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子如殺子 家長必看的9大慣子特徵

教育心得
圖片/FOTOLIA

不久前,國內一名女子當街連搧母親耳光,反遭見義勇為的路人踹倒的一段視頻,在網路上引起熱議。

據了解,這個女兒經常在外不回家,事發當天剛好在樓下被熟人看到,便打電話告訴她母親。母親掛上電話後,急忙下樓想跟女兒交談,孰料講沒幾句,這名女子便動手打她母親,還連搧好幾耳光。最後是義憤填膺的路人看不下去,直接把一腳把這個惡女兒踹倒。

在當今社會,這種孩子打父母,甚至殺害父母的事屢見不鮮。

到底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又是誰助長孩子們無知的囂張?是學校教育的錯,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是輿論引導的結果?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但不管如何,這種問題往往都是經年累月慣出來的!以下就列出家長們常見的9大慣子特徵,相信也是許多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

1、特殊待遇

現在的孩子,「王子病」「公主病」的比比皆是,孩子在家中擁有崇高的地位。家長在互動時提心弔膽,深怕給孩子帶來任何一點不愉快的事情。好吃的東西首先留給孩子吃;家裡所有人生日都可以不過,但孩子生日必須得過,而且都要給孩子買禮物,讓孩子感受到家庭「溫暖」。

長久下來,這樣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高高在上,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小太陽」。時間一長,孩子自然就會變得自私,缺乏同情心,不會關心別人。

2、當面袒護

古人言「子不教,父之過。」很多時候,爸爸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做媽媽的往往會護著孩子:「不要管得太嚴了,孩子還小。」

甚至有時候父母教孩子,爺爺奶奶還會跳出來袒護:「你們不能要求太急,孩子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沒有他做得好呢!」。現在社會充斥許多的熊孩子,家長從小對孩子的放縱溺愛是一大關鍵。

3、輕易滿足

孩子從小想要什麼,父母就給予什麼,有的父母還會給孩子大量零花錢,這樣孩子的慾望就更容易滿足了,他們在長大後,也會難以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

不懂得珍惜,自然就會養成浪費金錢的不良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懶散

縱容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睡懶覺,不吃飯,白天晃晃悠悠,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必然缺乏上進心和好奇心,缺乏思考能力,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5、祈求央告

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為了讓孩子把飯吃完,擅自給予一堆承諾。對孩子而言,家長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6、包辦替代

古人云:「不勞動者不得食。」但是許多父母卻由於溺愛孩子,忽視了對孩子的勞動教育。「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叫孩子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了。」

所以有的孩子到了三四歲還要喂飯,甚至不會穿衣,五六歲了也不會幫忙做家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父母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

7、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

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驚慌失措,深怕孩子跌跤受傷。嬌慣的最終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8、剝奪獨立

事事都為孩子打理好,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9、害怕哭鬧

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動輒以哭鬧、不吃飯來要挾父母。溺愛過度的父母就只好以哄騙、投降、依從、遷就的方式,滿足孩子。

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以上9大慣子特徵,相信每位父母就算沒有做過,也多少看過、聽過。想讓小孩明事理、辨是非,一定要避開這些教養方式,以免培養不出國家的棟樑,還反而成為社會的害蟲。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