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澳洲

【人在澳洲】恍若舊夢哭永烈

在一個朝晉暮楚的社會裡,知識分子的求生是不容易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每個時代的冷暖,只有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知道。

昨晚微信圈的朋友傳來消息,說葉永烈走了,我頓覺有些突兀,記得他是一九四零年出生的,比我大七歲,還年輕啊。隨即我給他夫人楊惠芬老師掛電話,電話是一位女學生接的,說楊老師悲慟過度在休息,我不便打擾,只請轉告「節哀順變」,便惆悵掛斷。

我和永烈兄相識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了。

一九七六年一月,我進少兒出版社工作,社領導安排我幫戴山同志籌辦《少年科學》雜誌,聯繫有關部門,走訪老作者,記得刊名的書法,是我持了社裡的介紹信,請上海畫院周慧君和錢茂生兩位書法家寫的。他倆各寫一條,選用時因嫌周慧君的字太娟秀,就選用錢茂生的。

經過一年多的奔波,《少年科學》終於出版了,因為戴山當過「上海出版系統造反隊司令」屬三種人,不能當領導,科長由江南造船廠工人出身的黃廷元擔任,總編是張伯文,我當科學幻想和科學小品方面的編輯。

《少年科學》創刊號的第一篇「科學小說」是由葉永烈寫的「石油蛋白」。我們在討論刊物專欄時,考慮到用「科幻小說」這個名字,可能會有資產階級浪漫之嫌,所以欄目名用的是「科學小說」。

葉永烈的「石油蛋白」,是文革後發表的第一篇科幻小說,此稿發表後,曾經受到一位極左者上綱上線的攻擊,誣說有政治背景和陰謀。在這場爭論中,我挺身而出,據理力爭,寫下了《棒喝可以休矣! 》一文為他辯護。以致他在二零一二年,為我《半空堂記游》一書寫的前言中還提及:

「亞法為人正直、熱情、快人快語。由兩件事,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一是我的《石油蛋白》成了十年浩劫中唯一公開發表的中國科幻小說,居然有某位『左公』懷疑這篇科幻小說有什麼特殊的政治背景。亞法得知後,怒不可遏,拍案而起,在1982年7月5日寫下《棒喝,可以休矣——陳述一些歷史事實》 ,依據自己的親歷的《石油蛋白》發表經過,用事實予以痛斥……」

那時《十萬個為什麼》叢書也開始編新版,葉永烈在學生時代就是該書舊版的作者,聽說編新版,他經常用自行車載來一大摞一大摞的稿件,發黃的稿紙,粗獷的字跡,數量頗為驚人,以致新版的《十萬個為什麼》有相當的篇章都是葉永烈的文章。原來他在十年動亂中,沒有誤入歧途,浪費才華。編輯部的好幾位同仁都忙著為他編稿。大家驚嘆他的勤奮和明智,傾佩他的遠見和冷靜。

一九七八年六月,中國科協在上海浦江飯店召開「全國科普創作座談會」,我作為年輕的科幻作家被邀參加,同時參加的有鄭文光、蕭建亨、童恩正、劉興詩……我們八人聚在一起,由葉永烈執筆,寫了一首長詩,登在六月一日《文匯報》的頭版。

可嘆的是,當年參加會議的科幻作家,除劉興詩和我之外,其餘的都過世了。

記得會議結束前的一天晚上,高士其前輩在上海大廈的住所接見了我們。

一九七八年的夏天,我和簡毅一起把《小靈通漫遊未來》的樣書送往他家中,簡毅是該書的封面設計美編,他為此得了全國裝幀一等獎。

那時葉永烈住在漕溪北路500弄,一條破陋巷子里,房子很小,進門是一張檯子,檯子後就是床。我倆把書搬進屋裡,楊老師熱情地從床底下搬出西瓜招待我們,臨走,還塞給我們一大把大白兔奶糖……

我之所以至今還記得他漕溪北路500弄的地址,是因為那時候《少年科學》的稿費和樣書都是我寄的。

九十年代初回國,永烈兄嫂多次請我去徐家匯附近的「和記」吃飯,某次在桌上他跟我提起,有一家電訊公司,請他在同意書上簽名,用「小靈通」作為手機品牌的冠名權,他同意了。我問他們給你專利費沒有?他說沒有。我說生意人不該欺負讀書人,他們應該付你專利費的,他哈哈一笑說,別人也這樣給我講,並不介意。

