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誘人的錢包擺在面前,裡面有現金和失主名片,你會選擇據為己有還是聯繫失主?研究發現,不同國家的人面對意外之財時卻有不同的表現!
近期有經濟學家在全球40個國家共355個城市進行社會實驗,他們總共放置超過1.7萬個「遺失的錢包」,並追蹤錢包的下落。
研究結果日前刊登在《科學》期刊中,超震撼的發現讓許多網友表示不可置信!因為他們發現,普遍而言,錢包內的錢越多,歸還的機率反而越大!
「歸還錢包」試驗最早始於2013年,當時美國密歇根大學的Maréchal和Alain Cohn搞了一個小測驗——請芬蘭當地的一名學生扮成遊客的模樣,將多個錢包故意丟棄在公共場所。
出人意料的是,錢包里夾的現金越多,失而復得的概率越大。研究人員覺得不可思議,於是將錢包的金額提高三倍,但發現結果同樣如此。
為了證明這種奇怪的現象並非芬蘭獨有,研究人員這次將試驗範圍擴大到40個國家,在世界各地355個城市的公共場合留下17,303個錢包。
研究人員選取了每個國家排名前列的5至8座大城市的社會服務機構——銀行、劇院或博物等文化場所、郵局、酒店以及警察局或法院等機關,對櫃檯工作人員稱撿到一個錢包,因時間緊急請代為尋找失主,隨即匆匆離去。
所謂的錢包實際上是透明名片盒,讓人一眼就能看清裡面的東西——一把鑰匙,一張用當地語言寫的購物清單和三張名片。
名片上只有失主的姓名和電子郵件地址。有的錢包里沒有一分錢,有的錢包裝有購買力等同於13.45美元的當地貨幣。如果有人通過郵件聯繫失主,則視為錢包已歸還。
然而實驗結果卻完全出乎研究人員的意料之外,這項在多國進行的實驗得出了非常一致的結果:當錢包里有錢時,那麼錢包被歸還的可能性會更高。這種現象在38個國家中都是如此,只有墨西哥和秘魯這兩個國家例外。
平均而言,裝有錢的錢包中,有51%被歸還,而沒有裝錢的錢包只有40%被歸還。具體的調查結果因國家而異:在丹麥丟錢包的情況要比在肯亞要好很多,在丹麥,82%的裝有13.45美元的錢包被歸還,而在肯亞的歸還率則不到20%。
由此看來,似乎當錢包里裝著錢時,公民會表現出更大的誠實度。因此研究人員猜想,這是否與錢的金額不夠大,不足以具有實際的經濟意義有關。
於是,為了驗證這種可能性,他們又在美國、英國和波蘭這三個國家進行了一次「大筆金額」的實驗。這次,他們上交了將近2500多個裝有95.15美元的錢包,這一金額是之前的7倍。結果顯示,當錢包中的金額顯著增加時,這三個國家所表現的歸還率平均進一步上升到了72%。
對於這種違背常理的現象,科學家提出兩種解釋。
第一,純粹的利他主義。即撿到錢包的人會考慮失主的感受,做出拾金不昧的舉動。有證據表明,只有一把鑰匙的錢包比沒有鑰匙的錢包歸還率高10%。
第二,佔有他人財物導致的內疚感。部分受訪者表示,拿著有現金的錢包,感覺就和做賊一樣。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家Marie Claire Villeval解釋說,拾金者通常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強烈的道德困境,而且這種心理壓力會隨著面前現金的增多而擴大,最後只能通過更誠實的行為來解決。
另外,在40個國家中,只有墨⻄哥和秘魯出現相反結果,而丹麥人、瑞典人和紐西蘭人最誠實,歸還錢包的機率最大。相反的是,中國、秘魯、哈薩克和肯亞的歸還機率僅有 8% 至20%。如果拾獲沒錢的錢包,中國的歸還機率就最小。
至於不同國家之間拾金不昧的比例為何差異巨大,研究人員認為和國家富裕程度有關,畢竟排名第一(歸還率超過80%)的丹麥人均國民總產值位居歐洲首位,而墊底(歸還率10%)的秘魯是南美洲最貧窮國家之一。除此之外,教育普及率也可能是影響因素之一。
令人欣慰的是,誠實並非沒有回報——絕大多數錢包最終沒有物歸原主,當撿到錢包的人發郵件通知失主時,通常都會得到「不必歸還」的回復。
該研究發表於6月20日的《科學》期刊。
P.S. 2019墨爾本魔術節贈票
正在進行中~
戳上方鏈接,現在開始搶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