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設備巨頭華為在海外拓展之路因其財務總監孟晚舟的被捕而四處碰壁。美澳新等國組成的五眼聯盟也緊盯華為在情報安全以及個資安全的問題,西方大國都在謹慎對待是否採用華為5G的方案。《華爾街日報》近日刊文登出指出,華為享有中共政府的巨額補貼高達750億美元,使其在國際上的價格優勢高達30%,讓對手難以展開合理的競爭。
中央社引述《華爾街日報》12月25日的一篇分析文章稱,中國政府撒大錢資助華為公司,各項補貼資助高達750億美元,其中450億來自銀行信貸、250億美元來自2008年至2018年的國家隊科技產業扶植、華為還獲得政府的16億美元資助以及20億美元的土地價格優惠。
《華爾街日報》披露,華為1998年後從國家銀行獲得的貸款估計為160億美元,中國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過去20年中給華為提供了300多億美元的授信額度,並為華為公司的發展中國家客戶提供大約利息為3%的優惠貸款,以利於華為開展國際競爭。
從2014年至2018年,華為在廣東東莞地區拿到了10多塊國有土地,價格只有價格的10%到50%,為華為節省了20億美元。法新社今年5月底報道,華為近年來從東莞政府獲得了127公頃土地,價格約為附近住宅用地的十分之一。
《華爾街日報》指出,國家補貼科技產業絕非中國獨有,但華為享受的資助遠超其競爭者。2014年至2018年,華為得到的官方補貼是芬蘭諾基亞同期公布的17倍之多,而瑞典愛立信則未在財報中披露官方補助金資料。諾基亞和愛立信分別為全球第二、第三大通信設備製造商。
《華爾街日報》強調,這些來自中國政府的特殊支持,有助於華為通過低於競爭對手百分之三十的價格爭取客戶,更是華為能迅速躍升為全球第一大通信設備巨頭的關鍵。
華為則透過聲明表示,該公司所獲政府研發補貼「微不足道」,且中國科技業廠商大多享有稅務優惠。不過,華為並沒有就《華爾街日報》公布的詳細資金證據做出說明。
華為1987年創立,從出售電訊交換機起家,20世紀末在中國通訊裝置市場站穩腳步。邁入21世紀,華為在國際市場迅速崛起,超越摩托羅拉(Motorola)等昔日巨擘,目前年營業額收逾1000億美元逐漸在國際市場佔主導地位。
不過2019年以來,華為流年不利。不僅被美國政府列入技術禁令黑名單,其首席財務官孟晚舟也因欺詐指控,目前仍在加拿大等待引渡。
自由亞洲電台認為,面臨這些挑戰,華為是否仍能保持市場主導地位令人擔憂。
責任編輯:歐陽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