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日本電視台製作了一部電視片《那時候,我們的生命薄如紙》(On That Day, Our Lives Are Lighter Than The Toilet Paper: The Great Cowra Breakout),作為曾震驚世界的一場戰犯血腥越獄事件的55年祭奠。該事件發生在二戰結束時的澳洲Cowra,導致2百多日本戰俘的亡魂永遠地留在這塊土地上。為了讓後人銘記那段不堪回首的慘痛歷史,1992年,聯合國將澳洲的世界和平鍾設在了Cowra,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設立在偏遠小鎮的和平鍾,偏遠寧靜的Cowra鎮也因此聲名遠播,遊客不絕。
櫻花盛開的Cowra
Cowra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中西部地區的一個城鎮,坐落在翠綠的拉克蘭山谷中美麗的拉克蘭河畔,距離悉尼大約300公里,中西部高速公路,奧林匹克公路和拉克蘭山谷路等三條國道在Cowra交匯,天然的地理環境成為十九世紀中期淘金客的落腳地和交易處。寧靜的花園,肥沃的農田,優質的葡萄酒和文化遺產吸引了眾多早期移民的遠赴與開拓。
戰俘越獄事件過去了近八十年,如今的Cowra鎮充滿了日本元素,歷史建築原貌、日本花園、遍地櫻花、戰俘集中營遺址以及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成為了Cowra獨有的象徵。
越獄事件
那一年,二戰瀕臨結束,澳洲軍艦將幾千名被俘軍人從亞洲戰場運送回澳洲,並關押在地處Cowra的戰俘集中營里。戰俘主要是日本人、義大利人和日籍台灣人。他們悠閑地生活在集中營里等待著戰敗國的認領。
但對於血液里流著武士道精神的日本軍人來說,被俘是一種無顏面對祖國的恥辱,他們寧願犧牲在作戰戰場上,也不能以戰俘的身份回到故土。
1944年8月5日凌晨,皓月當空,戰俘集中營中的1,104名日本戰俘,突然發起一場當代軍事史上最大的集體越獄行動。他們手持木棍等粗製的「武器」,在狂叫聲中,以「自殺式襲擊」勇敢地撲向帶刺的鐵絲網和機槍射擊區域。他們僅有的掩護是棒球套、毛毯和大衣,情急之下的澳洲守衛士兵用機槍掃射都無法阻止日本士兵一心赴死的決心,他們前赴後繼,用一層層的血肉之軀架起一座翻越鐵絲網的人牆,並攀上崗哨亭徒手殺了澳洲機關槍手,最終三百五十多名戰俘越獄成功。
但一周之後,所有逃犯全部被抓回營地。整個事件中,共有107名戰俘受傷,231名日本戰俘和4名澳大利亞士兵喪生。
日本花園
越獄事件震驚了世界,也給崇尚和平自由的澳大利亞蒙上了一層羞愧無奈的色彩。為了尊重與安撫命喪Cowra的日本戰俘的亡魂,也為了獲得亡魂親屬的諒解。在Cowra退伍軍人俱樂部及當地政府的努力下,不但在當地的澳洲烈士公墓邊修築了日本死亡軍人靈園公墓外,還決定為那些亡魂建造一座獨具日本特色的花園。
1979年,一座由日本著名園藝景觀師中島劍Ken Nakajima設計的「日本花園」在Cowra誕生了。這座超越國界的花園秉承了日本園林景觀的特點,利用山、水、石的組合,既富有傳統的日本風情,也體現了日本勇士信仰中「禪」的意境。花園的周圍充滿了澳洲的桉樹與日本的櫻花,澳日之間化悲痛為友誼的情結盡在這無言的盎然花樹之中。
2000年,中島劍去世後,他的後人依照他的遺言,將他的骨灰安葬在這座日本花園裡,他願意伴隨那些日本將士的亡魂一起留在Cowra這片土地上。
亡魂與遺址同在
當年的戰俘集中營早已是斷壁殘垣,但當地政府儘可能地保留了歷史原址,為後人留下一些可以想像的空間。原址的周圍是綠色曠野,鐵絲網與崗哨亭依在,通向外面的車道兩旁布滿了粉紅色的櫻花樹。當地的解說員向駐足遊客詳盡敘說著當年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
靜靜地望著眼前這片殘留著硝煙與血淚的土壤,似乎看到了戰俘們瘋狂地湧出和機關槍的火焰,彷彿聽見了劃破星空的怒吼與一心赴死的慘烈。
77年前,日本戰俘原本已經迎來了自由,卻依然為了捍衛軍人的尊嚴,不惜客死他鄉,選擇永遠地躺在了這片土地上,留下231個再也回不去的亡魂。
Cowra的夜幕慢慢降臨,市政廳門口和平鍾再次響起,鐘聲顯得格外的沉重,穿過田野,在山巒中回蕩。
文化與和平的力量
令人傷心遺憾的往事不值得宣揚,但澳洲人也並沒有刻意隱瞞,從世界和平鍾破例落腳在Cowra那時起,Cowra已經成為了頗具盛名的旅遊之地。
每年的9月,當千樹萬樹的櫻花在這片土地上盛開時,Cowra的日本花園中就會舉辦一年一度的「櫻花節」,一些日本藝人會在這裡舉行精彩絕倫的節目表演,過往遊客可以在此感受經典傳統的日本文化。
當地的退伍軍人俱樂部還會在日本死亡軍人靈園中舉辦一個告慰亡靈的儀式。一位老年的退伍軍人麥克表示:「這些日本軍人原本可以回國去的,卻意外地留下了,我們有義務替他們的家人守護他們的亡魂。」
一位專程從悉尼趕來參加儀式的日本總領事對此非常感嘆,「戰俘的亡魂能獲得澳洲人如此的尊重,那是日本人的榮幸。」他說:「這不僅體現了澳洲與日本的友誼,也是兩國人民共同維護和平的決心。」
日本花園與和平鍾,構建的不僅僅是一塊旅遊勝地,更是澳大利亞人引以為豪的善良與價值觀。
文:Peter Wu
Funding for the above 「From China to Australia」 project has been provided by the NSW gover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