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COVID-19疫情爆發並蔓延全球,幾乎所有人都被迫重新評估自我生存處境。 確實該值得反思的是,儘管現在的醫療水平各方面都有很大突破,但人類在自然界面前還是渺小。自2020年1月中旬以來,社會各行各業都接連受到影響,而我們每個人也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出調整。
在這前所未有的時期,我們有時間去反思自己,以前瑣碎的生活點滴曾被一度視為理所當然而不知珍惜;同時,政府以國家整體利益角度出發,每個人也都為更大的社區利益而做出小我的犧牲。 筆者作為一名醫生,也反思著身為醫護人員的意義,這意味著既要保護我的病人,還要在一定限制下竭盡所能去醫治每一位患者。
我的骨外科診所在針對向患者提供安全的醫療服務上,做出以下重要應對計劃:
在COVID-19的早期階段,為保護患者和員工,診所限制「面對面」的互動方式,轉而開啟遠程醫療服務,如通過電話或視頻會議等方式溝通協調; 但遠距離看診也有挑戰性,數字媒體應用技術的使用和隱私問題都面臨考驗。 然而換言之,從積極角度來看,未來這些利用科技進行的遠距離看診變化對於居住在偏遠或醫療條件相對較差地區的患者來講可能很有益處。
然而,儘管有這些外在因素在推動現階段的醫療變化,但依筆者看來,骨科診所親自對病人進行臨床病史和身體檢查,是極為重要的看診模式。 很顯然,我們也需根據目前情況而相應調整。如今維州的社交限制逐步放寬,診所在遵守澳洲疏導準則與保持社交距離指南下,重新開啟面對面臨床諮詢。 但這時期所實行的變化,在可預見的將來仍有可能繼續執行。
與此同時,在這非常時期,針對骨科問題的最佳管理策略的決策也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響。 這不僅是因為最初政府停止非急需外科手術(擇期手術)及後來加入對非急需外科手術的某些限制因素; 同時,無法進入體育館和游泳池進行運動計劃和水療也是疫情造成的後果。
儘管政府目前放寬了私人部門非急需外科手術的限制,但由於骨科手術本身很少涉及到緊急致命病症,即所謂的第一類和第二類緊急病症,因此我們骨外科醫生可以提供全面醫療服務的能力仍受到限制,但我們希望從今年6月起政府可以取消對非急需外科手術的大多限制。
結語
目前很多患者因為他們骨科疾病的問題,正遭受著難以忍受的疼痛和身體功能不便的問題。筆者非常能理解患者們和醫療人員在這期間感到沮喪的心情;再者,即便解除手術限制,許多骨科患者也屬於較高年齡組,同時他們也是感染COVID-19的高危群組。 當然,在不確定性仍存在的情況下,某些患者會避免入院而推遲手術日期。
身為醫者,我一直認為,在患者福利方面,最好遵循古老公理,即「安全勝於遺憾」。 為此,在與患者進行面對面諮詢和在醫院進行手術方面,我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傾向於保守治療。
眼下澳大利亞的COVID-19疫情好轉,各種限制條令也逐一解除,因此這也是個能治療在疫情期間飽受疼痛折磨的骨科患者們的好機會。接下來,病人們可自行選擇是否要適當進行某些骨科手術。當然這所有執行的基礎,都是要在考量患者的需求、結合每位患者自身的實際情況後,綜合做出合理客觀的治療方案。
我們是會因疫情帶來的未知而焦慮,但筆者相信在醫學實踐最基本的保護原則下,即「First, Do No Harm (首要之務,就是不可傷害) 」,我們通過共同努力,定能走出難關。
文:趙駿骨科外科醫生(Mr. James Chiu, Orthopaedic Surg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