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聞

又到了撿海膽血蛤的季節啦!澳釣魚證來這裡買

不知不覺南半球的春天來了,疫情的陰霾也漸漸散去,不過小編覺得不能掉以輕心,還是支持大家盡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湊熱鬧。那麼這個季節出遊的最佳選擇到底是什麼呢?那就是去海邊抓海鮮!

不知不覺南半球的春天來了,疫情的陰霾也漸漸散去,不過小編覺得不能掉以輕心,還是支持大家盡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湊熱鬧。那麼這個季節出遊的最佳選擇到底是什麼呢?那就是去海邊抓海鮮!

1、海膽泛濫 找個空曠海邊抓

澳洲是個神奇的國度,總是時不時冒出來各種泛濫的生物。此前,維州Gippsland科納灣「紫色海膽」泛濫,海草棲息地和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愁懷了澳洲政府。現在,澳洲政府決定允許人們在Gippsland科納灣捕撈和售賣海膽,幫助海草的生長,恢復海底生態平衡。

海膽不僅僅是在維州泛濫,還有塔州、新州南海岸也一樣,當地居民們可以在閑暇時間前去捕撈。

2、大批螃蟹等待捕捉

澳洲居民們或早已習慣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何不找個假期,攜手家人或朋友去海邊搞幾隻螃蟹滿足一下味蕾。

螃蟹 圖片來源:推特

不過抓螃蟹也有注意事項:

那必須工具齊全,證件不能少。首先,要買抓螃蟹的網Crab Net,這個可以在抓螃蟹的海邊附近漁具店或者K MART買;然後就是買個手套,隨便您是在超市、雜貨店都可以,但一定不能太薄。

有經驗的漁民提醒說,因為之後拉網水的阻力很大,螃蟹量多,這時拉網的話沒有手套協助,雙手較容易受傷。

最後,要帶上水桶或塑料箱。這裡提醒大家,想將螃蟹們活著帶回來的話,要記得將它們放在保溫箱里,然後放點冰塊。

在這裡順便分享一個「抓蟹小技巧」:選擇溫度高(因為螃蟹有活力);有風、潮水落差大(這樣的外界條件能夠推著螃蟹往岸邊推,更有助於您實現大豐收)的日子去。

通常,漲潮比落潮更是適合抓螃蟹的時期,因為海水會把它們往岸邊趕,但不代表落潮的時候就不會有螃蟹,只不過需要您把網放在更深的地方。

螃蟹 圖片來源:推特

3、血蚶不能放過

血蚶這種東西,就是愛吃的人愛到極致,不愛吃的人一口不碰,不過這個季節,「血蚶愛好者們」也有口福啦!

雪蛤 圖片來源:推特

退潮時,選個人煙稀少的海邊,帶著鏟子就可以將它們撿回家。

不過抓的時候,也別忘了每個州的數量規定,萬一不小心超了被罰款,這頓美味可就是天價了。

雪蛤 圖片來源:推特

另外,每個州的規定不同,有些貝類是不能帶走的,要認準血蚶的樣子。

4、魚證千萬不能忘

不管身在哪個州,想要去海邊「撿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購買一張釣魚證,大家在任何News agent或者網上都可以買到。

不過每個州的證件價格都不同,還有可以捕捉的類型、數量和尺寸也不一樣,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自行前往官網查詢。

新州:

https://www.onegov.nsw.gov.au/GLS_Portal/snsw/LicenceForm.mvc/NewApplication?formId=ecfa7925-86a8-411b-81e8-725d05491d2e&agencyID=23adb6eb-2c36-4169-b365-bf26ef2367f8&IsEmpty=True 

昆士蘭:

https://www.business.qld.gov.au/industries/farms-fishing-forestry/fisheries/commercial-fishing-qld/getting-started

維州:

https://vfa.vic.gov.au/recreational-fishing/fishing-licence/changes-to-fishing-licence-fees

塔州:

https://dpipwe.tas.gov.au/sea-fishing-aquaculture/recreational-fishing/recreational-sea-fishing-licences

西澳:

https://www.fish.wa.gov.au/Fishing-and-Aquaculture/Recreational-Fishing/Pages/Recreational-Fishing-Licences.aspx

首都領地:

https://www.accesscanberra.act.gov.au/app/answers/detail/a_id/1672/~/recreational-fishing-licences

北領地:

https://nt.gov.au/marine/recreational-fishing/rules/about-recreational-fishing

釣魚 圖片來源:推特

在此提醒,目前身處墨爾本的小夥伴們哪裡也去不了,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且要保護好荷包,不要違反相關政府禁令;在其他地區的夥伴們外出遊玩時,切忌注意社交距離,疫情還沒有過去,限制放寬了也不能掉以輕心。

