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人權組織CIVICUS和區域人權組織亞洲論壇(Forum-Asia)合作調查亞洲的公民活動空間自由度,結果顯示台灣是亞洲唯一被評為「開放」的國家。報告稱,台灣政府傾聽民聲、對亞洲人權工作者來說是一個避風港。
?️Live from #Bangkok with @ForumAsia
Launch event for new global report and #civicspace ratings. Panel examining where journalists, activists and civil society particularly at risk in #Asia.
Watch: https://t.co/IuDJGjcj6d#PeoplePower2019 pic.twitter.com/Ic6GdPfTjp
— CIVICUS Monitor (@CIVICUSMonitor) December 4, 2019
據中央社報道,非政府人權組織CIVICUS和區域人權組織亞洲論壇合作調查亞洲的公民活動空間自由度,周三(4日)在曼谷發布2019年受威脅的公民力量報告(People Power Under Attack 2019)。
報告顯示,在全球196個國家中,43個國家列為開放,42個國家列為狹窄,49個國家列為受限,38個國家列為壓抑,24個國家列為封閉。
亞洲25國當中,台灣是唯一被評為「開放」的國家;日本和韓國列為狹窄;10個國家受限;8個國家被評為壓抑;中國、朝鮮、越南和寮國等4國被評為封閉。
報告指出,審查制度被用來侵犯公民活動空間的最主要手段,例如封鎖主要的新聞媒體和社群媒體,而中國是主要實行者。另外,巴基斯坦、泰國和孟加拉也是經常實行審查制度的國家。
另一種常被亞洲國家採用的手段是使用法律壓制人民的民主和政治權力,諸如馬來西亞、孟加拉和菲律賓等,以誹謗罪對付異議分子或反對人士。
此外,報告特別提出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情況,指香港的公民空間急速縮減;不少報道指香港警方過度使用武力對付抗爭者,而且很多記者在抗爭中被攻擊和騷擾。
報告認為雖然亞洲的公民活動空間狀況不佳,但仍有一些正面發展,例如馬爾地夫政府廢除對記者和異議人士不利的反毀謗法、馬來西亞廢除了有爭議的反假新聞法等。
報道指,CIVICUS研究員Josef Benedict表示,相較其它亞洲國家,台灣在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等狀況好很多,當人民抗議時,政府會聆聽。而且台灣對亞洲人權工作者來說是一個避風港,在人權議題上,台灣在亞洲具有關鍵地位。
不過Benedict認為台灣還有進步空間,例如外勞議題,在台灣工作的外勞應獲得更好的保護,他們將持續追蹤這個議題。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無國界記者組織執行長艾瑋昂(Cedric Alviani)對台灣被列亞洲唯一「開放」國家認為是意料之中,因為這跟自由之家評比的結果類似。
自由之家發布「2019 年自由與媒體」報告,台灣是排名最高的4分等級,中國則是最低的0分等級。
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廖福特認為,台灣被列「開放」國,不是東西方文化的概念,而是社會發展是否願意接受自由、民主、人權的價值。
廖福特說:「我們(台灣)還是維持東方文化,可是卻同時有民主跟人權的素養,我總覺得亞洲國家執政者的借口,是執政者根本不願意去追尋民主跟人權,所以才透過各種方式限制。包括各種對於民間的集會自由、結社自由的限制,甚至很多東南亞、亞洲國家到目前為止都是這樣,它是高度的管制,更不要說你要跟國際合作,包括柬埔寨、新加坡,都還是一樣有控制。」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邱伊翎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說:「我們也有一些警察逮捕陳抗(陳情抗議)者和阻止陳抗的事情發生,但相較其他國家更暴力的手段,的確我們相較來講,不管在網路自由、言論自由、集會遊行的陳抗裡面,空間比較大一點、自由度比較高一點。」
上述報告從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集會自由等多個面向評估全球各國的公民活動空間,程度分為5級,最好的為開放(Open),接下分別為狹窄(Narrowed)、受限(Obstructed)、壓抑(Repressed)、封閉(Closed)。
責任編輯:歐陽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