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澳洲

【人在澳洲】新冠時期的貓頭鷹事件

新冠中,居民小區里沒什麼異樣。人人都光著嘴,不戴口罩。

新冠中,居民小區里沒什麼異樣。人人都光著嘴,不戴口罩。

老外愛在前院草地上,放一些小東西,瓷娃娃,陶狗狗,鐵制的各種動物等等。近幾天遛狗,看見8號的信箱上,壓著一塊紙殼,寫著幾行字:可愛的貓頭鷹被路人拿走了。那是媽媽的遺物。請放回來!是英文,手機掃瞄即可翻譯。

我琢磨了一下,小區里的道路,只要不是靠著邊沿的主道,基本沒有外人路過。只有本小區的居民遛狗,今天這一段,明天那一段,才可能走遍每一條路。另外就是快遞員和郵遞員。據我觀察,前者只走院內小道、車庫通道,後者只接觸信箱,根本不下摩托車;沒見過誰步入草地。

嫌疑人多半是遛狗者。一些老外、華人,只熟悉主車道通往自己家那條道。在本小區散步的話,甚至會駐足辨識方向。老外總數多。華人只有八九戶。不熟悉老外。而華人與華人,則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進屋聊幾句。重點應該偵查後院、車庫,因為來路可疑的小擺件,很可能放在這種地方。我決定試試。如果試不出結果,那麼,8號的貓頭鷹,則可能是老外拿走的。我沒辦法。

首先去老沈家。沒有預約就上門,這在澳洲很少見。顧不得了。兩家距離近。他常遛狗;不遛狗,也在小區里散步。曾經溜到我家,自我介紹,捉對展開家事訪問。見到太師椅,控制不住屁股的渴望,久留不去,幾乎把椅子坐垮。

我到達時,老沈正勾腰駝背,在前院除草。見到我,一把拖住,就地坐下,直接控訴起萬惡的獨生子來:每天一碰面就內訌,彼此撒氣。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找不到人傾訴,心都糖了,嘴都餿了!按規定,我們應該保持1.5米以上的距離,可是早忘了。

老沈長得真不帥,戴副眼鏡,有點像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書記譚德塞。是武漢人,生於蔣中正成為台灣同胞那年。十年前送兒子到澳洲留學。兒子「師夷之長以制夷」,入籍了,把他接過來,希望他留下。而他只願意看看外面的世界。稱,堅決不移民,一定要回去!但新冠來了,兩國封省或封國,回不去。老沈的態度我不理解。理由是:澳洲不好,那就不該送兒子來;澳洲好,則自己也別離開。否則,你為什麼會送兒子,到你不願意待的地方呢?唉,文明一再停步,家庭裹足不前,都因為老年人不接受年輕人的引領啊!

雖然沒看到老沈家後院、車庫,但我認定,貓頭鷹事件,和這老頭無關。加上他像害喜一樣亂吐——吐唾沫,我很快離去。
這就費了一個小時呢。萬事開頭難,開了頭可能後面更難。

接著去找小徐。我們並沒有見過面。只在微信群里有聯絡。當時,她要贈送多餘的枸杞苗和健身器,我去取。聽到了狗叫,震耳。我發現女士喜歡養巨型犬。取,不用碰面。苗,放在郵箱里;健身器,放在前院草地上,取走就是。這一次,以什麼借口摁門鈴呢?謊稱查水表之類,把門騙開?老外想都想不出來的鬼點子,不能在澳洲使用吧?一切背離公正的知識,都叫狡詐,雖然有人認為是智慧。去了再說!先後上門兩次,不遇。連狗叫也消失了。群里一打聽,她已經遷到英國,快兩個月了。噢——!

