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閨蜜家有個鋼琴公主,她比我家三爺小半歲,是標準的青梅竹馬,從小就打架鬥毆和互相嫌棄,最近倆人終於感情升溫,承認了鐵瓷的關係。然而今天要聊的是鋼琴公主的故事,不談三爺和公主的悲歡離合。
現如今,誰家還沒有個學鋼琴的小公主了?今天要提這個話題,那是因為,小公主的媽媽是個鋼琴老師!這事情就不簡單了,甚至更加複雜了呢。
同樣作為80後,我的閨蜜也是沒有例外的經歷了中國式的學琴過程——動輒挨打挨罵,每天長時間練琴等等。有了這樣的成長背景,如今看著自己女兒練琴,保持一顆平常心就很不容易了!
本身她在澳洲不是學的鋼琴專業,最初的工作也不是做這個,但是對於鋼琴,她一直抱有很大的熱情,所以她最終成為了Suzuki的一名鋼琴老師。有這樣一位媽媽,鋼琴公主經歷的熏陶就不言而喻了。
我曾帶著三爺陪著公主參加過的一些音樂啟蒙的試課,還有很多相關的音樂會和演出,我雖然也是本著希望三爺能有所接觸和提高的目的,但因為個人對音樂的敏感度和知識程度有限,很多時候也只是被動的去了,回來就沒有了然後,但是公主卻一直默默的進步了。
閨蜜作為一名鋼琴老師,她對女兒鋼琴的啟蒙方法,除了去參加了一個她精挑細選的音樂啟蒙課以外,在我看來平時的熏陶更加重要和有效。畢竟在澳洲,音樂課程也就只有半個小時而已。
我的理解是,學音樂就像學外語一樣,我們需要語感,他們需要樂感。語言是我們表達自己的方式,音樂也是我們抒發情感的體現,它同樣是一種語言。鋼琴也是這樣,閨蜜說學鋼琴就要多聽,就像當年學英文一樣,聽得多了,自然也就會說了。所以後來,我把家裡的背景音樂從我喜歡的古風,改成了菊次郎的夏天或者圓舞曲。
鋼琴公主的進步有目共睹,每周一首曲子。然而鋼琴媽媽的陪練與我這種陪練是完全不同的。不是我不認真負責,但因為我沒有專業知識,也沒有過高的期望值,所以三爺能認出譜子我都歡呼雀躍。
而閨蜜對陪練有一套她自己的方法。公主的進步快、基礎好與她的陪練方法是離不開的。閨蜜總結了一下她作為一個專業的鋼琴老師同時也是親媽的陪練經驗,我覺得值得我們好好借鑒。
1、「Practice on the day you eat.」 – Dr. Shinichi Suzuki
按照鈴木先生的說法,如果你今天能吃飯,今天就能練琴。如果生病了連飯都吃不下去,那就不用練琴了。
2、練琴的時間安排:三個不必。
第⼀,不必要求⼀口氣練習多長時間。
對於4-6歲的小孩,他能成功的完成一次repeat或準確的完成一個指令就應該給與⿎勵。⼀次練習2-3分鐘,然後可以下來做做其他,再回去練習2-3分鐘。99.9%的小孩都不會一直專心的坐在琴凳上練琴。
第二,不必一天只練⼀次。
可以一天幾次,每次只練習一個點或者一個曲子,然後換個時間回來再練另外的要點。這樣每次練習的時間不長,孩⼦不會覺得是束縛。比較適合活動多的日⼦。
第三,不必一定要在鋼琴上完成練習,很多學習的要點可以帶到生活中。
為了讓孩子熟悉琴鍵,我們吃麥當勞的時候會拿薯條拼琴鍵,長的當白鍵,短的當黑鍵。我們開車的時候經常會問C鍵的前面是什麼鍵?鋼琴的最高音是哪個note? ⼩鳥的叫聲是Treble還是Bass等類似問題。
3、樂器一定要「Play」,一定要有「Fun」。
「練琴」這個詞聽上去就很無聊,所以我們一直都說「玩琴」,Play piano嘛!把每個練習都設計上遊戲,可以⽤貼紙、撲克牌、樂高等等。很多小朋友都喜歡玩骰子,尤其是需要重複練習的時候。但扔骰⼦就不一樣了,扔到⼏就重複⼏次。再⽐如孩⼦喜歡的樂高,完成一個鋼琴練習後可以獎勵拼一段樂高。有⼈擔⼼這樣會讓孩子分散注意力,但其實孩子的注意力在每次從遊戲回到鋼琴上的時候是最專註的,⽐一直坐在鋼琴上重複同一個樂句的注意力更為集中,因為一旦重複⼏次以後,就變成機械重複了,不⽤經過腦⼦⼿指也能彈,那個時候的注意力已經不在鋼琴上了,此時還不如⽤遊戲重新調整狀態。
4、巧⽤手機錄像功能,尤其是那些自身不會樂器的家⻓。
老師在課上教的新樂句或者技巧,⽤手機錄下來,回來放給孩⼦看。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9年6月6日 12:56
11月21日周四,澳洲聯邦政府向議會提交了新的社交媒體法律。如果該立法獲得通過,將規定 16 歲為訪問社交媒體的最低年齡。 Read More
周二(11月19日),全球金融市場迎來多重波動,美元指數回調、黃金價格上揚、原油價格下跌,而英鎊與澳元雙雙出現反彈跡象。 Read More
工黨指責反對黨領袖達頓破壞削減移民的努力,拒絕支持政府的留學生限制提案。達頓則抨擊工黨不僅搞亂了留學移民政策,還導致原本應該被無限期拘押的外國罪犯被放進社區。 Read More
11月21日凌晨,悉尼東郊一個著名的猶太社區發生一系列襲擊事件,一輛汽車被焚燒,另有十幾輛汽車及房屋被塗上反以色列標語。總理阿爾巴尼斯表示,這起反以色列破壞行為「令人深感不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