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隻國際深海探險隊乘特製潛艇,深入3800公尺深的大西洋海底,驚訝發現,鐵達尼號部分船骸的崩壞情況正快速惡化。
鐵達尼船骸崩壞情況讓人吃驚
據海外媒體報導,探險團隊一共進行了5次潛航調查,發現鐵達尼號船身正受到強勁海流、鹽分侵蝕及以金屬為食的細菌攻擊。除了部分船骸狀況意外良好外,另外一部分崩壞情況即快速惡化,有些部分已消失在茫茫深海,其中又以右舷的船舶主管艙房附近船身情況最為嚴峻。
鐵達尼號專家史蒂芬森(Parks Stephenson)表示,潛航過程的一些景象讓他「震驚」。他表示,愛好者們鍾愛的船長專用浴缸已經不見,連同奢華的特等艙(state rooms)在內,該側的整個甲板室(deck house)正在瓦解。史蒂芬森還指,「鐵達尼號正在回歸大自然」,惡化將持續下去。
除使用強力特製鏡頭拍攝影像外,隨行科學家也研究生活在船骸上的生物。儘管深海極冷又一片漆黑,水壓也巨大,鐵達尼號沉船仍「生意盎然」。紐卡索大學學者費茲西蒙斯(Clare Fitzsimmons)指出,沉船上的微生物正在吃掉船身鋼鐵,製造出的銹柱(rusticle)結構比金屬脆弱,一旦受到擾動,就會崩塌成煙塵。
科學家正在研究,不同類型鋼鐵在大西洋深海如何腐蝕,進而判斷鐵達尼號船骸的大限之日,而深海探險隊隨行攝影團隊會將整個過程剪輯成一部紀錄片。大西洋的海象惡劣,在相距600公尺的兩大船骸之間行進,要避免捲入強力海流,讓這個任務充滿高風險與挑戰性。
鐵達尼號小知識
達尼號號是一艘英國皇家郵輪,號稱「永不沉沒」、「夢幻之船」。其頭等艙在設計上追求舒適和奢華的最高水準,設有健身房、游泳池、接待室、高檔餐廳和豪華客艙。
1912年4月10日,鐵達尼號展開首航,也是唯一一次的載客出航,最終目的地為紐約。部分乘客為當時世界上頂尖富豪,以及許多來自英國、愛爾蘭、斯堪的納維亞和整個歐洲其他地區的移民,他們尋求在美國展開新生活的機會。
不料,4月15日達尼號號在中途發生碰撞冰山後沉沒的嚴重災難。2,224名船上人員中有1,514人罹難,成為近代史上最嚴重的和平時期船難。船長愛德華・約翰・史密斯最終與船一起沉沒。
1985年,前美國海軍軍官羅伯・巴拉德率領團隊發現了鐵達尼號殘骸,該船分裂成兩部分,並在3,784公尺的海底深處逐漸瓦解,沉船內成千上萬的文物已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復原並展示。
沉沒事故中的最後一位生還者米爾維娜・迪恩於2009年去世,享耆壽97歲。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9年8月27日 14:56
兒童服裝店Blue Sky Kids Land 及其兩名董事 Guo Dong Gu (顧)和他的妻子 Fei Rong Yang(楊) 因剝削四名中國移民、妨礙公平工作局的檢查而被罰款 510 多萬澳元。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2-19 01:50 文/清簫 今天繼續講《古文辭類纂》。上期講了姚鼐在此書序目中所謂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這是序目里最關鍵的部份。下面我會結合該序目以及不同文體的範文,帶大家一起欣賞古文,提升鑒賞與寫作水平。古文有些寫法在現代依然不過時,取決於學者怎樣運用。希望能幫到大家。 《古文辭類纂》序目最關鍵的一段是:「凡文之體類十三,而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學者之於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終則御其精者而遺其粗者。」一是簡介古文分類,二是概述構成一篇文章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現在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此書的13個文體類別: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記、箴銘、頌讚、辭賦、哀祭。