又去見托尼。以往去過。托尼是澳籍華人。去年他攜夫人奔日本旅行,行前又到過我家,委託我代養寵物狗。送我些小禮物,兼聊天。那狗很討厭,可能原先在狗家族是個領導,一句人話不聽。此時他正在做菜:肝腸寸斷,爆炒。

剛坐下,門鈴響了。托尼去開門,外面遠遠地站著一個西人,彼此唧唧唧說了好幾句。原來是鄰居投訴:你又在炒肉嗎?味道太濃了!把門窗關好。我正在減肥啊!哎呀,炒得香噴噴的!

(圖片來源:Pixabay)

不是投訴油煙太大,少見!幸好烹調很快結束,一道好菜,用薄膜封在碗里。

托尼這才熱情萬丈地接待我,滿載蘋果、梨子、李子、桃子、柑橘落座,中間隔著巨大的廚台。不久,他突然想起還有葡萄,要去摘。我已經飽了,不想再吃什麼。聽說到後院,要求一起去。曾經,這裡凌亂不堪,狗糞遍地。眼下,居然建設得井井有條了。全種果樹。一樣雜物都沒有。無花果,車厘子,檸檬,尚未成熟。狗關在車庫裡;我走過去,到處瞟,唯獨不瞟狗。

象徵性地吃了幾顆甜葡萄,惦記了一會兒炒肝腸,又聊了一會兒天。聊他去日本的經歷。東京旅遊區。夫人看見小店某樣小物件,很喜歡。日本老闆站在門外,用英語問:「哪個國家的?」夫人隨口答:「中國的。」老闆伸手阻隔,說:「免了!」東西沒買成,氣得差點撞牆。總結了經驗,之後都回答「澳洲人。」我幫忙罵了聲「可惡的日本鬼子!」告辭。

在澳洲,吃飯很不簡單,自己不動手就只有駕車去商業區(也可以等外賣),似乎更麻煩。所以,必須重視。決定先去華人超市,買肝腸,買辣椒。收營員戴了口罩和手套;少數顧客只戴口罩。

接著想起了龔師傅。

家人在新媒體當編輯。遠鄰龔師傅,不會打字,上網需別人幫忙點開帖子。總是親自把稿件送到家裡來。這樣的作者,不多。來了不和家人寒暄、啰嗦,只打個招呼,放下稿件就走。這樣的作者,也少。我們見過多次。第一次是,我在門外小路上,被托尼的狗拖拽著,不小心撞了他。剛要道歉,他已經給我道歉了。若是西人,這種情況很多;華人,則幾乎沒有。日久,媒體打算在「移民」欄目里,報導一下龔師傅。先要給他拍照,他婉拒了。那就請他提供照片。照片送來了,簡直不像龔師傅,因為太年輕,太英俊,比較適合登徵婚廣告。讓他換一張,他不言,軟磨,硬拖。這不像他的風格。後來只好將就使用「標準像」。

如今我五十多歲,覺得自己不老。但至少容貌,已經不堪入目了。某日翻看年輕時的照片,頗有感慨。一瞬間,我就理解了龔師傅。應該說,每個人心裡,都藏著一份,對青春的懷念,只是各人的表現形式不同罷了。

不知何故,近段時間,龔師傅沒來送稿。而且,他具體住在哪裡,我並不清楚。讓家人幫著查查。還好,找到了地址。其實不在我們這個小區,而在街對面的另一個小區。他會到我們小區散步、遛狗嗎?不像順手牽羊的人啊!去不去他家?

猶豫半天,還是去了。摁了門鈴,迅速退到1.5米以外。開門的,是個西人,笑眯眯的。我尷尬了一下。他不懂漢語;我不通英語,出國後,立刻成了文盲。眼下,只能莫名其妙地離開嗎?不妥!我掏出手機,通過快譯通告訴他:「找一位姓龔的華人!」他也通過我的快譯通告知:「新租的房子。不知道。對不起!」原來龔師傅已經離開這裡了。我為打擾表示了歉意。

