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澳洲

【人在澳洲】夕陽移民的苦辣酸甜——節日篇

華人聚居的Box Hill等不用細說,赫赫有名的皇冠賭場裡布置了中國的十二生肖、發財樹等。

幾個星期前就發現Kew Junction的主街道上布置了骷髏、精靈、黑蝙蝠等的畫片,超市裡也開始出售裝扮巫婆鬼怪的面具、服裝和用品。那特別的又大又漂亮、棱條分明的南瓜也擺上了櫃檯。呵!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又到了。並聯想到墨爾本賽馬節也就在十一月份。記得以前只知道聖誕節,那也是小時候在教會學校讀書,信仰基督教的老師講過耶穌的故事,依稀知道聖母、耶穌、十二門徒,當然也對聖誕老人穿著紅衣、背著大口袋從煙囪進入給孩子送禮物的故事卻印象深刻,總想有一天也有這樣的奇遇。1949年後破除迷信,洋教更無立足之地。改革開放後,聖誕節又被喚醒,商店裡也有聖誕樹出售。剛好孫女在中國,買一棵放家裡,漂亮漂亮,也讓三、四歲的洋孩子過過洋節日,僅此而已。

來澳定居後,生活雖安康寧靜,但每逢中國節慶日,收到親戚朋友的信息、祝賀、照片,總有一些遺憾。是的,我對國內的節日太熟悉了,那時總盼望著五一、國慶、元旦、春節。因為有假期可以休息。那個年代一個星期六天工作,還要另加值班。工作緊張便盼望著節日的放鬆,哪怕是婦女節休半天也好。而我更為留戀的,是那些經歲月沉澱的、深藏著中國文化的傳統節日,每一個都是那麼詩情畫意、情深意濃。清明節掃墓,重陽節登高,中秋節賞月,春節的團圓,元霄的花燈……還有那與節日相配的應時食品——清明的青團、端五的棕子、中秋月餅、插了小旗的重陽糕、除夕夜的年夜飯……那才是真正的節日。準備、等待、實施的過程就是個興奮快樂的過程,更別說一家老小歡聚一堂共同享受時的那種幸福,正是甜蜜溢滿胸膛。退休後,國內又將九月十日定為教師節,將農曆九月九日定為老年節。獲悉節日中學生為老師贈卡獻花,單位組織退休人員登高旅遊,我總是暗暗羨慕,心想國內節日一個連一個,如在國內,我都會參與,說不定還是主角。而在這裡,這一切就是那麼的遙遠。

入鄉隨俗,我鼓勵自已積极參与這裡的節日。三月份的蒙巴節相當於中國的勞動節,City有大遊行,跟著孩子興高彩烈帶著攝影機前往。墨爾本賽馬節是澳大利亞特有的最為著名的節日,全民狂歡,聽說還有著裝要求,特別是女士的帽子千姿百態,要多美有多美。儘管驕陽如火、汗流夾背,怕熱的我堅持跟著孩子一起去!管它好看還是好玩,體會一下澳洲人的瘋狂。澳紐軍團日是這兒的軍人節,了解一下這個節日的由來,再去超市買幾包節日專用餅乾。這種不加奶只用雞蛋麵粉做的餅乾,不但保存時間長,味道不錯還很充饑,的確可作為軍事物資。再看到Kew紀念亭前應時的鮮花和祭祀的軍警,也就明白這是人們在節日緬懷先烈勇敢為國犧牲的精神。還有與宗教密切相關的,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的復活節。至於聖誕節,我就理解為中國的春節,學校、工廠、機關都放長假,街道上、商店裡裝扮一新,各種材質、大大小小的聖誕樹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家家戶戶掛上聖誕花環、點亮彩燈;朋友聚會、外出旅遊。我還會去Myer看櫥窗,去賭場看布置,與聖誕老人合個影。春去秋來,總算對這裡的節日有所了解,我為自己的進步感到高興。

Box_Hill_Entrance 圖片來源:wikimedia

萬聖節All Saints』 Day是我來澳州後參與度較大、感觸頗深的一個節日。開始只是覺得傍晚小孩穿著各種古怪的服裝,提著小包、小桶逐家逐戶討要糖果,感覺十分好奇。後來才知道這是萬聖節的前夜Halloween,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間。據說各種鬼怪神靈會扮成小孩混入其中,不給糖果就會搗亂。我想這不就是中國農曆七月十五日的鬼節嘛!後來也曾多次帶孫女去討要,而且專挑門牆上布置著節日裝飾的人家,收穫頗豐。回家後看到孫女喜逐顏開地整理戰利品糖果,心裡也著實高興。一次,一個老奶奶給了兩個孫女每人一大包糖果,孫女喜出望外。媳婦第二天帶著孫女去回訪,原來是一對沒有子女的孤獨老人,從此開始了兩家人的交往。可以說,這是節日所施的額外收穫。