Recent Posts

一對大熊貓抵達阿德萊德

兩隻可愛的大熊貓「星秋」和「宜蘭」經過15 個小時的飛行,從中國抵達了澳大利亞。 Read More

6 hours ago

澳洲推出了全新「國家創新簽證」

澳洲年底前將推出了全新的「國家創新簽證」(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獨立計劃」(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計劃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業高技能人才,特別是在關鍵領域擁有卓越成就的專業人士。 Read More

6 hours ago

鐵路大罷工 悉尼跨年煙花表演或被取消

新州警察局局長凱倫·韋伯威脅說,如果由於鐵路罷工導致觀看煙花人群的安全無法保證,她將建議取消悉尼標誌性的新年前夜煙花表演。 Read More

3 days ago

聖誕假期汽油價格居高不下

在繁忙的聖誕期間,全澳的司機都面臨高油價的打擊。布里斯班、堪培拉和墨爾本將超過悉尼,成為加油成本最高的城市。 Read More

3 days ago

中國遊客無人機「窺探」澳洲軍艦 引發熱議

12月15日,一個網名為「Ares」的中國遊客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三段使用無人機近距離拍攝澳洲海軍軍艦的視頻。引發了網路熱議和澳洲參議員Malcolm Roberts的關注。 Read More

3 days ago

夏言聊天室:中共滲透無處不在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灣總統府當值憲兵因向中共特務提供機密遭到抓捕,之後中共滲透台灣網紅的種種跡象也被媒體爆出,再次引起台灣輿論對中共滲透及《反滲透法》界限的討論。 從中共誕生以來,統戰與滲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戰略手段,從未放鬆過。上百年來,其滲透能力堪稱登峰造極,幾乎就是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無往不勝。中共當局不僅依靠統戰與滲透成功地將國民政府趕到了台灣,還將全中國百姓拿捏得服服貼貼。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統戰與滲透也隨著中國製造的廉價產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國,並順利地在各級政府、學術領域,甚至地方社團中埋下種子,打下了長期盤踞的基礎。 而散布在世界各國的台灣社團從來就是一個重災區,在民主環境里成長的台灣人並沒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單純的台灣人往往在有意無意間被利用了、被滲透了,被統戰了,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墮落在紅色的枷鎖之中。 每當人們提到中共的統戰與滲透就會聯想到特務與間諜,其實統戰與滲透的範圍極其廣泛,廣泛到不能簡單地用「間諜」的概念來分析論述。 比如說,一些有點影響力的台灣人常常會公開提醒台灣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歡的媒體上刊登廣告,或避免發表支持台灣政府的言論,美其言曰出於「好意」或「保護僑胞」,其實他們已經在中共的戰壕里,替中共的統戰與滲透發揮影響力了。讓人產生恐懼或自覺宣揚「中國好故事」,都是紅色滲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很多海外華人,包括台灣人或東南亞的華裔難民,他們的政治立場往往會隨著中共影響力的變化而相應發生變化,有些人從反共走向親共,之後又宣稱反共,自由世界給了他們自由思想的空間,但他們是否真的能在立場的改變過程中擺脫中共勢力的束縛呢?那就只有天曉得了。因為中共統戰與滲透的力量就像癌細胞,具有頑固的持久性,有時活躍、有時潛水,當沾惹上後想洗心革面就沒那麼容易。 在澳中經濟處於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滾滾而來的金錢,卻沒注意到中共的金錢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減輕了澳洲的經濟危機,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國基礎,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幾乎成為了一堆木偶。譚寶政府最終反戈一擊推出了「反滲透法」,氣焰囂張的中共和統會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紅色勢力就此消亡了嗎?當然不會!那張滲透的網路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內轟然瓦解,該鋪墊的早已穩妥,該下的種子也已紮下了根。 英國王子邊上埋著紅色地雷,中共軍人擠進紐西蘭國會,泛紅憲兵在守護台灣總統府,類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絕對不會例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區別只在於何時才被發現,西方民主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後知後覺。 中國人的群體很簡單,親共與反共都是擺在檯面上,多多少少都對澳洲主流產生影響力,其它的絕大多數社團都保持低調,明哲保身,見風使舵,意見統一。 與中國社區相比,台灣社區反而顯得比較複雜,那是因為各台灣社團在對台灣的定義上有著差異。 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台灣本土社團代表台灣人發聲,一直被認為是台灣人聲音的社團並非來自台灣,那是一些民國初期就開張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會」,以及逃離共產極權迫害的難民組成的「越緬寮」團體,他們都曾接受了中華民國文化教育,本質上捍衛的是中華民國。當中共和統會在全世界粉墨登場後,首當其衝就是對這些社團進行統戰與滲透,遺憾的是無一能夠倖免。… Read More

3 day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