一九七九年由於李政道的提議,安徽科技大學設立了少年大學生班,老社長陳伯吹親自帶隊,由戴山和我陪同,邀請葉永烈等四人前去採訪。

在安徽大學,葉永烈帶我去見他的老朋友溫元凱先生。

《安徽日報》知道葉永烈來了,向他約稿,因第二天一早要見報。半夜報社派摩托車來招待所催稿,只見他躲在房間里,用複寫紙夾在兩張稿紙中間,一式兩份,奮筆疾書,倚馬可待,出筆之神,令人驚嘆。

八十年代初胡耀邦掌權,那是一九四九年後,中國政治環境最寬鬆的年代,有關方面知道葉永烈居住困難,掌管科技的國務院副總理方毅,親自批條給上海房地局交辦,按理說有這樣級別的批示,永烈可以挑選好的地段,但是他只在原住址附近,選了一套兩房一廳的公房。

房間小,藏書多,那時他的兩個兒子葉丹和葉舟也大了。他把陽台封死做書房,兩個孩子同住一間房,住所依然很逼仄。新居的裝修得非常簡單,至今留給我記憶最深的,是貼在書櫥上,方毅贈他的一條題詞,字幅不大,是用硬筆寫的。

搬進新居後,我在他家中吃過一次晚飯,那時他母親也在,飯菜是老太太做的,大碗盛菜,非常樸素,老太太母儀風範,非常和藹。

晚飯後,孩子回房做功課,到了七點鐘,他喊:「出來看晚間新聞。」孩子們非常順從,一聲不響出來,看完新聞後,他又喊:「回去做功課。」孩子又乖乖地一聲不響,回房間去了。

圖片來源:Unsplash

雖然我和永烈很熟,但很難用文字描繪他的表情,他舉止莊重,不苟言笑,但不苟中,又帶著幾分誠懇的微笑,微笑中又蘊藏著熱情和睿智,似乎和他的稟賦一樣,學理科出身,又有出色的文科天才,我凡胎肉眼,說不清。

有一次我和楊老師談到對孩子的教育,她說說「一個家庭有個嚴父非常要緊,如果家中父親沒有權威,孩子很難成材,我做老師,這樣的家庭我見了很多。」
他們的兩個孩子,葉丹和葉舟都非常優秀,一個由美國GEC公司派駐在台北,一個也在美國的大公司擔任重要職務。

說到永烈的成就,少不了楊老師的功績。

前些年我去他天鑰橋路的新居,的客廳里掛著兩條書法掛軸,一條是陳伯達的墨跡,他指著另一條說,這是楊老師父親的墨寶,老人家是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的……

一番寒暄後,他倆陪我參觀了「沉思齋」書房,永烈指著書櫥里排放整齊的文件夾說:「這些都是這些年我倆去世界各地採訪的錄音資料和照片,是她幫我編號整理的……」語句中透露出無限深沉的愛和感激。

楊老師高興地指著寫字檯上的電腦和印表機說:「亞法,現在永烈的文房四寶改朝換代了。」

他倆陪我去樓上,到用游泳池改建的書房裡。永烈取出一本四角翻閱得捲起的《巴頓傳》說:「葉丹小時候把這本書看得滾瓜爛熟。他到美國GEC公司求職時,總裁面試,問他,你知道我們美國有個巴頓將軍嗎?小丹把巴頓將軍的故事背了一遍,高興得總裁當場拍板,並派他做亞洲部門的總經理,常駐台灣。」

離開他家時,楊老師指著桌子邊的幾瓶酒說:「朋友送來的,永烈不喝酒,亞法你拿去喝了!」我看見其中還有茅台,自然就卻之不恭了。

二零零七年五月,永烈夫婦來澳洲做講座,在悉尼時,我陪他倆參觀景點,看到他倆並肩攜手,一路細語的時候,我暗暗羨慕和祝福他倆執子之手,與子皆老的幸福晚景,同時腦子裡浮出一道公式:(1+1)=∞;(1-1)=0。一對志趣相投的夫妻共同奮鬥,絕對可以建立一番大事業,而一個夫妻志趣相悖的家庭,一定是一事無成。

我一九八八年出國後,知道葉永烈改寫文物傳記了。他作品噴薄,碩果累累。但盛名之下,謗也隨之,我回國和個別所謂的作家朋友聊天時,他們滿臉不屑,有的甚至以正統文學自居,揶揄他的作品文學性不強,沒有創作性,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生動的比喻和形容……我只用一句話回答。若干年後,或許你們的作品統統將被掃入垃圾,甚至被後代嘲笑,而葉永烈的科幻小說和紀實作品將還會有人翻閱,他的《小靈通漫遊未來》曾經印刷三百萬冊,影響過一代小讀者,這就是明證。

