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海歸」回國求職時,收到回復的機率甚至還不如中國國內普通大學的畢業生。
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Mingyu Chen博士的調查研究顯示,在中國大陸,本土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得到回復的機率,比畢業於美國大學的「海歸」要高,甚至從美國名校畢業的求職者,得到的回復還沒有中國一般大學求職者得到的多。
Chen博士向一些中國公司投出了超過27,000份填有美國大學學歷背景的「虛構」簡歷,他發現,這些「求職者」得到回復的機率,平均比中國學校畢業的求職者低18%,即便是美國名校,回復率還是要低7%;但是,在一些外企中,「海歸」和「本土學生」的差距要小一些。
研究顯示,「海歸」在中國職場「遇冷」,並不是因為招聘者懷疑美國大學畢業生的質量。「海歸」應聘者是否在美國有工作經驗,或他的高考成績對應聘回復率都沒有影響。對於這種差異的原因,Chen博士提出了兩個猜想:
1.美國大學畢業的學生有較多更好的選擇,不會安於在一個公司長期工作。
2.中國公司對美國的大學教育了解地不夠充分,這方面的招聘經驗也不足。
為了印證他的猜想,Chen博士又對中國的260位招聘經理做了問卷調查。他給這些招聘經理一些一樣的簡歷,只是畢業學校不同,但80%的招聘經理都選擇了中國大學畢業的求職者來面試。
當被問及為何會選擇中國大學的畢業生時,35%的招聘經理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大學的求職者有更好的選擇,他們更容易跳槽離職,很難穩定下來。另外35%的招聘經理認為,中國大學的畢業生更加適合公司的職位。只有7%的人認為,中國大學的教育質量更好。而對於一些對美國大學有所了解的招聘經理而言,這種差距就會縮小。
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道,北京一家智庫去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80%的歸國留學生表示,他們的薪水低於預期,70%的人表示,他們的職位與他們的經驗和技能不相稱。
「海歸求職回復率不及國內畢業生」,也迅速登上了中國微博熱搜,引起一波網友圍觀吐槽。
回復的網友中,有檸檬精、有分析黨、還有辯論黨……
而馬爸爸在面對海歸留學生夾雜著英語單詞的提問時,回復亮了……
究竟從何時開始,海歸變得「不那麼值錢」了?又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不科學」的現象發生呢?
「僧多粥少」已成定局
根據中國教育部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有高校畢業生820萬人,再創新高。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刷新紀錄,每一年都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但是,面對龐大的用人企業和蓬勃的數字革命,高學歷的年輕人正變得稀缺。
報告顯示,中國高學歷的年輕人才中,海外留學生的佔比已近半數。碩士學歷幾乎是留學生的標配。78%的僱主對海外留學生的學歷要求為碩士,比2017年的調查結果增加了15個百分點。
信息不對等
留學生們生活在國外,社會關係、朋友圈大多也分布在國外,這會導致他們與國內的社會、人脈脫節,最終很難獲取有用的信息。
根據《報告》調研顯示,「不了解國內就業形勢」、「錯過秋招」、「缺少內推資源」,是目前阻礙海歸求職的三大主要因素。
這就很容易出現這種現象:國內的學生們開始筆試了,海歸們還在寫論文;國內的學生們面試結束了,海歸們還沒有領到畢業證…
自我認識不足
海歸們都對自己出國學習的這段經歷充滿著自信,他們認為自身在「外語水平」、「國際化思維」、「執行力」、「分析能力」等方面擁有著極大的優勢。國外的求學經驗開拓了他們的視野,有著本土和國際的雙重文化背景,更容易被國內的公司所需要。
據《2018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相比2017年,近七成海歸稅前月收入高於6,000元,月收入在10,001-20,000元區間的增長了7%,低於6,000元的海歸比例下降了12%。但是,從單項看,6,000元及以下群體佔比最高,為33%。
