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W華人之家組織會員去Cruden Farm遊覽,我與老伴馬上報名參加。因為我們知道這是世界傳媒大亨——Fox News創始人默多克父母的故居。默多克全球聞名。聽說他壟斷了澳大利亞三分之二、英國二分之一的紙質傳媒,還是廣播、電視、網路等新型電訊行業中的領軍人物。他還進軍美國,步入香港……其影響直指政界。英國首相布萊爾是他的好友,也是他女兒的教父,三次競選成功有他很大功勞。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在大選時,也曾由女婿策劃,特意修好與他的關係。他父母也從事傳媒工作,當然,在默多克繼承時,已頻臨破產。默多克力挽狂瀾,終於建就了自己的傳媒王國。對這樣一個名人的出生處,我們抱著急切期待的心情,等待著這一次遊覽。
在一個秋末的日子,我們一行四、五十人乘坐一輛大客直奔目的地。老天很幫忙,那是一個秋高氣爽的晴天。莊園離市區不遠,車程一小時左右就到了。但進入莊園後,我隱隱感到失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很小的花圃。沒有名貴的品種,栽種也很雜亂。雖有的枝頭還有花朵,但已過盛開之季,是將謝未謝之態,這也許是季節之故。最遺憾的是遊覽面積很小——兩幢建築,一白色的木製樓房,應是主人主屋,起居所在。一由黑色石塊壘成的應是輔助用房,都關鎖著。其它花個三、四十分鐘轉一下,就可一覽全貌。記得我曾去Forest Glade Gardens遊覽過,那也是一個私人花園。那鐵柵凋花的大門、水泥鋪就的大道、大片的草坪、參天的大樹,還有幾個高大的金屬的大理石凋塑,加上美麗的噴泉、水池、一幢富麗堂皇的白色洋房主建築,這是一個宮殿式的西式莊院,令人讚嘆不已!依坡而築的花園高低錯落有序。花壇、小徑乾淨整齊,令人賞心悅目。更令人驚奇的是,當我覺得遊覽已盡時,一拐彎,在坡底還看到了一個頗具中國元素的小花園。正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熟悉的牌樓、小橋、亭閣,那醒目的朱紅顏色,那公正的中文對聯,讓我感慨不已。而今天遊覽的這個莊園,似乎也太簡單樸素了。我有些失落,心想:門票二十元,不值!
但當我信步慢行時,碰到了胡山保夫婦。胡是資深專業攝影師,他告訴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攝影點,是在院中的小湖邊,我不由得重新打量這個小湖。它面積不大,中間有一小堤將它分隔成兩塊,堤下的拱形孔又將湖水相連。湖水並無波瀾,平靜得像一面鑲嵌在大地上的明鏡,它清晰地把岸邊的景色一一收錄,是倒影,一種無聲的、靜默的、撼動人心的美!胡老師找的點是:依著湖邊的兩棵泛著紅葉的婆娑有姿的綠樹,中間有一條原色的木條凳,背景就是小湖。在他指導下,我們一行人紛紛拿出手機,或坐或站、或正或反、或單或眾,擺出各種姿態,在這裡留下美麗的倩影。拍到了好照片心情大好,心想在內陸水域特別金貴的澳洲,家中究然還有這麼個小湖,真不簡單!這裡沒有咖啡屋,也沒有飲食吧,好在我們都自帶了午餐,院里散散落落的凳椅很多,大家紛紛拿出便當,三五成群,你請我讓的共進午餐。
飯後,我第二次回觀這個莊園,果然發現鐵絲網圍牆上有出口與外邊的牧場相連。走出去,極目眺望,天地相連。天是湛藍湛藍的,藍得令人心醉。幾絡白雲幽幽地輕拂在上面,彷佛仙女的裙裾;而地像是剛收割完,錯錯落落深深淺淺,散發著泥土的香氣。雖然沒有牛羊,但棕黃色的田野一望無際,由機器收割的牧草卷,散散落落地點綴在上面……啊!沒有修飾,不用凋琢,這就是大自然恩施的美景。還有那空氣,享受吧!深吸一口,甜津津的沁入心肺。回頭再探究那幢黑色石塊壘成的屋子,石塊又大又厚,表面已有些磨損,應該有些年代了,但還很結實。窗戶不多不大,以前可能儲放著農具,拴著牲畜。白色樓房前還有一條大道,兩邊的大樹整整齊齊。據說,有一年農場大火,把大路邊的樹木都燒掉了,這是後來重新整修的,無怪望之生氣蓬勃。神奇的是火燒到主屋時,戛然而止,那幢白色木製樓房,完好地保留至今。我想:在這裡默多克邁開了來到人世的第一步,也留下了不少哭聲、笑聲和回憶。湖邊還有一個白色的風向標,這是一個金屬架構的現代化的設施,它突兀的、高高的聳立著,成為此處的地標。同行的孟憲琪老師告訴我:這是默多克送給父母的禮物。