葉永烈留下作品可用浩瀚二字形容,且不說他採訪陳伯達、胡喬木等老一代共產黨人留下了文字和錄音,也不說他的《四人幫興亡》、《江青傳》……更不說他影響一代人的科幻故事,光說他頂著極左思潮,敢於採訪傅雷家屬、馬思聰家屬,介紹梁實秋等一系列作品,對後世的影響,將是功德無量的。

老友孫樹棻先生,曾經跟我談起過上述問題,他很贊同我的觀點,他說:「我在作協開會時,跟這些盡磨嘴皮子的人爭論過,千說萬說,葉永烈的勤奮是你們遠所不及的,他寫的數千萬字,就是叫你們抄,你們都沒有這份苦功!」

在一個朝晉暮楚的社會裡,知識分子的求生是不容易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每個時代的冷暖,只有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知道。他知道我文筆鋒利,壯懷激烈,曾私下跟我說:「亞法,寫有些事情要述而不論,多記錄事實,少發表議論,議論留給後人,一旦喪失發表權就犯不著。」這是多麼委婉和機智的忠告呀!

我和永烈的最後的聯繫是,二零一九年一月十八日,我在上海發了個Email給他:「永烈兄:好久不見,諒必兄嫂都安好?我近日在上海,29日返澳。不知你在上海,還是在海南島避寒,如方便,約時來拜見你。」隨即,收到他的回覆:「謝謝,我因赴美勞累,目前住院,容日後見面,祝春節愈快!」接著又發來了一篇小文《不言當年勇》,文前加了句跋語:「摔了一跤,把我摔醒了,明白了老之將至。」

去年,我在微信上看到,永烈把藏書和採訪資料都捐給了上海圖書館,上圖做了個「葉永烈專藏」,欣慰的是,他多年的收藏的書籍和資料,終於有了一個安定的歸宿。

我和永烈兄相交四十餘年,要說的花絮很多,但隨著記憶的衰老,漸漸地朦朧了。他和我的通信至少有近百封,都是手寫的,可惜我出國時,都留在辦公室沒帶走,當廢紙處理了,現在想來殊為可惜,否則也可以歸入他的專藏中。

雖然在最後的Email通信中,我知道他住院,總以為為他只是從美國回來,旅途勞頓,休息一陣就會康復,他畢竟只比我年高七歲,人生八十不算老。下次見面時,還想和他商量,共同出資,仿效陳伯吹老的「兒童文學園丁獎」,成立一個「科幻小說獎」,鼓勵和提攜寫科幻小說的後進。不料他遽然走了,而且走的時辰這麼不巧——瘟疫期間,而我被囚在悉尼家中,不能前往弔祭。

嗚呼哀哉,永烈兄,百般無奈,我只能在地球南端,遙望故國,你不沾酒,只能一酹咖啡,為你送行了!

二零二零年五月十七日於半空堂南窗

作者:王亞法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20年5月26日 12:07

Recent Posts

鐵路大罷工 悉尼跨年煙花表演或被取消

新州警察局局長凱倫·韋伯威脅說,如果由於鐵路罷工導致觀看煙花人群的安全無法保證,她將建議取消悉尼標誌性的新年前夜煙花表演。 Read More

3 days ago

聖誕假期汽油價格居高不下

在繁忙的聖誕期間,全澳的司機都面臨高油價的打擊。布里斯班、堪培拉和墨爾本將超過悉尼,成為加油成本最高的城市。 Read More

3 days ago

中國遊客無人機「窺探」澳洲軍艦 引發熱議

12月15日,一個網名為「Ares」的中國遊客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三段使用無人機近距離拍攝澳洲海軍軍艦的視頻。引發了網路熱議和澳洲參議員Malcolm Roberts的關注。 Read More

