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人在澳洲】又到柿紅蟹肥時

無比佩服先祖嘗遍百草的神農氏。沒有他的勇敢和智慧,坐在貧瘠的餐桌前談論食物,我們炎黃的子孫怎會有今天這樣的意氣風發,神采飛揚呢?

自己屬於那種上不了大場面的饞人,到飯店吃飯時,桌上的菜只要超過六個,味覺就基本癱瘓,吃什麼都無感。而對付普通家常飯菜,就一切正常。還會對食材的產地、時令、品種的細微差別挑三揀四。金秋一到,就跟冬眠剛醒過來的棕熊一樣,鼻翼大張,四處打探,聞香而動。

栗子爆裂落地的聲音是仲秋的定時鬧鐘。栗子樸素美味,號稱百果之王。從小到大,百吃不厭。除了炒煮之外,還可以和很多食物搭配。炒雞塊加上栗子,味道和口感有了互補,極富層次和變化。大米,麥子粥配上栗子,平淡之中就有了故事,一口喝出一個驚喜。三月底開始,栗子上市,隨處可見。比起來,上山去撿野生的栗子,有機、新鮮,更有趣味。

第一次見到丹頓農山上落滿山坡的栗子,想起了山東老家乳山那裡的山溝,有種查到了祖籍的親切。如果不是栗子的毛外殼扎人,很想在山坡上翻個跟頭,打個滾。今年去時天氣不好,雨中撿栗,衝鋒衣幾近淋透,吃貨的興奮卻絲毫不減。

土澳白人很少吃栗子,怕麻煩。移民中除了中國人、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也喜歡。快捷撿栗子和長期儲存栗子的方法,是偶遇的一位阿拉伯婦女教給我的。有一年撿的較多,上網查保存辦法,什麼風乾、沙埋的方法挨著試,栗子最後都發了霉。自從這位女士詳細傳授後,經過熱燙再冷凍的栗子可以慢慢享用,直到來年新鮮的上市,雪藏一年的栗子仍然好吃如新。

在維省阿爾卑斯山下的小鎮上發現的大栗子樹

路過山上的果園,買了幾個富士蘋果,回到車上嘗了一口,驚為仙果。它既有傳統富士的爽脆多汁,還有黃金帥撲鼻的香氣。美食不可辜負,立馬調轉車頭,回去像買股票補倉似的拎回來兩大袋。這種蘋果和超市所賣的同樣叫富士,口感和味道卻是迥然不同。這不僅僅是這個派系裡品種細微的差別,還有其他若干因素的影響。

大批量生產的蘋果塗蠟,看起來油亮,味道卻寡淡了許多。不塗蠟的蘋果易被蟲咬,保存期短,價格雖貴,卻保持了蘋果的原味。還有產地的海拔,同在維省,丘陵地帶產的蘋果就比平原的好吃。維省的阿爾卑斯山脈出產的蘋果,咬開後,香甜的果汁四濺,吃急了嗆人。有一年在日本的山區長野縣旅遊,買了幾個蘋果,好吃到不忍獨吞,捧著供果似的帶回了國內,切成片讓一大家人都嘗了鮮。

不打蠟的蘋果外表有一層糖霜,切開後微黃,又香又脆。

掛在枝頭金燦燦的柿子是深秋的名片,觀賞和實用俱佳。十幾年前,我家在後院栽了一棵,土質不好,長得不大。女兒結婚後買的房子前後院有三棵。現在,每年只需要付出剪枝,施肥,罩網等勞動,便可以自給自足。

柿子樹很美。春天,綠色的花骨朵含羞的藏在葉片後邊。夏季,綠色的果實和同樣綠色的寬大葉子婆娑成蔭。金秋,是它最美的時刻:果子由綠變黃,由黃變紅,葉子也一片片次第變成金黃,直到一樹的流金溢彩,燦爛輝煌。

有些遺憾的是在採摘果子之前,我們無法整體的欣賞一棵柿樹的美:不給它罩網的話,鳥兒們會在一夜之間,把成熟的果子啄的片甲不留。特別是彩色的鸚鵡,邊吃邊吐,留在樹下一地柿子渣。有一年,我們在前院罩網,對面施工的建築工人過來開玩笑,問我們把樹罩住了,可憐的鳥兒怎麼辦。其實,鳥兒的智商遠比我們想像的要高。隔著網,它們還是每天定時落在網外,去吃那些貼著網較近的柿子。膽子大的,從網底鑽進去,飽餐完畢,再轉著彎飛出來。我們忙活半天,到頭來還是摘他們吃剩下的而已。

四棵柿子樹,摘下既食的和需要去澀的各佔一半。離樹即食的品種脆生生的,清涼爽口。另外的一種需要催熟,和蘋果梨之類一起存放最好。方言稱這個過程為 lan,lan好的柿子脫胎換骨,變了模樣。一層薄若蟬翼的紅皮裹著果凍般的汁液,晶瑩透亮,一吹即破。幾瓣圍繞中軸的柿子內核彈性十足,在齒間跳躍,這種特別的口感在水果大軍里可算獨樹一幟了。

