外籍勞工。

目前整個農產業都在緊急招工,包括水果採摘工、包裝工、屠宰場工人和乳製品廠工人。

據澳洲衛報報道,來自Barooga的第五代農民Chris Stillard表示,大多數種植者都依賴承包商提供季節性工人來收穫農作物,承包商正試圖找到最佳交易,讓他們自己和工人賺到儘可能多的錢,所以承包商有決定權。農民一直在爭搶採摘工,這促使許多種植者向工人支付高於獎勵率的薪資。

承包公司Agri Labour Australia的董事總經理Casey Brown表示,種植者向工人提供最低獎勵率是不夠的。

2021年12月,公平工作委員會裁定按計件的採摘工必須按照園藝業薪資標準得到最低薪資保障。自 2022 年 7 月以來,最低薪資標準為每小時26.73澳元。

據報道,澳洲工人聯盟全國秘書Daniel Walton表示,「我們取得的最低薪資是巨大的勝利,但這沒有解決一切問題,澳洲農業存在著根深蒂固的剝削和偷竊薪資的文化,這不是一夜之間就能解決的。」Walton還指出,沒有法律阻止農民或種植者直接僱用工人。

澳洲統計局截至2021年6月的數據顯示,農業、林業和漁業僱用了大約43.9萬人。

上周,食品供應鏈聯盟(Food Supply Chain Alliance)報告說,從食品生產、運輸到酒店業等各行各業需要超過17.2萬名工人,這包括園藝部門在一年內需要的1萬名工人,肉類加工部門的1.2萬名工人,以及海鮮行業的1萬名工人。

Recent Posts

零售業工人普遍遭到暴力攻擊

安全錄像曝光了令人震驚的現象,針對快餐和零售業工人的暴力行為正在不斷升級。 Read More

50 mins ago

2024年澳電動車銷量將達11萬輛

澳洲電動車理事會(EVC)的最新報告顯示,澳洲電動車市場在2024年呈現穩定增長,預計全年銷量將達到11萬輛。 Read More

50 mins ago

對兒童有風險 Dusk 召回聖誕蠟燭

受歡迎的家居用品零售商 Dusk 正在召回其聖誕主題蠟燭,原因是人們擔心這些蠟燭可能對兒童造成致命風險。 Read More

5 hours ago

給澳大利亞學生下毒 台灣女子被控謀殺未遂

台灣一名楊姓女子涉嫌毒害來自昆士蘭州的一名學生,日前,被控謀殺未遂。 Read More

5 hours ago

華人兒童服裝店剝削工人 被重罰510萬

兒童服裝店Blue Sky Kids Land 及其兩名董事 Guo Dong Gu (顧)和他的妻子 Fei Rong Yang(楊) 因剝削四名中國移民、妨礙公平工作局的檢查而被罰款 510 多萬澳元。 Read More

5 hours ago

論如何學好中國傳統文化(七)

更新於 :2024-12-19 01:50 文/清簫   今天繼續講《古文辭類纂》。上期講了姚鼐在此書序目中所謂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這是序目里最關鍵的部份。下面我會結合該序目以及不同文體的範文,帶大家一起欣賞古文,提升鑒賞與寫作水平。古文有些寫法在現代依然不過時,取決於學者怎樣運用。希望能幫到大家。 《古文辭類纂》序目最關鍵的一段是:「凡文之體類十三,而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學者之於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終則御其精者而遺其粗者。」一是簡介古文分類,二是概述構成一篇文章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現在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此書的13個文體類別: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記、箴銘、頌讚、辭賦、哀祭。這13類文體或許乍看難以理解,我們不妨進一步歸納,其實可以歸為三大類: 1、說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 2、記事(傳狀、碑誌、雜記) 3、抒情(箴銘、頌讚、辭賦、哀祭) 這樣是不是更加簡單清晰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之文以理為主;傳狀、碑誌、雜記以事為主;箴銘、頌讚、辭賦、哀祭主寫情。透過姚鼐所列文體的順序,可知他認為學文應當先學議論文,後學敘事文,最後學對辭藻精美要求較高的抒情文。我們試分析他如此安排的原因:無論是否能成為文學家,都要條理清晰,明辨是非,所以議論文是基礎。記事文比議論文稍難一點,比如給一個人作傳,或寫墓志銘,至少要對此人的生平全面了解,並在諸多大小事中取捨,挑出最重要的事,且次序嚴謹,還要真實,所以很考驗功底。至於頌讚、辭賦、哀祭等重在抒情的文體,寫作難度更大,但即使寫得不好也沒關係,至少前面已經學會寫最重要的議論文和記事文。   (圖:Adobe Stock) 再來看《古文辭類纂》所選文章的朝代比例。其中,先秦文佔11%;兩漢文佔20%;六朝文佔1%;唐宋文佔59%;明文佔5%;清文佔4%。唐宋文比例最大,在唐宋文中,大多數都是八大家的作品,即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的文章。而六朝文比例最小。上期介紹過「桐城三祖」的文學觀,結合上期內容,各位想必不會對上述比例感到意外。… Read More

6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