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莉莉
有一天下午,羅賓看到爸爸來了,一興奮把桌上的積木全劃拉到了地上。羅賓的爸爸開始做的中規中矩,很耐心的告訴羅賓要把地上的東西撿起來,話里自然是帶著「請」字。羅賓那天不知怎麼了,就是不買賬。
正僵在那裡,有一個老師問羅賓周末是不是去爺爺家了,羅賓馬上笑了,說在爺爺的農場看見火雞了。羅賓爸爸順勢接過話頭,問他火雞怎樣從地上啄食,並且示範性的從地上撿起一塊積木挨到嘴邊,放到桌上。羅賓馬上效仿,把地上的積木一塊塊的「啄」到桌上。
撿了約有一半時,羅賓忽然冒出了一句:「大吊車也這樣撿東西。」爸爸馬上響應,說對呀,那你就做個吊車吧。羅賓模仿著吊車的聲音,一隻手臂像機械臂那樣伸展,彎曲,高高興興的把地上的積木全撿了起來。
這父與子的互動,爸爸的應急反應,讓人稱道。父親糾正兒子錯誤的方法里包括了正面教育,隨機應變,因勢利導,舉一反三等。達到了教育目的,還強化了以前所學的知識。堪稱教科書級別的「當面教子」。
一個「教」字真是學問大了。在家長權威日益淡漠的當下,除了要懂得諸如情景轉移,選擇,預告等等各種各樣的教育疏導方法外,怎樣看準時機,藉助外力,說話的態度和方式,都決定著這個「當面教子」是否有效。理論懂了,沒有實踐經驗不行,二者都有了,也不一定次次奏效。
一些朋友認為,像我這樣的人,大部分的職業生涯和教育有關,對自己外孫女這些小錯的管教,應該是易如反掌。就像老子所說的「治大國者如烹小鮮」。但事實上,自己教育的收效也不比女兒,女婿多多少。哪天說話方式對了,詩恩心情大好,她會把不想吃的食物遞給我,並且會說謝謝。其餘時間,照扔不誤,偶爾還有拍桌子捍衛自己扔東西權利的驚人舉動。
誠實的講出這個結果,可能會讓人失望,甚至生出幾分絕望來:既然如此,那我們還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知識和方法嗎?結論又是肯定的,因為誰也不敢放棄這個「教」,拿自己的孩子賭一把,我們也不敢。面對這個活色生香,個性十足的小人兒,非但不敢懈怠,還信心滿滿的定了小目標:一年之內,在結束兩歲第一個叛逆期後,爭取幫她改掉亂扔東西這個壞習慣。
還有一件小事很有意思。詩恩喜歡把小狗的喝水盆掀翻,然後在地板上玩水。平時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對,會去拿塊毛巾過來,嘴裡嘟囔著「擦擦」來彌補。有一天故伎重演後,不知是女兒口氣過於嚴厲,傷了她自尊心,還是什麼別的原因。讓她擦地,就是不聽。先是看著我想找聯盟沒成功,然後就是各種方法對抗,或指東往西,或佯裝聽不見。耗了半個小時,早已過了睡覺時間。女兒換了口氣,讓她把濕了的毛巾放回洗衣房。詩恩一聽,馬上拿著毛巾,蹣跚著繞過廚房,一路送到了洗衣間的筐里。
詩恩睡後,女兒的行為被我稱讚了一番。在我們經常互相揭短調侃的母女關係中,表揚並不多見。這一次,我確實讚賞她在教女的時候的有進有退。尊重理解了小孩子的意願。如果她覺得自己正確,以長者為尊的觀念去壓服,或者控制不住發了脾氣,那將會是兩敗俱傷,徹底的輸了這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