期間,也去8號偵查,希望貓頭鷹,重新現身。但是,紙殼還在。那就應該繼續在小區遊盪,勘探。

一位女士,四十多歲,戴眼鏡。秀氣,羸弱,像個資深小學教師。可惜燙了一頭速食麵髮型,總讓人想起更年期。有時遛狗,沒有規律。每天愛打開音響,獨自在車庫裡跳舞。狗也跟著跳。沒有打過招呼。怎麼接近呢?如果以為我要追她那才搞笑。而且當天風太大,像是《西遊記》里的妖怪即將出行。默默複習「風訣」,「一級輕煙隨風偏,二級清風吹臉面;三級葉動旗幟展,四極枝搖飛紙片;五級小樹隨風搖,六級舉傘難遮臉;七級風中走不便,八級枝斷茬朝天;九級屋頂飛瓦片,十級拔樹倒房間。」眼下至少五級! 3月底,正值深秋,幾乎每天如此。

躊躇了兩分鐘,決定過去躲避大風。我大聲套近乎:「小妹跳得真好!很久沒有看到民族舞了!我妻子都想跟你學呢!」「小妹」看了我幾眼,開口了,「學什麼!一起跳就是!等疫情過了,每天下午3點,喊她來嘛!」

車庫很寬,彼此雖然都光著嘴,但相距遠遠超過1.5米。正想眺望後院,突然,令人眼珠彈落的猛料自己出現了——靠牆的一個塑料收納箱上,立著一尊小小的鐵鑄貓頭鷹。我的心重跳了幾下,彷彿做了小偷。應付了幾句,然後假裝打電話,目的是偷拍。幸好最近自我培訓,連看多遍《地雷戰》,偷地雷的感覺已經附身。偷拍成功。準確地說,是拍攝成功,沒有偷成,因為被發現了。

女士面帶微笑,繼續跳舞,非常隨意地率先開口道:「你妻子逛舊貨店嗎?那是我的最愛。以後有時間,一起去逛逛多好啊!唉,現在不行。我買了很多二手貨。門擋、書架、燭台、雕件……便宜,風格獨特,又好玩,又好看。還沒收拾完呢!」沒有提貓頭鷹。我看了看,確實有幾百個小木雕,小鐵雕,石質、木質門擋,鐵質書夾,各種質地的燭台。有的收拾過,排列整齊,有的還零亂地堆在地上受委屈。

我笑了笑,解釋,「小東西太有趣了,讓我妻子看看!」趕緊又裝模作樣補拍了幾樣。客套幾句,通報姓名。她叫朱雲。然後我像做了虧心事一樣,走了。
剛才,朱雲表現自然,是心地坦蕩,還是陰險狡詐?這怎麼知道!

回到家裡,上網查對英文,照抄單詞:「先生,您掉的是這尊貓頭鷹嗎?」留了電話號碼,附上列印的照片,放進8號信箱里。
半夜,手機收到簡訊。查譯,內容為:「是!在哪裡?怎麼回事?」我回覆:「還在調查!」他又回了一串,我哪有耐心翻譯啊!沒理他。
急著琢磨,怎麼取到手?

管他的,開門見山,讓朱雲還回去?不妥!萬一人家真是在舊貨店買的呢!

猶豫了一天。沒有回覆8號的簡訊;也沒有接聽他的電話——語言不通,怎麼接?

又去和朱雲搭訕。令我吃驚的是,貓頭鷹已經不見了;那一堆小物件里,也沒有。莫非,朱雲遛狗,看到了8號的告示,做賊心虛,把贓物送回去了?不可能!真正的賊,都很快樂,越偷越快樂!或者是,發現我拍照,預感到了什麼,把贓物藏了起來?胡亂聊了幾句;胸無成竹,沒敢提貓頭鷹。

趕緊去看紙殼,呀,不見了!