「這是個有故事的地方。」我心裡想。我對這個莊院有興趣,還因為默多克第三任妻子——鄧文迪是個中國人。她曾兩次介入別人的婚姻,兩次嫁給了與己年齡懸殊的老者。藉助第一次,她取得了在美國讀書的機會,拿到了美國綠卡;而第二次,她讓比她大三十歲的默多克,以17億美元的昂貴代價和許多苛刻條件與第二任妻子離婚,與她成婚,從此她住豪宅,開名車,擔任「世界名流太太俱樂部」的CEO,享盡人間榮華富貴,婚姻持續了十四年。離婚時,她已用默多克冷凍的精子生育兩個女兒。她的故事曾在國內奪人眼目,褒貶不一。有人說她為達目的不顧廉恥不擇手段,也有人稱讚她才智出眾、能力非凡。是「中國最成功的出口品」。我不想評論,一是不了解實情,二是人哪,豈是「非黑即白」所能評論的。在這裡,我有很多好奇,不知鄧有否來過這裡?默多克的父母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後來生活如何?等等。可惜這裡沒有說明、介紹,留下的問號得自己解決。它敦促我回去再上網,對!圖書館裡有一本厚厚的名為《鄧文迪》的書,一定再好好讀一下。
一直認為澳大利亞建國歷史短,缺少人文景觀,不像中國,名人故居,比比皆是。記得去湖南旅遊,就去過沈從文、熊希齡故居。他們都不算大名人,故居里沒有花園,連大院子也沒有,就那麼幾間屋,但還覺得有意思,以史為鑒,長知識,學道理嘛。在Cruden Farm,我雖未聞林中鳥語蟲鳴,也不見花間蜂飛蝶舞,但那自然天成的風光讓人心曠神怡,加上令人回味的人文底蘊,此行值了!陋室銘中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是的,遊覽之處不在乎大小如何、豪華與否,有味道則美。回程的路上想起來曾向第二次來游的孟憲琪老師發問:「好玩嗎?」她的回答是:「去了不會覺得後悔」。果真如此!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9年10月25日 16:11
新州警察局局長凱倫·韋伯威脅說,如果由於鐵路罷工導致觀看煙花人群的安全無法保證,她將建議取消悉尼標誌性的新年前夜煙花表演。 Read More
12月15日,一個網名為「Ares」的中國遊客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三段使用無人機近距離拍攝澳洲海軍軍艦的視頻。引發了網路熱議和澳洲參議員Malcolm Roberts的關注。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20 03:12 12月初,三名台灣總統府當值憲兵因向中共特務提供機密遭到抓捕,之後中共滲透台灣網紅的種種跡象也被媒體爆出,再次引起台灣輿論對中共滲透及《反滲透法》界限的討論。 從中共誕生以來,統戰與滲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戰略手段,從未放鬆過。上百年來,其滲透能力堪稱登峰造極,幾乎就是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無往不勝。中共當局不僅依靠統戰與滲透成功地將國民政府趕到了台灣,還將全中國百姓拿捏得服服貼貼。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統戰與滲透也隨著中國製造的廉價產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國,並順利地在各級政府、學術領域,甚至地方社團中埋下種子,打下了長期盤踞的基礎。 而散布在世界各國的台灣社團從來就是一個重災區,在民主環境里成長的台灣人並沒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單純的台灣人往往在有意無意間被利用了、被滲透了,被統戰了,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墮落在紅色的枷鎖之中。 每當人們提到中共的統戰與滲透就會聯想到特務與間諜,其實統戰與滲透的範圍極其廣泛,廣泛到不能簡單地用「間諜」的概念來分析論述。 比如說,一些有點影響力的台灣人常常會公開提醒台灣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歡的媒體上刊登廣告,或避免發表支持台灣政府的言論,美其言曰出於「好意」或「保護僑胞」,其實他們已經在中共的戰壕里,替中共的統戰與滲透發揮影響力了。