維省地區的冬天不算冷,少霜凍,柿子大都沒經過霜打。明代詩人蔡文范有一句詩「露脆秋梨白,霜含柿子鮮」,翻成白話就是說,被霜吻過的才是好柿子。去德國的黑森林旅遊時,嘗過幾個,顏色紅中透亮,甜的齁人,是經過寒霜考驗的柿子。不過,最棒的還是乳山老家的柿子,小時候,姥爺精心挑選,經過霜凍的好柿子吊在房樑上,等到寒假時,才小心翼翼的取下。專供我們這些外孫狗回去吃。那些柿子的滋味,才叫永生難忘。

院里的樹不大,長得果子不小。

夏天少見的一些海鮮也隨著秋風上了市。選擇海貨,我也是平民的口味。魚類中,評價最高的並不是中餐館裡的名貴品種石斑,而是比石斑魚便宜一半的片口魚。特別是紐西蘭海域的一種大牙片魚,肉質細嫩,久燉後,魚湯濃白,魚肉仍然不柴。

往屆的一個小朋友家長是個魚醫生,聖誕節時送了我一條三公斤重的紅加吉魚。是他出海到漁場瞧病時釣的,肉質和味道比市場上買的好出了很多,紅加吉是當地的魚種,一年四季市場有賣,也都新鮮,為什麼口感和味道有這樣的差別呢?打電話致謝時便好奇的探了一下究竟,

魚醫生告訴我,釣上魚後要馬上宰殺,魚沒有做垂死之前的拚命掙扎,所以肉質嫩。這跟宰豬時先給豬催眠一個道理。還要及時清理內臟,避免時間長對魚肉產生污染。而商業捕魚時, 魚在網中翻滾撲通,把肌肉全崩緊了,又不可能條條清理出易腐的內臟,肉質硬有雜味就是必然的了。玄機原來在此,吃上也是處處皆學問。

小朋友家長送的紅加吉魚

秋螃蟹最肥美。在墨爾本能見到四種螃蟹:本地的是沙蟹,沙蟹離水不行,等到了市場上味道就差了很多。紐省和南澳來的是藍蟹,味道很鮮,也是保質期短。只有昆士蘭州的泥蟹和扳手蟹,在市場上可以買到活的,

中餐館會把泥蟹養在魚缸里,大火做出蔥姜炒蟹,覆蓋在麵條上,一鮮到底。商用爐灶火力猛,家用的無法比擬,這道菜就為餐館吸引了大量的食客。高檔的西餐館裡精工細作,把蟹肉剝離出來,作出蟹肉色拉,意麵等等。嘗過一個法國餐館的蟹肉漢堡包,用的是扳手蟹,布里奧麵包,鮮咸和香甜搭配,很獨特。只是吃的過程太短,不甚過癮。

抓螃蟹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兒。最初聽信了熟人的誤傳,把買的雞架子放臭了再用。一網上來,只有幾個不夠尺寸需要放回海里的的小蟹。後來根據一個釣魚的澳洲青年指點,換了新鮮的雞架子。一網能打上七八個大螃蟹。到住宿處清水一煮,肉絲緊實,鮮的發甜。可以釣螃蟹的地方離大城市太遠,這種神仙日子也只能偶爾為之。

達爾文泥蟹
藍蟹

前些日子出外遛狗,看見一種高約二尺的野菜,樣子和味道很像韭菜。薅了一把回來和雞蛋同炒。出鍋後,讓大家在我吃後半小時再嘗。吳二問要不要立遺囑,我以「死得其所,沒有遺憾」作答,義無反顧的吃下了一小盤。那時那刻,無比佩服先祖嘗遍百草的神農氏。沒有他的勇敢和智慧,坐在貧瘠的餐桌前談論食物,我們炎黃的子孫怎會有今天這樣的意氣風發,神采飛揚呢?

藍蟹炒麵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9年4月19日 11:50

Recent Posts

隱秘水岸的美食仙境——Berowra Waters Inn 極致餐飲體驗

位於澳大利亞新州Berowra Waters的Berowra Waters Inn,以其與世隔絕的地理位置和令人嘆為觀止的水景,成為了悉尼最獨特且令人神往的高端餐飲聖地之一。這家餐廳不僅因其優雅的氛圍和美輪美奐的景色而聞名,更因其創新而精緻的菜肴贏得了無數食客的青睞。從只可通過船隻或水上飛機到達的特殊地理位置,到每一道菜品的精心雕琢,這裡的一切都充滿了與眾不同的魅力。作為一種享受美食與美景並存的方式,Berowra Waters Inn無疑是一場視覺與味覺的雙重盛宴。 如果說有哪種用餐體驗能夠完美地結合美景與美食,那無疑是Berowra Waters Inn。從市區出發到餐廳附近的碼頭,再乘坐私人船隻航行,五分鐘的航程便足以讓你暫時遠離都市的喧囂,融入那片寧靜的叢林與水域之中。船隻接送是免費的,這種便捷的水上交通方式也讓這家餐廳增添了幾分神秘感和隱秘感。站在船頭,環顧四周,綠色的植被與碧藍的水面交織在一起,眼前的風景美得令人屏息。餐廳坐落在一座簡潔的沙岩建築內,玻璃百葉窗讓每一位食客都能享受無障礙的水景。餐廳的設計極為簡約而不失奢華,潔白的內飾、寬大的皮質餐桌以及溫馨的燈光,使得每一位前來用餐的客人都能感受到無比的舒適與尊貴。 Berowra Waters Inn。(圖:提供)   Berowra Waters… Read More