正要摁門鈴,身後停下一輛亮晶晶的轎車,下來一位女士。中音,像唱歌。眼睛細長秀氣。蒙著口罩。我也趕緊掏出口罩戴上。原來8號是位女士,華人!見我的字條留英文,以為我是老外,所以回覆英文。貓頭鷹確實已經還回來了,就壓在紙殼上。給我發簡訊,打電話,通知貓頭鷹失而復得,既沒回覆,也沒接聽。我說了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也說到了朱雲——沒提住址和姓名。

女士解釋,因為是媽媽的遺物,所以要討回。她已經取了口罩,沒取完,單邊掛在耳朵上,一直。我拿不準該不該提醒她;如果,例如,我有咳嗽的跡象,她打算趕緊戴上,那我不該提醒她。突然想起政府規定的社交距離,不禁向後退了1.5米。

告別時,女士送我很多蔬菜——自己種的,表示謝意。

事情就這麼結束了。我認為比較完美。最近幾個月,什麼事也沒幹,光TM見證歷史了,不爽!

回家。路上看見,小區公園關閉了。沒有圍牆,怎麼關閉?正面立塊鐵牌,寫著一行字母,大意是:疫情期間,暫時關閉。鞦韆挽到了鐵樁頂部,用塑料環扣死。其餘滑梯、攀岩壁、棕索橋等娛樂健身器材,都用一根二指寬的不幹膠圍了一圈。鐵牌最牢實;塑料環、不幹膠都靠不住。聽說關閉兩天了。這可讓鸚鵡們高興壞了,紛紛落草,啄食籽實。是一種全身淺灰色,頸部頭部淺紅色的鸚鵡,鴿子般大。一大片,默默進餐,沒有喧嘩。彷彿知道「孔子曰」,做到了「食不言」。這就真像疫期了。

平時,我除了遛狗、種菜,繼續委身於寫作「行業」——給當地媒體供稿。也讀一些樸素的美文。大約兩周後的一天,我曬著薄陽,躺在後院的草地上,一邊採集天地靈氣,一邊翻看樣報副刊。掠到我的文章旁邊,有一篇紀實文學,《貓頭鷹事件》,作者遠方的雲。是驚悚懸疑劇?或者文藝小清新?因為提到貓頭鷹,我願意瀏覽一下,結果才看幾行就高潮了,不過死活,一插到底。內容是:在小區附近的舊貨店裡,看見一尊乖巧的小擺件——鐵鑄貓頭鷹,很喜歡,有似曾相識之感。於是買了回來。便宜,5澳元。第二天,就有陌生鄰居來聊天,還悄悄為貓頭鷹拍了照,似乎很在意這個小玩意。也沒太放在心上。某天比較空閑,狗狗已經一個月沒有出門了,就去遛狗。路過××街8號,看見信箱上壓著一塊紙殼,寫著:媽媽的遺物貓頭鷹被路人拿走了……哎呀,以前不是就在這家的草地上,見過我買回來的貓頭鷹嗎?應該是拍照的那位大漢,丟失的吧!我決定,送給他,就放在信箱上。能見到媽媽的遺物,等於見到了媽媽!我先帶著貓頭鷹,去舊貨店,想詢問來源。可是疫期關店了。好不容易聯繫到經理,告訴我是陌生人贈送的。我知道,有不少人,會把多餘的東西送給舊貨店。舊貨店每天營業前,門外常常堆著大包小包呢。那麼,大漢先生的貓頭鷹,是怎麼到陌生人手裡的呢?這永遠是個謎了!

暗忖:這肯定是朱雲的作品!可惜人在家裡,無法當著她的面驚叫。默念:朱雲,您好!新冠後再來拜會您,青梅煮酒論英雄!同時調遣我老婆,天天陪您跳舞!

我拿著報紙,直奔8號住戶的信箱而去!

