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警周二(6日)公開資訊顯示,自6月份香港民眾「反送中」至今,已拘捕568人,僅8.5大罷工就導致148人被抓,最小年齡為13歲,最大年齡為76歲;此外,警方累計共使用約1800枚催淚彈、170枚海綿彈、300枚橡膠子彈。
繼示威者發起「反送中」運動以來規模最大的「三罷」行動後,香港各地今後連續3周仍可能有多場集會和遊行。首先登場的是9至11日連續在香港機場大廳舉行的集會;10日則是新界大埔遊行。但這2項活動尚未獲得警方核准。
台灣中央社周二(6日)引述港媒及網路訊息報導,9至11日的香港機場集會以「萬人接機,香港歡迎您」為主題,號召下午1時至翌日凌晨4時在機場一樓入境大廳集會,並標榜「不衝擊、不破壞、不入禁區」,但也不向警方申請「不反對通知書」。
10日的大埔遊行則以「讓民意走出連儂隧道」為主題,遊行路線從港鐵太和站及大城頭巴士總站出發,終點為當地的香港馬會投注站外。但申請人強調,遊行時間及地點仍然待定。
11日的集會遊行可能會在九龍深水埗及港島東區舉行,但目前尚未確定是同時舉行,還是擇一舉行。但這2場遊行也沒有獲得香港警方核發「不反對通知書」。
17日也可能有2場遊行登場,一是原訂7月下旬舉行的九龍紅磡遊行。申請人對外宣布,遊行將於當天下午3時30分登場,從大環山公園遊行到九龍城碼頭,活動於傍晚6時30分結束。
另一場則是由「反送中」立場鮮明的香港教協發起的「教育界遊行」,預定當天上午11時先在港島中環的遮打花園舉行集會,會後開始遊行,終點為不遠處的禮賓府。
18日是在新界舉行的「荃葵青」遊行。雖然遊行路線目前未定,但綜合香港網友討論及遊行名稱,這場遊行路線將跨越荃灣、葵涌、青衣三地。其中,青衣是新界的離島,介於新界陸地與香港機場所在的離島大嶼山之間。
至於24日,則有原訂本月3日舉辦的九龍黃大仙遊行。在3日之前,發起黃大仙遊行的人士已決定避讓當天的旺角遊行,並鼓勵有意參與者參加旺角遊行。3日當夜,在黃大仙一帶爆發激烈警民衝突。
此外,中央社引述明報報導,針對10日的大埔遊行,有5名大埔區議員周二(6日)聯合聲明,呼籲警方不予核准。理由是8.5在大埔舉行的集會有示威者霸佔馬路,嚴重威脅居民生命財產。
據港警周二(6日)公開資訊顯示,自6月份香港民眾「反送中」至今,已拘捕568人,僅8.5大罷工就導致148人被抓,最小年齡為13歲,最大年齡為76歲;此外,警方累計共使用約1800枚催淚彈、170枚海綿彈、300枚橡膠子彈。
自6月份香港民眾「反送中」至今,港警共使用約1800枚催淚彈、170枚海綿彈、300枚橡膠子彈。圖片來源:Billy H.C. Kwok/Getty Images
責任編輯:張懿文
更新於 :2024-11-25 14:06 上期介紹了《典論·論文》和《文心雕龍》,本期繼續推介書籍,先從《昭明文選》講起。 (南朝)蕭統《昭明文選》 《昭明文選》亦稱《文選》,它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實在太重要,重要到一定要讀的地步。該書是中國現存編選最早的詩文總集,涵蓋先秦至梁代七百多篇各體裁的文學作品。 該書由梁武帝的長子蕭統招集文士共同編選,蕭統謚號「昭明」,所以此書被稱為《昭明文選》。蕭統在選錄時有意區分文學與非文學,一般不錄經、史、子,只有一部份序、贊、論、述因被視為文學作品而入選,明確的分界是該書的一大亮點。此外,該書有明確且嚴格的選錄標準——「事出於沈思,義歸乎翰藻」。 《昭明文選》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唐朝和宋朝的學子幾乎人手一本。唐代大詩人杜甫曾教導兒子要「熟精文選理」,有老杜的大力推薦,我們更不該輕視此書。 蕭統(圖:公有領域) 蕭統的文學理論主要見於〈文選序〉中,學《文選》者須先精讀其序。下面我帶大家一起閱讀並解析〈文選序〉。 中國傳統文化也可稱為一種神傳文化,若追溯文之起源,當從傳說中人神同在的時代講起。