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逼近,兩黨為了向華人爭寵,幾乎使出了吃奶的力氣。為了營造親「中國人」形象,接「中國人」地氣,兩黨黨魁分別開啟微信聊天模式,以致在社會主流引發一場「微信安全嗎?」的選舉外爭議。
大選逼近,兩黨為了向華人爭寵,幾乎使出了吃奶的力氣。為了營造親「中國人」形象,接「中國人」地氣,兩黨黨魁分別開啟微信聊天模式,以致在社會主流引發一場「微信安全嗎?」的選舉外爭議。
近期,悉尼科技大學教授孫婉寧女士因澳洲智庫「China Matters」之邀撰寫了學術性文章「微信有問題嗎?」,該文與朝野兩黨同調,將微信視作政府向澳洲華人社會傳遞政策的有效渠道,同時也為中共監控下的微信軟體在澳洲進行廣泛普及作護航,直接了當地表達了一個中共很願意看到的概念,那就是:只要守「規矩」,微信還是很安全的。我尚不清楚這樣的概念是不是獲得主流的認同。
但人人皆知,在中共直接規划下研發的功能齊全的自媒體社交軟體,便利使用者是一個誘人的因素,而利用大數據進行全方位監控使用者是當局絕對不鬆懈的關鍵。微信、支付寶都是最受歡迎的便利工具,並作為中國特色在整個華人世界中推廣。申請者必須實名,真實的個人資料,還必須綁定申請者的銀行賬戶。安裝了這個軟體後,不論是公開群聊,還是私下交流,或購物消費,出門走動,監控者都可以一目了然。北京曾有一名藝術家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使用微信等同裸奔」。對於維穩,這是相當有效的「執法」途徑,但作為使用者來說,顯然人權遭到了侵犯。
那明知這些危機的存在,政黨黨魁還是不惜借用他人的名義註冊並樂在其中地使用呢?原因很簡單,大選在即,選票更重要,安全次之。相信無論誰當選了,就會重新開啟「微信有害性」一類的討論,這大概就是現實中政治家的策略。
有人問,微信能不能起到政治勢力的滲透作用呢?這是一個明知故問的問題,說「不」的人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微信平台不但被預設的關鍵詞過濾,還被龐大的網管人員作監控,整個信息網只能依附於同一個聲音下運作,不能產生逆耳的音響,其洗腦滲透的能力無比強大。政府為了一個「超級自私」的目的,對微信的傳播作推波助瀾,給人一個微信很安全的假象,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與候選人互動,不得不安裝微信。當政客們慶幸自己的政策被傳播出去時,來自中共勢力更大、更強的另一種信息也在順利地灌輸到澳洲用戶的腦子裡。
那是不是微信真的能起到助選的作用呢?其實,政客們太不了解中國人了,絕大多數的華人對大選沒啥興趣,何況微信群的人數是被嚴格限制的,大家只是好奇的觀望者,只有極少數的人才知道政客們說了啥。歷經多次的選舉,兩黨政策都是面向全社會,又不是面向華人,所謂「為華人考慮」的承諾都是政治遊戲,華人也不是那麼好騙的。
政客們總以為面對面的花言巧語可以博得華人的愛,陸克文就曾以一口國語獲得了華人的傾心,其實那是一個錯誤判斷。由於歷史以及意識形態的絲絲縷縷,在中共治下長大的華人移民與澳洲工黨之間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情結,一直以來,他們比較傾向於工黨政客。
自由黨因此擔心,在政府推出「反滲透法」之後,冒犯了中共當局,也更疏遠了華人社區,莫里森也不得不以微信來籠絡華人,向華人選民示好。我認為,這是多此一舉。
在任何一個專制體制國家的國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不習慣獨立思考,因為一有獨立思考,就意味著開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們習慣於站在勢力大的一邊,中國有句俗話「牆倒眾人推」,或曰「樹倒猢猻散」。
在「反滲透法」出現後,儘管澳洲政壇出現了很大的顛簸,但自由黨顯然在氣勢上壓倒了工黨,曾不可一世的黃某被擋在澳洲國界外,一群活躍的所謂華人社團像泄了氣的皮球捏了,領館收緊了尾巴安靜了等等,千萬不要以為華人對此不爽,華人心中的那種快感只是沒有公開表達出來而已,誰不希望看到那種代表黨國的霸氣被修理呢?
而在這個過程中,工黨卻超級不爭氣,不但一個個敗類被揭露出來,呼風喚雨的華人老資格政客也失去了公信力,主流媒體咬住工黨醜聞不放,更曝出新州工黨黨魁「兩面三刀」欺騙華人。華人或許對兩黨都很失望,但華人從今年年初開始,很明顯地讓支持率偏向了自由黨。取悅華人首先要了解華人,華人崇拜明星政客,酷愛成功者。
孫婉寧的報告或許能在主流中產生一點議論,但微信平台不會改變整體華人的投票走向,那是肯定的,但遺憾的是,它卻會在整個大選之中為未來的澳洲安全埋下不可預測的隱患。
作者:夏言
圖片:看中國
來源:澳洲看中國報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9年5月3日 21:05
悉尼西區費爾韋爾中學(Fairvale High School)一名男生在學校附近被12名同學圍毆,導致身心受創。法庭裁定這家公立學校失職,州政府需向受害人賠償120萬澳元。 Read More
在強大政治壓力下,以及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分散在多家商店購物,Coles 和 Woolworths 都在加大折扣力度,以留住顧客。 Read More
澳洲稅務局10月底發布的年度透明報告顯示,澳洲企業在2022—2023財年創下最高紀錄,繳納了979億澳元的公司稅,比上一年增加了16.7%。與此同時,有近三分之一(1200多家)的大公司繳稅額為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