萬聖節給了我很多啟示。我想它與中國的鬼節一樣,都是追懷先人、祭奠神靈。但中西文化又各有不同,我們把死亡看作悲苦之行,是墜入十八層地獄,小鬼閻王面目可憎,凶神惡煞。而這裡把死亡看成人生最終歸宿,是進入天堂與上帝相見。記得我小時候知道,七月十五日鬼門開,鬼可出遊人間,所以睡覺時很害怕,要把脫下的鞋反放,不讓鬼穿。而這兒鬼怪與兒童同行,鬼節變成了兒童的節日。孩子放任玩耍、盡情歡樂。記得去年萬聖節前Kew圖書館還豎起了一塊很大的宣傳牌,要孩子們去商店討糖,拿不到糖就別離開。看!這就是大人的縱容。以前,我跟老伴獨立居住後,一到Halloween就關上大門,孩子們很少來敲門。後來想法變了,覺得一年才一次,就準備了些糖果。而當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容,體會到了真心的快樂。一次,看到一戶人家,在門口放了只古色古香的鍋盔,裡面放滿了糖果。「這不會讓首先發現的孩子一掃而光嗎?」我暗暗擔憂。但當我走了一大圈回來一看,竟然還留下不少糖。孩子們很有分寸的,知道禮讓。這件事讓我深思,使我感動。

在這裡我過得最快樂的,就是剛過去的老年節——Seniors Festival。原以為老年節只是一個星期,因為乘公交車免費,就抓緊機會約了朋友出去玩。開始我們去吉朗Geelong,去企鵝島Phillip island,去弗朗克斯頓Frankston那些著名景點。後來膽子大了,那些不起眼的犄角旮旯也去。你去過Lake Colac看過紅岩Red Rock嗎?我們就去過。再後來發現老年節的活動要持續一個月,而且政府非常重視,社會各界也大力支持。每年墨爾本和Boroondara市(我住在Kew)都會印發小冊子,在圖書館和一些活動中心都能拿到。好好看一下,總能找到你心儀的項目,保證你有一個精彩的老年節。

記得有一年在海港城Dockland,我們在一天內先看了精彩的花樣滑冰,再乘渡輪在海灣轉了一圈,最後登上南半球最高大的觀景摩天輪——墨爾本之星,從離地100多米處俯瞰美麗景色,而所有這些都因為是老年節,有的免費,有的半價。這在國內,那是想都不能想的。至於那些跳舞、唱歌、音樂會、電影、徒步行走、園藝欣賞更是數不勝數。近年來中國的乒乓、太極也擠身入內,真是樂翻天。這樣的節日,不知其它國家有沒有。這裡是全民愛老、全民尊老,全民與老人一起過節。

這裡的節日很多,國慶日、女皇生日、足球決賽……而且還在不斷豐富著。近幾年又有了白夜節,一到晚上聯邦廣場人流如潮,燈火照耀如同白晝,更有彩燈閃爍、霓虹映照,火樹銀光,層層疊疊,高大的建築物的牆面上光影錯落有致,有的還演繹著童話故事。這大約就是用新技術製作的燈光秀,人們通宵狂歡。更高興的是中國傳統節日在墨村氣氛越來越濃。中秋節,月餅再也不用遠涉重洋從國內寄來,商場里樹起了「花好月圓」的廣告牌,各種廣式月餅憑你挑,連鮮肉的、蘇式的也有了。端午節,五芳齋的粽子各種餡應有盡有,還有手工特製的。春節,中國餐館早就打出了年夜飯的廣告。喜歡家庭氛圍的買些熟菜,再自己做一些豐盛有餘。最高興的是社會的重視度、參與率一年比一年高。華人聚居的Box Hill等不用細說,赫赫有名的皇冠賭場裡布置了中國的十二生肖、發財樹;亞拉河畔大紅燈籠高高掛起,龍舞獅躍;Russell街中國集市熱鬧非凡;聯邦廣場慶祝活動此起彼落,熱火朝天。

節日是生活中的點綴,是平淡中的高潮,是智慧的結晶,是情感的升華,不能缺失。如今的我可以驕傲地說:我擁有中西兩式的節日。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9年12月6日 16:49