3 days ago

夏言聊天室:中共滲透無處不在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灣總統府當值憲兵因向中共特務提供機密遭到抓捕,之後中共滲透台灣網紅的種種跡象也被媒體爆出,再次引起台灣輿論對中共滲透及《反滲透法》界限的討論。 從中共誕生以來,統戰與滲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戰略手段,從未放鬆過。上百年來,其滲透能力堪稱登峰造極,幾乎就是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無往不勝。中共當局不僅依靠統戰與滲透成功地將國民政府趕到了台灣,還將全中國百姓拿捏得服服貼貼。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統戰與滲透也隨著中國製造的廉價產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國,並順利地在各級政府、學術領域,甚至地方社團中埋下種子,打下了長期盤踞的基礎。 而散布在世界各國的台灣社團從來就是一個重災區,在民主環境里成長的台灣人並沒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單純的台灣人往往在有意無意間被利用了、被滲透了,被統戰了,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墮落在紅色的枷鎖之中。 每當人們提到中共的統戰與滲透就會聯想到特務與間諜,其實統戰與滲透的範圍極其廣泛,廣泛到不能簡單地用「間諜」的概念來分析論述。 比如說,一些有點影響力的台灣人常常會公開提醒台灣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歡的媒體上刊登廣告,或避免發表支持台灣政府的言論,美其言曰出於「好意」或「保護僑胞」,其實他們已經在中共的戰壕里,替中共的統戰與滲透發揮影響力了。讓人產生恐懼或自覺宣揚「中國好故事」,都是紅色滲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很多海外華人,包括台灣人或東南亞的華裔難民,他們的政治立場往往會隨著中共影響力的變化而相應發生變化,有些人從反共走向親共,之後又宣稱反共,自由世界給了他們自由思想的空間,但他們是否真的能在立場的改變過程中擺脫中共勢力的束縛呢?那就只有天曉得了。因為中共統戰與滲透的力量就像癌細胞,具有頑固的持久性,有時活躍、有時潛水,當沾惹上後想洗心革面就沒那麼容易。 在澳中經濟處於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滾滾而來的金錢,卻沒注意到中共的金錢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減輕了澳洲的經濟危機,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國基礎,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幾乎成為了一堆木偶。譚寶政府最終反戈一擊推出了「反滲透法」,氣焰囂張的中共和統會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紅色勢力就此消亡了嗎?當然不會!那張滲透的網路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內轟然瓦解,該鋪墊的早已穩妥,該下的種子也已紮下了根。 英國王子邊上埋著紅色地雷,中共軍人擠進紐西蘭國會,泛紅憲兵在守護台灣總統府,類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絕對不會例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區別只在於何時才被發現,西方民主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後知後覺。 中國人的群體很簡單,親共與反共都是擺在檯面上,多多少少都對澳洲主流產生影響力,其它的絕大多數社團都保持低調,明哲保身,見風使舵,意見統一。 與中國社區相比,台灣社區反而顯得比較複雜,那是因為各台灣社團在對台灣的定義上有著差異。 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台灣本土社團代表台灣人發聲,一直被認為是台灣人聲音的社團並非來自台灣,那是一些民國初期就開張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會」,以及逃離共產極權迫害的難民組成的「越緬寮」團體,他們都曾接受了中華民國文化教育,本質上捍衛的是中華民國。當中共和統會在全世界粉墨登場後,首當其衝就是對這些社團進行統戰與滲透,遺憾的是無一能夠倖免。… Read More

3 days ago

赤字飆升至3600萬 堪培拉大學啟動自願離職計劃

為控制飆升的預算赤字,堪培拉大學在其五個學院啟動了一項學術人員自願離職計劃。 Read More

3 days ago

新的482「需求技能簽證」

新的482「需求技能簽證」(Skills in Demand, SID) 相關的法規於2024年12月7日生效,由於細節不多,僱主和簽證申請人必須留意簽證的新要求。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將不會有新的子類別。需求技能簽證將與臨時技能短缺簽證使用相同的子類別號碼「482」,但這絕不是簡單的重新標籤。 任何在12月7號之前提交的482簽證申請不受這些變更的影響。 需求技能簽證有三個流派:專業技能流、核心技能流和勞工協議流。前兩個流派取代了中期和短期流派,這意味著該簽證更注重高低收入之間的區別,而不是長期和短期的職業短缺。勞工協議流將有效保留現有標準。至於針對低薪但關鍵職業的基本技能通道的命運,則無法預測。計划進入該流派的職業可能會通過勞工協議獲得。 主要法規不僅修訂了482子類簽證,還包括相關的提名、贊助義務和僱主提名的永久簽證。只有關鍵方面被突出強調。 該法規的大部分內容涉及修訂現有法規,將子類的名稱從「臨時技能短缺」改為「需求技能」,例如,與簽證取消、退款和某些家庭成員豁免的規定。然而,這項新簽證還有許多重要方面。 收入門檻 取代臨時技能移民收入門檻 (TSMIT) 的將是1994年移民法規中設定的兩個收入門檻: 1.… Read More

3 day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