雖然整體收入水平提高,但80%的海歸認為,收入水平低於預期。可見,海歸預期收入與實際收入矛盾有所加劇。
但是,當下僱主們已經逐漸從「海歸=精英」的思想中脫離出來,招聘時更趨於理性。雖然對海歸們的適應能力、專業技能給予了比較高的評價,但是,在執行力、研究分析能力等方面,僱主們普遍認為,海歸併不具有優勢。
很多僱主都表示了海歸在國內面臨求職壓力,主要原因就是自我認識不足,自我定位過高和對薪資待遇要求過高。
(圖片來源於知乎)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高期望與低現實之間的落差,很容易使得一些海歸們無所適從,進而自暴自棄,「一瓶不滿,半瓶晃」,從而導致HR和海歸們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雖然海歸在中國就業存在著這麼多的問題,但是,從中國大陸企業的需求以及國家政策等方面來看,歸國就業不失為留學生們的最佳選擇:
企業青睞留學生
《2018海外留學生優秀人才需求報告》顯示,金融、高科技、教育、傳媒以及機械製造,對海歸有著極大的需求。
其中,有18%的海歸集中就業於金融行業,另外有9.3%的海歸就業於IT/通信/電子/互聯網等高科技行業。
優秀的外語能力、溝通能力、專業能力和工作經驗,成為了海歸們的核心競爭力。
優秀的留學生的知識、眼界和學習能力,不僅滿足企業在不同地域市場的人才需求,也是僱主保持和擴大技術和管理優勢的一項策略。所以,很多僱主在選擇僱員的時候,更傾向於留學生。
國內政策利好
政策方面,相對於美國越來越難中籤的H-1B簽證,中國政府針對歸國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出台了相當優惠的政策,
比如:畢業回國一年內申請購車,享受減免稅的優惠;針對留學生落戶,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紛紛出台了自己的政策;國家對做科研的留學生給予了評職稱、高額科研經費等優惠。
除此之外,國家對歸國創業的留學生給予了最高十萬元的免費補助,在公司創立初期,提供免費辦公室,幫忙報銷公司署理費等。
在這些大背景之下,海歸們還具有不小的薪資優勢。同為應屆生,海歸2018年平均薪資就比國內同等學歷人才高出17.2%。
工作經驗超過8年後海歸的薪資優勢,會開始明顯提高,43.2%的人月薪能拿2萬元以上,高出本土人才近30個百分點;工作經驗達10年時,更為明顯。所以,並不是海歸回國後薪資低,而是海歸們期待值太高。
那麼,為了防止「海歸」變「海帶」,留學生應當做些什麼?
保持與國內的信息交流
如果有回國工作的打算,就要不斷關注中國各方校招的信息,多參加一些企業的海外宣講,趁早了解國內的招聘情況。
如果是去國外讀研,更要儘早規劃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向,爭取做到專業對口,還要抓住大學四年在國內積累的人脈,及時溝通,獲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很多海外大學的畢業時間,並不是國內的六、七月份,這些學校的學生更應該關注官方網站,確定自己畢業時,應當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申。
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海外留學生確實存在著不可否認的自身優勢。當下,很多互聯網企業都需要海歸的海外經驗和對中外互聯網的熟悉度。
在擁有這些優勢的同時,留學生在國外時,要努力補齊自身短板,多參與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和公司實習,豐富自己的履歷、提升自己在職場上的能力。回國之後,還要從國外的環境中脫離出來,重新快速適應國內的環境,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調整心態
正視國內的「就業難」、「留學生就業難」的就業情況,正視國內外工作環境、薪資差別產生的落差。同時,對自身要有一個理性定位,要有一顆平常心,不因為自己在國外待了幾年,就覺得自己各方面都很強,避免因「眼高手低」、「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導致對就業的排斥。
要不斷調整自己,儘快適應,朝著既定方向努力,調動潛能,發揮優勢。
如果看完這些,你仍然不懼將來,想要留學見識到更廣闊的天地,那也希望你不要瞻前顧後,好好備戰吧!