文: 李雙

2020年3月26日—28日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20年5月18日 13:45

Recent Posts

再談12月7日推出的核心技能職業清單:深入分析

澳洲政府於12月7日正式推出「核心技能職業清單 (CSOL)」及相關簽證改革,以應對技術人力短缺問題,尤其針對建築業及其他受影響的產業。該政策加速了技術移民的審批流程,涵蓋了多達456個職業,職業範圍廣泛,包括傳統技工(如木匠、砌磚工)和非典型職業(如瑜伽教練、記者)。這顯示出澳洲政府在全面考量各行業需求之餘,也將焦點集中於勞動力最迫切的缺口。 政策分析 1. 針對建築業的重視 澳洲目前面臨住房短缺危機,建築業的技工短缺更使問題雪上加霜。通過「核心技能職業清單」及「需求技術簽證 (Skills in Demand Visa)」,政府期望能夠吸引更多國際技術工人填補缺口,特別是在建設房屋方面加速進展。這項政策是對建築業進行針對性調整的務實措施,體現了政府對該產業的高度重視。 2. 多元化的職業範疇 清單中納入的職業不僅涵蓋技工、建築業,還包括服務業、農業及其他行業,如美容師、牧羊人等職業。這種多元化的範疇反映出澳洲對整體勞動市場缺口的平衡考量。特別是部分「冷門職業」的納入(如瑜伽教練),顯示政府有意填補各行業的小型但不可忽視的技能需求。 3. 經濟效益與本地技能培訓的並重… Read More

33 mins ago

年菜里的千滋百味–酸辣魚頭粉絲湯

朋友從未做過這道菜,然而印象卻特別深刻。她說,湯頭是酸辣的、魚湯是白色的,那個魚鰓肉還特別嫩,真是忘不了的好滋味。 老上海的傳統年菜 快過年了,採買食材、選購熟食年菜,幾乎佔滿了歲末生活行程。年菜是如此不容忽視。考慮自家年菜之餘,不禁好奇別人家的年菜都有哪些菜?朋友來自大江南北,年菜有同有異,其中一道老上海年菜「酸辣魚頭粉皮湯」,最為特別。之所以好奇,是因為在自己的生活圈,所接觸網路社群中,從來沒有看過這道菜,中國菜中聽過、吃過紅燒魚頭、酸菜魚頭、剁椒魚頭、沙茶魚頭、咖哩魚頭等等;至於酸辣味道,市面上更為常見的是泰國菜中的酸辣調味的魚頭海鮮湯。 朋友說,這是老上海年菜。老上海人如朋友,飲食習慣偏向食物本味的菜系,令她難忘的滋味,應該不會是川味與泰國的強勁酸辣風味,那麼這個酸辣就更令人好奇了,很多美食家都說過,一道料理能夠傳承,一定有它的理由。 魚湯(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原來老上海人不吃辣 其實,現在市面上的上海年菜,也不乏酸辣的菜式。一方面年菜往往組合包裝,葷素濃淡都要兼顧,一方面現在上海人的口味真的也比較能吃辣了,不能吃辣的形象,是專屬於老上海人。但我相信老上海人還在,繼續傳承老菜。 朋友說,味道是酸辣的。她記得記憶中,這讓我想到優酪乳,喝起來帶酸味的白湯。然而這道湯顯然沒有加優酪乳或牛奶。朋友說,酸味應該是放醋,是鎮江醋,至於辣味,是來自辣醬,但更多老上海人是偏好辣度低的豆瓣醬。 憑著朋友給的線索:「魚頭先加很多生薑煎到兩面金黃焦香,然後加水和調味料去煮,然後加粉絲或粉皮。味道是酸辣的,但魚湯比較白……」朋友還強調,有辣油漂浮在湯上。白湯紅油,這更令人好奇這道傳統年菜吃起來是甚麼味道。 酸辣魚頭(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酸辣魚頭和砂鍋魚頭 上網一搜索「酸辣魚頭」,跑出來的都是一隻砂鍋里放著一個大魚頭,紅色的湯上還浮著辣椒,這一看就知道不是朋友說的。排除了川味、泰式的酸辣魚頭湯後,發覺同為江浙菜系的砂鍋魚頭,還是與這道酸辣魚頭粉絲湯比較有內在連結。濃白的湯,就是煎過的魚頭所熬出來的湯,讀了許多美食報導後得知,大部份江浙餐館有砂鍋湯類,砂鍋大魚頭是菜單中比較豐盛的選項。為此,特地去了一家有口碑的老上海餐廳,等了40分鐘,看到一鍋白湯被小心翼翼的端上桌。 湯裡面主角是大魚頭,就是朋友說的花鰱魚,也叫胖頭魚。白湯喝起來,完全不像魚湯,倒就像看起來的樣子─牛奶。原來大魚頭熬湯,可熬出這個濃白色澤和濃郁滋味。值得一提的是,吸飽了湯頭的粉絲,真的就像朋友說的,好吃極了。… Read More

