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沒有土豪

在世界這樣的經濟態勢下,好多的企業的投資人都處在老太這種患得患失的心態中。公司賺錢不開心,公司不賺錢更不開心。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畢竟世無常態,水無常形,居安而思危,是中國人的平常心理。
家居裝修

D:\Castle Hill已經全部上傳google drive\相片\_IMG4036.jpg

OZWOOD公司有一客人,花585萬澳幣購得了海邊一豪宅,在悉尼還有其它產業。據他朋友說,他目前打理的生意,年賺300萬澳幣是較穩定的。

豪宅裝修時,樓梯的儲物間不是醒目的位置,沒有必要和大廳一樣使用名貴的地板。8平方左右的儲物間,地板大約要花費$1200左右。客人認為太貴,希望我能為他提供些零料實木地板,什麼的色澤無所謂,品質次一些也可以,最後的花費大約$850左右,客人表現得很開心。

以常理來說,這個客人是國人眼裡的「土豪」,沒必要在居家裝修這些小錢上斤斤計較,什麼都選貴的來。然而國情不同,富人的消費方式和對金錢理解也完全不同。

我的一個前英國同事,在悉尼市中心有幢大樓。月租收入夠他花費一年。但是他到公司上班時,開的是一輛裝滿工具的舊麵包車,穿的是一身工作服,在工地上來回走動。一個近70歲的老頭,工作忙時往往忘記吃午飯,如有客人需要,早上三點就到公司發貨。他告訴我,他可以沒有收入,但不能沒有事做。

悉尼的富人幾乎沒有炫富的習慣,我們很難從衣著上,從座駕上看出一個人是否富有。我經常會碰到一些「怪」事,一個衣著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老頭,為買一款不算很貴的地板,挑三揀四的。可是一到他們家去測量,才發現那是價值大幾百萬的豪宅。在居家的裝修上,他們往往會從實際出發,能省則省。

這種對待金錢的消費態度,非常符合我的胃口。

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不禁讓我把記憶的指針撥回到數十年前的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

一個大男孩在前面拉,一個小男孩在後面推。人力車上堆放著500多公斤的蘿蔔,十多公里的坑窪不平的山路,累得兩個小男孩在冬夜裡滿身都是汗水,一個通宵兩個小男孩能賺到人民幣3塊錢。

大男孩是我哥,當年20歲;小男孩是我,當年十四歲。

小時候賺錢如此艱難,所以小時候每花一分錢都精心計算。讀高中的時候,我一周的菜金是人民幣1元錢,周一到周四,下飯的是從家裡帶的鹹菜。一個星期能吃到5分錢的二根油條,算是奢侈到天堂了。

這種節儉生活方式已成為我的習慣,也成了我們全家的習慣。直到現在,中國40度高溫的夏天,九十歲的老娘還捨不得開空調。所以,當我想花幾萬美金買一塊瑞士名表,或者花幾千美金買一個LV包包時,內心總有一份深重的罪惡感。

在國內,我的朋友創業較早,名車豪宅早已不是他們炫富的資本。朋友的會所,從市中心移到郊外,擁有自己的菜地,自己的魚塘。生活雖已回歸自然,但相互攀比之風依然如故。每次參加他們的酒會,談年營業收入,談發展,談戰略,讓我覺得陌生和層層的重壓。我覺得我墮落了,已經失去了與時俱進的勇氣。

C:\Users\Administrator.USER-20181013JZ\Desktop\BF8164-14.jpg

在國外生活時間長了,我反而覺得富人不炫富是一種品質。有沒有錢是你自己的事,沒必要在朋友圈中擺道道。如果碰到一個自身實力平平,又習慣把自己吹成花朵一樣的「偽」土豪,真有一些哭笑不得的感覺。

富人炫富,究其本質是一種不自信的另類表現方式。一個物質和精神都富有的人,是不需要用炫富方式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在現代這樣功利的社會中,做一個物質上富有的人不算難,做一個精神上富有的人卻很難。

話說有一老太,家有二個女兒。大女兒賣雨傘,小女兒賣棒冰。天雨時老太不開心,因為小女兒的棒冰賣不動;天晴時老太也不開心,因為大女兒的雨傘沒人買。

在世界這樣的經濟態勢下,好多的企業的投資人都處在老太這種患得患失的心態中。公司賺錢不開心,公司不賺錢更不開心。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畢竟世無常態,水無常形,居安而思危,是中國人的平常心理。

殊不知這種憂慮,這種思危,給投資人帶來極大的壓力和不安全感。

而更多的投資人,用一味發展的方式來解決內心的不安。而人前炫富,也是暫時消除內心不安另一種排壓方式。

無論富人也好,窮人也吧!最大的成功,並不是擁有的財富數量,也不是官位有多大多重,而是你擁有的幸福指數有多高。你開心,你的家人就開心,你簡單,你的世界就不複雜。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