讓人產生恐懼或自覺宣揚「中國好故事」,都是紅色滲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很多海外華人,包括台灣人或東南亞的華裔難民,他們的政治立場往往會隨著中共影響力的變化而相應發生變化,有些人從反共走向親共,之後又宣稱反共,自由世界給了他們自由思想的空間,但他們是否真的能在立場的改變過程中擺脫中共勢力的束縛呢?那就只有天曉得了。因為中共統戰與滲透的力量就像癌細胞,具有頑固的持久性,有時活躍、有時潛水,當沾惹上後想洗心革面就沒那麼容易。 在澳中經濟處於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滾滾而來的金錢,卻沒注意到中共的金錢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減輕了澳洲的經濟危機,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國基礎,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幾乎成為了一堆木偶。譚寶政府最終反戈一擊推出了「反滲透法」,氣焰囂張的中共和統會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紅色勢力就此消亡了嗎?當然不會!那張滲透的網路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內轟然瓦解,該鋪墊的早已穩妥,該下的種子也已紮下了根。 英國王子邊上埋著紅色地雷,中共軍人擠進紐西蘭國會,泛紅憲兵在守護台灣總統府,類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絕對不會例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區別只在於何時才被發現,西方民主社會的一大特點就是後知後覺。 中國人的群體很簡單,親共與反共都是擺在檯面上,多多少少都對澳洲主流產生影響力,其它的絕大多數社團都保持低調,明哲保身,見風使舵,意見統一。 與中國社區相比,台灣社區反而顯得比較複雜,那是因為各台灣社團在對台灣的定義上有著差異。 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台灣本土社團代表台灣人發聲,一直被認為是台灣人聲音的社團並非來自台灣,那是一些民國初期就開張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會」,以及逃離共產極權迫害的難民組成的「越緬寮」團體,他們都曾接受了中華民國文化教育,本質上捍衛的是中華民國。當中共和統會在全世界粉墨登場後,首當其衝就是對這些社團進行統戰與滲透,遺憾的是無一能夠倖免。… Read More
新的482「需求技能簽證」(Skills in Demand, SID) 相關的法規於2024年12月7日生效,由於細節不多,僱主和簽證申請人必須留意簽證的新要求。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將不會有新的子類別。需求技能簽證將與臨時技能短缺簽證使用相同的子類別號碼「482」,但這絕不是簡單的重新標籤。 任何在12月7號之前提交的482簽證申請不受這些變更的影響。 需求技能簽證有三個流派:專業技能流、核心技能流和勞工協議流。前兩個流派取代了中期和短期流派,這意味著該簽證更注重高低收入之間的區別,而不是長期和短期的職業短缺。勞工協議流將有效保留現有標準。至於針對低薪但關鍵職業的基本技能通道的命運,則無法預測。計划進入該流派的職業可能會通過勞工協議獲得。 主要法規不僅修訂了482子類簽證,還包括相關的提名、贊助義務和僱主提名的永久簽證。只有關鍵方面被突出強調。 該法規的大部分內容涉及修訂現有法規,將子類的名稱從「臨時技能短缺」改為「需求技能」,例如,與簽證取消、退款和某些家庭成員豁免的規定。然而,這項新簽證還有許多重要方面。 收入門檻 取代臨時技能移民收入門檻 (TSMIT) 的將是1994年移民法規中設定的兩個收入門檻: 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