Recent Posts

一對大熊貓抵達阿德萊德

兩隻可愛的大熊貓「星秋」和「宜蘭」經過15 個小時的飛行,從中國抵達了澳大利亞。 Read More

3 hours ago

澳洲推出了全新「國家創新簽證」

澳洲年底前將推出了全新的「國家創新簽證」(NIV),取代目前的「全球人才獨立計劃」(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 Program)。新計劃旨在吸引全球的各行業高技能人才,特別是在關鍵領域擁有卓越成就的專業人士。 Read More

3 hours ago

鐵路大罷工 悉尼跨年煙花表演或被取消

新州警察局局長凱倫·韋伯威脅說,如果由於鐵路罷工導致觀看煙花人群的安全無法保證,她將建議取消悉尼標誌性的新年前夜煙花表演。 Read More

3 days ago

聖誕假期汽油價格居高不下

在繁忙的聖誕期間,全澳的司機都面臨高油價的打擊。布里斯班、堪培拉和墨爾本將超過悉尼,成為加油成本最高的城市。 Read More

3 days ago

中國遊客無人機「窺探」澳洲軍艦 引發熱議

12月15日,一個網名為「Ares」的中國遊客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三段使用無人機近距離拍攝澳洲海軍軍艦的視頻。引發了網路熱議和澳洲參議員Malcolm Roberts的關注。 Read More

3 days ago

夏言聊天室:中共滲透無處不在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灣總統府當值憲兵因向中共特務提供機密遭到抓捕,之後中共滲透台灣網紅的種種跡象也被媒體爆出,再次引起台灣輿論對中共滲透及《反滲透法》界限的討論。 從中共誕生以來,統戰與滲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戰略手段,從未放鬆過。上百年來,其滲透能力堪稱登峰造極,幾乎就是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無往不勝。中共當局不僅依靠統戰與滲透成功地將國民政府趕到了台灣,還將全中國百姓拿捏得服服貼貼。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統戰與滲透也隨著中國製造的廉價產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國,並順利地在各級政府、學術領域,甚至地方社團中埋下種子,打下了長期盤踞的基礎。 而散布在世界各國的台灣社團從來就是一個重災區,在民主環境里成長的台灣人並沒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單純的台灣人往往在有意無意間被利用了、被滲透了,被統戰了,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墮落在紅色的枷鎖之中。 每當人們提到中共的統戰與滲透就會聯想到特務與間諜,其實統戰與滲透的範圍極其廣泛,廣泛到不能簡單地用「間諜」的概念來分析論述。 比如說,一些有點影響力的台灣人常常會公開提醒台灣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歡的媒體上刊登廣告,或避免發表支持台灣政府的言論,美其言曰出於「好意」或「保護僑胞」,其實他們已經在中共的戰壕里,替中共的統戰與滲透發揮影響力了。讓人產生恐懼或自覺宣揚「中國好故事」,都是紅色滲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很多海外華人,包括台灣人或東南亞的華裔難民,他們的政治立場往往會隨著中共影響力的變化而相應發生變化,有些人從反共走向親共,之後又宣稱反共,自由世界給了他們自由思想的空間,但他們是否真的能在立場的改變過程中擺脫中共勢力的束縛呢?那就只有天曉得了。因為中共統戰與滲透的力量就像癌細胞,具有頑固的持久性,有時活躍、有時潛水,當沾惹上後想洗心革面就沒那麼容易。 在澳中經濟處於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滾滾而來的金錢,卻沒注意到中共的金錢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減輕了澳洲的經濟危機,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國基礎,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幾乎成為了一堆木偶。譚寶政府最終反戈一擊推出了「反滲透法」,氣焰囂張的中共和統會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紅色勢力就此消亡了嗎?當然不會!那張滲透的網路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內轟然瓦解,該鋪墊的早已穩妥,該下的種子也已紮下了根。 英國王子邊上埋著紅色地雷,中共軍人擠進紐西蘭國會,泛紅憲兵在守護台灣總統府,類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絕對不會例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區別只在於何時才被發現,西方民主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後知後覺。 中國人的群體很簡單,親共與反共都是擺在檯面上,多多少少都對澳洲主流產生影響力,其它的絕大多數社團都保持低調,明哲保身,見風使舵,意見統一。 與中國社區相比,台灣社區反而顯得比較複雜,那是因為各台灣社團在對台灣的定義上有著差異。 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台灣本土社團代表台灣人發聲,一直被認為是台灣人聲音的社團並非來自台灣,那是一些民國初期就開張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會」,以及逃離共產極權迫害的難民組成的「越緬寮」團體,他們都曾接受了中華民國文化教育,本質上捍衛的是中華民國。當中共和統會在全世界粉墨登場後,首當其衝就是對這些社團進行統戰與滲透,遺憾的是無一能夠倖免。… Read More

3 day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