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少不了犯錯的時候。這時父母若能從旁適當教育,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只是教育孩子雖然是父母的權利義務,但不代表可以隨時批評,以下4 個時間點,千萬要避免批評孩子。
教育孩子要避開4個時間
1. 早上出門時
「一日之計在於晨」讓孩子以愉快的心情迎接一天的到來,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父母應該溫馨的與孩子道別,而不是讓孩子從早上就開始受氣。
2. 一起吃飯時
現在雙薪家庭很多,不少父母平時沒時間陪孩子,因此一抓到機會都想好好教育一番,即使是吃飯時間也不例外。若父母這樣做,會影響孩子的食慾,也破壞本來溫馨的相處時光,讓孩子覺得和父母吃飯是一件不快樂的事情,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3. 父母脾氣變壞時
每個人心情不好時都會想要發泄,父母也不例外,容易一張嘴就罵人,到頭來傷了孩子,也損害父母的形象。此時,一定要忍住,等心平氣和後再開口。
4. 發生直接衝突時
例如孩子說好晚上8 點回來,結果10 點才到家。相信大多數的父母在等待的過程中,早已火冒三丈。這時如果開口,很容易發生衝突。倒不如先讓孩子去睡,隔天再聽孩子解釋。這樣做還有個好處,因為父母在過程中表現了寬容與大度,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不守信,下次改進。
古人批評教育孩子也講時機
不只現代,即使是古人,對批評教育孩子的時機也很講究。因為他們認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過錯的時候,不應該責備。
清人陳繼儒就認為「卑幼有過,慎其所以責讓之者」。並提出以下7 種情形不宜批評孩子:
1. 對眾不責:即不要在眾人面前責備孩子。
2. 愧悔不責:孩子已經在慚愧後悔了,就不要再責備了。
3. 暮夜不責:夜晚不責備孩子,以免孩子心情不好睡不著。
4. 正飲食不責:吃飯時,不責備孩子。
5. 正歡慶不責:大家正開心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
6. 正悲憂不責:感到在憂傷時,不責備孩子。
7. 疾病不責: 生病的時候,也切記不要責備孩子。
正確批評孩子的方法
如果必須要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記得要把握5 個原則,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1. 低聲
以低於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這種「低而有力」的聲音,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也會更讓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這種低聲「冷處理」,效果通常比大聲訓斥好。
2. 沉默
孩子做錯事時,都會害怕被父母責備。如果正如他所想的,被父母責備的話,孩子反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對自己犯的錯就不會那麼在意;相反的,若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會感到緊張「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
3. 暗示
孩子犯錯時,如果父母能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不直接批評過錯,孩子會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接受度也會大為提高,同時這種做法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4. 換個立場
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責罵,是許多孩子慣用的手法。此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當孩子強辯錯在他人,跟自己無關時,父母可反問一句,「如果你是那個人,你會怎麼解釋?」這樣會使孩子思考:若自己是別人,將可能說什麼。這樣會使大部分孩子發現自己也有過錯,並促使孩子反省自己,不把所有責任推給別人。
5. 適時適度
孩子的時間觀念比較差,昨天發生的事,對他們而言,彷彿已經過了好多天了;也因為孩子天性好玩,剛犯的錯誤,可能一轉眼就忘了。這種時候,若家長發現孩子犯錯,就要趕快教育小孩,不能拖拉,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孩子更是如此。若父母能在合適的時間、地點,採用合適的方法教育孩子,這樣孩子接受度高,效果自然也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