38 mins ago

中國人偏肺病毒高發 澳衛生官:不必擔心 但應警惕

澳大利亞衛生部門表示,澳人不必擔心正在中國流行的人偏肺病毒,但應保持警惕,防止感染。與此同時,COVID病毒和其他疾病仍在傳播。 中國當局上月報告稱,14 歲及以下兒童感染人偏肺病毒的病例激增,社交媒體用戶轉發了急診室人滿為患的圖片,有人猜測這是否可能是另一場全球疫情爆發的開始。 據《悉尼晨鋒報》報導,澳大利亞公共衛生專家尚未發現感染是由這種病毒的新菌株引起的證據,此病毒 20 年前首次在澳大利亞被發現,但很可能在此之前就已經開始流行。 新州衛生防護中心執行主任 Jeremy McAnulty說:「我們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你可以想像,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它有任何異常。」 此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癥狀很難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癥狀區分。 在某些情況下,人偏肺病毒可發展為肺炎和支氣管炎,需要住院治療。兒童或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尤易受到感染。 新州的人偏肺病毒病例在去年 9 月底和 10… Read More

4 hours ago

悉尼私校經費將被削減

聯邦政府發布了到2029年逐步減少對「資金過剩」學校撥款的計劃,面臨最大資金削減的悉尼私立學校名單已揭曉。 新鎮(Newtown)的雅典娜學校(Athena School)、北部海灘基督教學校(Northern Beaches Christian School)、布魯克維爾(Brookvale)的聖奧古斯丁學院(St Augustine's College)和華人區Burwood的MLC學校(MLC School),2029年前,每名學生將失去超過2000澳元的聯邦撥款。 據《悉尼晨鋒報》報導,參議院在通知中對預算問題的答覆顯示,這些學校是預計將失去資助的30所新州學校之一,另有66所學校的學校資源配置標準(SRS)百分比將被降低。 SRS 使用公式來決定每所學校需要多少政府資金,該公式是 Gonski 改革的一部分。每所私立學校都會根據家庭收入中位數進行 「貢獻能力」評分,從而降低大多數非公立學校的基本… Read More

4 hours ago

澳洲東部迎強降雨 半小時近60毫米

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的居民在經歷一夜降雨和強雷暴襲擊後,仍對惡劣天氣保持高度警惕。 據《信使郵報》(Courier Mail)報道,布里斯班和黃金海岸(Gold Coast)部分地區一夜之間遭受暴雨襲擊,昆州一些地區在 30 分鐘內降雨量達到近 60 毫米。 氣象局已於周四向南唐斯(Southern Downs)、南伯內特(South Burnett)、圖文巴(Toowoomba)和西唐斯(Western Downs)地區的居民發布強雷暴警告,警告稱將有破壞性大風、暴雨和大冰雹。 新州的情況與此類似,一夜之間到周四早上,一場大雨襲擊該州。 中北海岸(Mid-North Coast)南部地區、獵人海岸(Hunter… Read More

4 hours ago

澳大利亞演員講述在洛杉磯山火中失去一切

澳大利亞演員 Vernon Wells 講述了他得知自己在洛杉磯山火中失去一切的感覺,「我生活中的 40 年都消失了」。截至1月9日,這場山火已造成五人死亡,數千人被迫逃離家園。 Read More

4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