13 hours ago

一場溫情與懷舊的音樂盛宴 Take That悉尼演唱會

在悉尼的Qudos Bank Arena,一場充滿懷舊情感和音樂激情的演唱會拉開了帷幕。Take That,這支英國傳奇組合,用他們超過30年的經典金曲和熱忱的舞台表現,再次點燃了現場觀眾的心。這不僅是一場音樂會,更是一場關於青春、回憶和情感的集體狂歡。 Take That。(圖:Andy Kershaw) 自1990年成軍以來,Take That迅速成為了90年代男孩樂隊的巔峰代表。無論是動人的和聲、充滿感染力的舞蹈,還是他們永遠年輕的笑容,這一切都為他們贏得了無數粉絲。如今,儘管團隊從最初的五人縮減為Gary Barlow、Mark Owen和Howard Donald三人,但他們的藝術生命力依然旺盛。 本場演唱會的設計更趨向於親密與真實。舞檯布置摒棄了以往的奢華與雜技式的舞美表演,轉而聚焦於三位歌手本身。這種簡約而深情的演繹形式,讓觀眾得以專註於音樂和歌聲本身,感受到歲月賦予他們的深沉與韻味。 Take That。(圖:Andy… Read More

13 hours ago

墨爾本超市使用機器人協助打包貨物

位於墨爾本西部的Coles全新 24 小時顧客履行中心有 700 台機器人、人工智慧(AI)和 1000 名員工,比一般超市更忙碌、科技含量更高,只需五分鐘就能完成一份 50 件的超市訂單。 在 COVID 疫情加速數位銷售後,Coles 耗資 4 億澳元在墨爾本和悉尼建立自動化顧客履行中心。在… Read More

14 hours ago

手持30公分獵刀 布里斯本一男子被捕

周一(11月18日),警方在布里斯本中央商業區的巴士站逮捕一名手持30公分獵刀的男子。 當日下午2點30分左右,警方接到報案稱有一名持械男子在Roma St車站。 在警方公布的錄影中,一名警官說:「放下刀,馬上放下刀!」「放下,馬上放下,把刀放下,放在地上!」 警方表示,該男子從腰帶中取出連鞘 30 公分獵刀,並依照警官的命令將刀丟在地上。 警方在一份聲明中說:「該男子未對任何公眾或警方做出任何威脅。」 警方已控告這名 18 歲男子在公共場所持有刀具,他於 11 月 20 日在布里斯本裁判法院(Brisbane… Read More

14 hours ago

澳頂尖專家:應公開無良醫生姓名

澳洲一位頂尖醫療經濟學家表示,濫收病人費用的醫生應該在公共名冊上被點名羞辱,針對莫寧頓半島(Mornington Peninsula)涉嫌濫收病人費用的醫生的集體訴訟也可能將遞交。 近日,病人受促檢查聯邦醫療保險記錄,以確保沒有被醫生錯誤收費。 維州莫寧頓半島(Mornington Peninsula)數十名麻醉師和外科醫師被指控蓄意詐騙、收取雙倍費用和私吞帳外費用。 據《時代報》報導,控訴書指控一群醫生為自己的財務利益而向病人收取高達 5000澳元的自付費用,將其偽裝成預約費或行政費,同時,這些專科醫師發布了參與醫療保險公司的無間隙費用計劃。 Margaret Faux 博士認為,如果指控成立,或許可以透過集體訴訟幫助消費者。 她說:「我們實際上需要儘快讓這件事呈現在法官面前。」「這封舉報信是一份大禮,因為它給檢察官所需的一切,讓他們可以快速、輕鬆地獲得事情的真相。」 Faux表示,值得關注的是,有指控稱醫生在沒有提供服務的情況下收取費用,這是違法的。 她說,舉例而言,收取超過 1000 澳元的麻醉行政費用,卻沒有任何解釋,這可能會被視為「可疑」,因為法律規定消費者必須使用… Read More

14 hours ago

吃力不討好 12年級學生迴避教育專業

12 年級的學生正在迴避教育學位,有大量已開始攻讀教育學位的學生退學,使畢業生人數減少數千人。教師表示,高工作負荷以及學生、家長的不良行為正將他們趕出這個行業。 新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開始攻讀教育學位的學生人數和比率持續下降。2023年,只有11099名新州學生開始攻讀教育學位,佔大學新生的10.46%。而 2020 年則有 15,022 名學生,佔大學新生的 12.54%。 過去 10 年來,在四年內完成本科教育學位的學生人數也大幅下降。 據《悉尼晨鋒報》報導,在 2020 年開始攻讀學位的澳洲本科生中,有 29%… Read More

14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