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一個剛來澳洲不久的女性朋友陷入了生活的泥石流中,感覺掙扎無力。親子關係、夫妻關係、人際關係,統統失靈。另外一個女性朋友,直接給她打了一劑強心針——放下家庭,出去上班去!提高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家庭地位,讓他們爺倆看到你的價值。
這事兒百分百靈么?現在的一畝三分地都沒有安排好,出去上班了就都安排好了么?人和人的能力與觀念都是有差異的,我對這個觀點既認同,又覺得不一定能大範圍適用。拿我這位朋友來說,她的壓抑是對環境的不適和對生活的安排無力,但是卻沒有得到幫助和理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關媽媽們得抑鬱症、媽媽們要自強不息,媽媽們要經濟獨立等各種輿論、雞湯和壓力開始鋪天蓋地、迎面襲來。在這裡,我想說說我的看法。
我認為,這個話題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因為家庭經濟的需要,有些媽媽可能就是需要工作,或者全職或者兼職,讓家庭環境變得更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物質生活,這都是正常的。還有些媽媽是有很高的工作需求,在事業上、精神上有更高的追求,或者是有一定的地位,這些媽媽對這個命題也完全不需要有任何的顧慮。
然而,真正需要面對這個課題的媽媽,一般都是那些沒有固定的工作模式、也不需要擔心家裡經濟條件的人。迫於社會輿論的壓力,似乎全職媽媽們在家帶孩子就不是活兒,不創造經濟價值就是沒有價值,或者孩子上學後你不幹點啥就是在家遊手好閒、無所事事;你不賺錢遲早會被老公拋棄,你拿著高文憑不去上班活該被人瞧不起……
媽媽不好當啊!天天累成狗還得為了在家裡的地位而外出打拚!在我看來,其實這事兒就涉及兩個問題。
第一,夫妻關係。夫妻關係出現隔閡,一定不是你工作不工作造成的。大家之所以把這個問題歸咎於工作,是因為這是最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法。在家待著天天把日子過成保姆或者花瓶肯定是不行的。夫妻之間的溝通要在一個層面上,而工作是一個提高自己水平的簡單方法,但也不是唯一方法。工作可以提供的第二個方面是:經濟獨立!有了工資就有了少許自信,手上有錢心裡不慌,老公無理取鬧的時候可以自信的懟回去。
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提升自己,而工作卻不是唯一辦法。健身、學習、美容……總有一款適合你!環境在改變,人的想法也會變,我們不能說變了就是錯的,也許你的一成不變才是錯誤!從臉蛋到身材,從言談到興趣愛好,所有人都知道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實在不行,你也可以去工作呢!
第二,社會輿論。夫妻倆的關係沒啥問題,溝通交流也很正常,但是外面撲面而來的聲音都太負面。就好像你媽覺得你該穿毛褲一樣,他們覺得你不上班,你帶個孩子,教個孩子能有多累?你在家打掃個衛生能有多少活兒?你不出去工作這麼不思進取,多沒出息!
碰見這樣的事兒,千萬別因為外界的壓力跟老公撒火兒,大家都這樣過來的。一般來說,你也不能說別人錯了,畢竟誰也沒天天跟在你後面看你幹活,除了面臨相同局面的媽媽會有共鳴外其他人很難明白,沒人可以感同身受。就好像你一晚上被孩子叫起來10次,別人家的孩子一宿到天亮那種,大家沒法做朋友!
我覺得全職媽媽這個活兒得上升到跟職業一樣的高度。首先,你自己得有條理,對孩子的教育規劃,目前的狀況和進度……不說歸類存檔吧,但是你也得有理有據,別人能看到你的成績。家裡也是一樣,每天埋頭苦幹不如有點生活情趣,不是一天擦一百次地就顯得你努力了。你可以好好的設計家居環境,給家裡帶來一些改變和新鮮感,帶著家人一起創造性的幹活。這個時候就要體現你的領導水平,如何動員你的下屬:老公以及孩子!
今天之所以想就這個話題說點什麼,是因為感覺媽媽們都被扔進了這個怪圈,不但要承受生活的壓力還有工作和不工作的罪惡感。在大家都可以正視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被尊重被愛的時候,也不要強迫媽媽們常年無休的扮演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
世上沒有兩者兼得的辦法,工作與不工作的背後,最重要的是你生活的態度。不如放下包袱,讓自己學會快樂生活。你有趣、你快樂、你積極是對這個家最大的貢獻,也是對你自己最好的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