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媒綜合報道,到今年年底,新的超高速5G移動網路將在澳大利亞所有主要首都城市和地區展開運營。5G意思是「第五代移動網路技術」,它有望像2011年的4G移動寬頻一樣實現跨越式發展。
然而,隨著5G網路的推出,它所帶來的電磁輻射對健康的影響成為長期關注的焦點。「我非常擔心5G網路,4G網路和wifi已讓我感到頭痛,」家住Mackay的Oliver給Hack網站留言。一名悉尼居民最近告訴ABC:「我們不希望5G來這裡。」關於5G可能導致癌症、流鼻血和自閉症的在線論壇和文章也不少見。
更複雜的是,俄羅斯的RT網路最近涉及虛假宣傳5G技術危及健康,試圖減緩美國對這項重要新技術的採用、研究和開發。澳大利亞和許多其他國家的衛生監管機構聲稱5G是安全的,而一些知名研究人員則敦促保持謹慎態度。
簡單來說,5G網路比現有網路速度快得多:Telstra最近實現了大約3Gbps的網路速度,比4G快約60倍。它使用比4G更高頻率的電磁波,能在發送和接收信號之間以更短時間傳輸更多數據。
電磁波會攜帶電磁輻射。輻射可大致分為電離型和非電離型,而電離輻射足以破壞人體的DNA。非電離輻射沒有足夠的能量來破壞我們的DNA,因此我們傳統上認為它不會導致癌症。
5G網路電磁波的頻率高於4G,但仍然在非電離區域。它們具有較短的波長,所以不太能夠穿透固體物體。出於這個原因,5G需要更多手提箱大小的電池盒來增強信號,並將其引導到角落和其他障礙物周圍。
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個研究小組將所有射頻輻射歸類為為可能的致癌物質。赫爾辛基大學的生物化學家兼副教授Dariusz Leszczynski是世衛組織研究人員之一,他告訴Hack網站,手機輻射可以從可能的致癌物質升級為很可能的致癌物質。他承認沒有無線電波導致癌症的證據,但有證據表明,長時間使用手機會增加患腦膠質瘤的風險。
流行病學研究提供了支持性證據,表明使用手機令罹患腦瘤的風險增加。如果這是真的,它將推翻我們目前對手機輻射的安全性認知。目前手機輻射已經無處不在,我們使用手機的時間也變得更長,兒童使用手機的可能性也比以前更大。
2018年,一項持續了20年的動物研究結果顯示,用大量射頻電磁輻射「轟擊」了兩年的幾隻大鼠和小鼠均表現出了腫瘤癥狀。「我們相信無線電頻率輻射與雄性大鼠腫瘤之間的聯繫是真實的,外部專家也同意,」美國國家毒理學計劃項目組的John Buche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與之相對的,來自卧龍崗大學澳大利亞電磁生物效應研究中心的Rodney Croft教授則認為,人們仍可以對非電離輻射的相對安全性充滿信心。「1G,2G,3G或4G技術從未被證明會導致癌症,相信我們可以對5G網路有相同的發現。」他說。
而正在推出5G技術的Telstra表示,測試結果顯示新技術的電磁能量水平與現有的3G和4G網路類似,遠低於澳大利亞輻射防護和核安全局(ARPANSA)設定的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