〈文選序〉曰:「式觀元始,眇覿玄風,冬穴夏巢之時,茹毛飲血之世,世質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文明之初,人類冬穴夏巢,茹毛飲血,民風純樸,那時尚無文字與文章。傳說中半神半人的伏羲治理天下後,畫八卦,造文字,取代結繩記事,從此誕生了文籍。讀過《易經》的朋友們想必不會對〈文選序〉這段話感到陌生,《易經·繫辭下》寫道:「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文選序〉曰:「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時義遠矣哉!若夫椎輪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增冰為積水所成,積水曾微增冰之凜。何哉?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隨時變改,難可詳悉。」上古之世所謂「文」,未必指後世所謂「文章」,《說文解字》對「文」的解釋是:「錯畫也。象交文。」線條的交錯和花紋稱為「文」,世間萬物各有各的交錯。《易經·賁》曰:「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宇宙自然有陰有陽,陰陽交錯中各有運行之道,這是天文;上天造人,有男有女,男剛女柔,亦是天文;人間男女依照聖人定下的倫理道德與禮儀規範結為夫妻,組建家庭,構成國家,使禮樂規範、制度、典籍彰顯於天下,傳之於後世,便是「文明以止」,稱之人文。天人相通,人文源於天文,所以人應當「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要使社會維持在較高的道德水準,並延續禮樂,所以應當「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讀聖賢留下的典籍與規範,進而教化天下。文的意義可謂相當深遠。之後,蕭統以比喻說明文隨時代發展而變化——簡陋的椎輪是帝王乘坐的大輅的原始形態,大輅顯然不如椎輪樸實;積水能凍成厚冰,卻不及厚冰寒冷,物有此理,文亦有此理。蕭統以歷史視角發覺文學的變化,這段比喻承上啟下,其後揭櫫文學演變的脈絡: 「嘗試論之曰:詩序云:『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至於今之作者,異乎古昔。古詩之體,今則全取賦名。荀宋表之於前,賈馬繼之於末。自茲以降,源流實繁。述邑居則有『憑虛』、『亡是』之作,戒畋游則有〈長楊〉、〈羽獵〉之制。若其紀一事,詠一物,風雲草木之興,魚蟲禽獸之流,推而廣之,不可勝載矣!」《詩經》有六義:風、賦、比、興、雅、頌,賦本是古詩之體,現在發展為獨立文體,作賦的作家當中,荀子、宋玉在前,賈誼、司馬相如在後繼承。自此之後,賦源流繁富,描寫城市與苑囿,有張衡〈西京賦〉、司馬相如〈上林賦〉;勸皇帝不要沉迷於打獵遊樂,有揚雄的〈長楊賦〉和〈羽獵賦〉。另有風雲草木,魚蟲禽獸,題材不勝枚舉。… Read More
澳洲政府在11月26日通過了新法案,為300萬人免除了30億學貸債務。然而,質疑的聲音認為該法案讓逾千萬納稅人承擔少部分人的教育成本,是工黨的「討好之舉」,「極不公平」。 Read More
一名在澳洲非法滯留的中國男子因發送了大約500萬詐騙簡訊,被法庭判處監禁6個月,緩期執行。由於他的簽證已過期,將被立即驅逐出境。 Read More
ABC老闆Kim Williams在應對觀眾人數大幅下降的講話中,攻擊美國知名博主Joe Rogan 是利用了「人的弱點」、「令人深感厭惡」。Rogan聞訊後在X上回復了兩個字,而世界首富馬斯克則將ABC比作俄羅斯的《真理報》。 Read More
11月26日周二晚間,維州北部的Yarrawonga地區發生了一起意外事件,一根大樹枝砸中汽車,導致一名男子被擊中身亡,一名女子和一名少年被送往醫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