這13類文體或許乍看難以理解,我們不妨進一步歸納,其實可以歸為三大類: 1、說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 2、記事(傳狀、碑誌、雜記) 3、抒情(箴銘、頌讚、辭賦、哀祭) 這樣是不是更加簡單清晰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之文以理為主;傳狀、碑誌、雜記以事為主;箴銘、頌讚、辭賦、哀祭主寫情。透過姚鼐所列文體的順序,可知他認為學文應當先學議論文,後學敘事文,最後學對辭藻精美要求較高的抒情文。我們試分析他如此安排的原因:無論是否能成為文學家,都要條理清晰,明辨是非,所以議論文是基礎。記事文比議論文稍難一點,比如給一個人作傳,或寫墓志銘,至少要對此人的生平全面了解,並在諸多大小事中取捨,挑出最重要的事,且次序嚴謹,還要真實,所以很考驗功底。至於頌讚、辭賦、哀祭等重在抒情的文體,寫作難度更大,但即使寫得不好也沒關係,至少前面已經學會寫最重要的議論文和記事文。 (圖:Adobe Stock) 再來看《古文辭類纂》所選文章的朝代比例。其中,先秦文佔11%;兩漢文佔20%;六朝文佔1%;唐宋文佔59%;明文佔5%;清文佔4%。唐宋文比例最大,在唐宋文中,大多數都是八大家的作品,即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的文章。而六朝文比例最小。上期介紹過「桐城三祖」的文學觀,結合上期內容,各位想必不會對上述比例感到意外。… Read More
澳洲政府已承諾在 10 年間投資 53 億澳元股權資金用於西悉尼機場的開發,該機場將於 2026 年啟用。兩年後,乘客將陸續通過西悉尼國際機場巨大的新航站樓。 走進悉尼新機場的巨型航站樓,遊客會被一樓值機區寬敞的空間所震撼,可見陽光透過巨大的窗戶照射進來。 波浪形的天花板可謂是該航站樓最引人注目的建築特色,其設計靈感來自藍山,讓人忍不住向天空望去。 據《悉尼晨鋒報》報導,距聯邦政府所有的運營商從承包商 Multiplex 手中接過航站樓的鑰匙還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 西悉尼機場首席執行官Simon Hickey說,這一以澳大利亞飛行先驅南希·伯德·沃爾頓(Nancy Bird… Read More
澳洲一位專家對3000項研究進行篩查,得出微小、無處不在的污染物對健康影響的結論。微塑料可能損害精子質量和卵巢卵泡發育,較高水平的塑料與腸道炎症和肺損傷增加有關。 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悉尼大學的Nicholas Chartres博士說:「除非我們現在就關掉水龍頭,禁止所有一次性非必要塑料的使用......否則在未來二、三十年內,我們將面臨人類的一次大危機。」 Chartres表示,在動物研究中,無論是在結腸還是在肺部,所有這些研究結果中都一致存在高水平的慢性炎症,它們是患癌的早期預測因素。 微塑料是長度小於5毫米的塑料碎片。許多碎片小到足以進入血液。人會吸入或攝入塑料容器、輪胎上撕下的塑料碎片以及合成纖維衣服和毯子上脫落的塑料碎片。 科學家在幾乎所有人體組織中都檢測到了塑料,包括心臟、胎盤、骨髓、睾丸和大腦。但對健康影響的研究還剛剛起步。 據《悉尼晨鋒報》報導,一項頗具影響力的研究發現,在接受動脈堵塞手術的人中,有一半人的血管充斥微塑料,而這些患者心臟病發作、中風和死亡的幾率更高。此外,針對人類的大型長期研究還很少見。 綜述中的大多數研究都是基於大鼠和小鼠。與人體研究相比,動物研究結果被認為是質量較低的證據,因為在嚙齒動物身上觀察到的影響往往不會在人身上表現出來。 不過,Chartres說,如果把大多數研究論文放在一起進行偏倚風險分析,結果都指向同一個方向——接觸微塑料越多,健康風險越大。 「這些數據是能夠就健康影響得出早期結論的最好證據。從道德上講,我們不能讓人類暴露在這樣的污染物中。」Chartres 說。 不過,美國微塑料研究專家Matthew Campen教授說,根據現有數據評估人類健康風險還為時過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