當自己的努力和品行獲得認可和讚揚時,那時的你,可能會真正意識到留學的意義,就是無限的可能與選擇。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圖片:來源方及網路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9年4月26日 17:06
在西澳北部的一架飛機上居然混入了一條蛇,一片混亂中幸虧一名電視名人利落地將這條蛇抓了出去,這一幕讓人想起了好萊塢大片。 Read More
更新於 :2024-11-24 09:51 在持續不斷的台海危機中,川普強勢回歸,美中衝突勢必越演越烈。過去四年國際局勢的演變,西方各國在打擊中共擴張的議題上,基本都站到了美國一邊,這給了川普足夠的底氣。 作為成功的企業家川普從一介政治素人,經歷了歷任總統從未遭遇過的艱難,如今已經是身經百戰而不倒的世界政治強人,不但獲得強大民意的支持,還掌控了眾參兩院。 依照川普霸氣十足的自信,他絕不會容忍在台海危機上與中共玩拉鋸戰,在他有生之年的最後一任總統生涯中,將徹底擺平中共並解決台海安全問題,卸下美國背負了七十多年的沉重包袱,這是包括習近平在內的所有國家領袖都可以預見的。 世界正在琢磨川普會怎麼做的當下,澳大利亞與台灣是不是已經做好了準備? 不得不承認,在川普的首任總統時期,雖然莫里森政府與川普關係密切,而澳洲主流的反川普情緒卻相當嚴重,對於台海危機更傾向於當個旁觀者,獨善其身,最多發表一些不痛不癢的語言。 其實四年前,川普在謀求連任的同時已經在為徹底解決台海危機做準備,只是當時老天沒有給他機會。 首先,川普賣給台灣的軍火是歷任美國總統中最高的,他需要加強台灣的自我防禦能力。其次,川普積極遊說澳大利亞,希望在解決台海問題上得到澳大利亞的支持。 那時白宮曾委託一個美國智庫遠赴澳洲調查澳洲精英對解決台海危機的看法,那次的討論會在悉尼的美領館舉行,與會者都是澳洲各大智庫及主流媒體的負責人,令人遺憾的是,絕大多數與會者都在批評川普,認為川普的計劃干涉到了「一中」原則,是在台海危機上火上加油,他們稱,澳洲如果入局美中軍事衝突,與中共直接發生戰爭,不但會激起華人的反對,也會嚴重損害澳洲利益。 可以體察到,澳洲主流的言論令美國智庫調查員感到很失望。當時的討論會上,澳洲看中國報是唯一的華人機構,我作了很簡單的發言,我提醒各位道,探討台海危機,首先應該要搞清楚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的區別,「一中」是個偽命題,不能將台灣與香港相提並論,何況台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人所皆知,保住台灣才能保障澳洲的安全。 可喜的是,儘管川普被迫在野了四年,被中共視為眼中釘的莫里森被阿爾巴尼斯取代,但美澳間的軍事聯盟卻得到了持續擴大與發展。 而輿論一直在「保衛台灣」與「反戰」的論調中爭論不休,也算是在為政府當局提供民意。比較典型的是上次澳洲大選前,澳洲九號台的60分鐘節目舉行一個關於「與中國開戰」為主題的公開辯論會,一位華人「政治明星」代表華人在節目中警告說,一旦澳中發生戰爭,澳洲華人都將被澳洲政府關進「集中營」,言論引來一片嘩然,在這位華人代表的眼裡,百萬澳洲華人都是中國的一部分,澳洲與中國開戰,澳洲華人將是替罪羊,該「政治明星」後來成功當上了新州州議員。 但與此同時,澳洲媒體在民意調查中卻發現,支持澳洲出兵保衛台灣的人數比例超過50%,比日本還高。… Read More
11月21日,聯邦政府已向議會提出新法律,禁止 16 歲以下兒童使用社交媒體。被發現系統性違反這些法律的大科技公司將被處以 5000 萬澳元的罰款。 Read More
以色列前內政和司法部長艾耶萊特·沙凱德被拒發赴澳簽證,理由是「品格原因」,這給阿爾巴尼斯政府與以色列的關係蒙上了新的陰影。 Read More
澳洲信號局(ASD)發布的《2023—2024年度網路威脅報告》稱,澳洲的政府、關鍵基礎設施、企業及個人正面臨來自惡意網路行為者的多重威脅,這些威脅包括間諜活動、破壞性攻擊和經濟勒索,其中外國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