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幸福人才 拒絕「批量製造」 —— JAC Chadstone教育學院校長梁老師專訪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教育,賦予孩子應對這個變化世界的基本技能和心理素質。「我希望從這個學校走出去的學生能成為積極樂觀向上的人,找到自己的閃光點,並將這個點發揮到極致,去做真正有熱情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情。」 當JAC的梁老師(Olivia Liang)說起這番話時,她明亮的眼神中閃爍著憧憬,也許,幫助孩子們成才也正是她自己願意攀登一生的高峰。

梁博士近照

梁老師是JAC Chadstone教育學院的校長,這所學校是墨爾本華人社區一所倍受歡迎的課後輔導學校,包括1 -12 年級強化輔導,私校獎學金、公校精英班、精英公校備考輔導和VCE課程輔導。梁老師看上去書卷氣十足,秀氣的臉龐帶著一抹溫和的微笑。教育似乎是她今生註定的緣分,她從2008年登陸澳洲的時候就開始接觸中小學教育培訓,在La Trobe大學讀博期間,讀的是教育心理學,研究課題是「六年級學生繼續在七年級學習第二語言的信念、動機和行為」。這項研究解釋了家庭的參與、孩子的心理變化與學習行為之間的關聯,不僅僅針對語言的習得,對於其它知識的習得,也是頗有借鑒。

這個博士學位對梁老師來說得之不易,不僅是知識,更是人生歷練——她總共花了8年時間來完成,期間她換了研究課題,又生了兩個孩子,深刻的體會到了各種辛苦。「最難過的時候是,我懷著老二,5天Full-time工作,兩天在大學教書,半夜還要爬起來分析我的博士論文,還要備課,基本上沒有太多睡眠的時間。」然而,她就是靠著一定要堅持下去的信念完成了論文,也在自己人生的考驗中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現在回想以來,那真的是人生中一段無法重來的經歷。如果你咬牙堅持下來了,困難就變成了金子般的寶貴經驗。放棄是很容易的,而堅持是最難的。」

就這樣,梁老師一直在教育領域耕耘不輟,4年前接手了現在這所學校。她真心熱愛教育,享受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每當孩子們考上獎學金或心儀的學校,她比孩子們還要開心。有一次一名學生考到了墨爾本文法學校80%的獎學金,她高興得跳了起來,「哇!太棒了!」而對面的學生和家長反倒一臉淡定。

澳洲式教育vs 中國式教育

好多中國父母把孩子送到澳洲學習,且先不談論學費與生活費,那麼在澳洲的教育體制下,到底怎樣才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呢?

梁老師說,「澳洲學業壓力相對來說要小很多,但家長不能無底線放鬆對孩子的要求,即使沒有太多競爭,也要在自己能力所及範圍內,做到最好。」

「其實考試只是一個契機,相當於打靶射擊時,叩動扳機的一剎那;而之前,卻要做好準備工作:靶子(目標)有沒有明確,子彈有沒有上膛,准心有沒有校正等等。只有萬事具備了,子彈才能百發百中。同樣,孩子在備考獎學金過程中會受益很多,比如寫作水平會有大幅度的提高,數學能力會比同齡學生超前很多,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逐步養成獨立學習的能力,等等。這些提高會對他們將來的學習影響深遠。」

與中國相比,澳洲的教育環境更開放、更多元,學生不是只有學業這一條路可以走,可以多方面自由發展。如果想發展音樂,可以去藝術學院,在音樂方面發展到極致;想發展體育,也有途徑和平台。但古人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習是不容易的,無論你學什麼,想要達到更高的目標都要經過艱苦的、枯燥的訓練。

梁老師說,在這個學校創辦十幾年歷史中,她通過觀察學生們的成長軌跡,發現成才的孩子有一個共同特徵:自律。他們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想要把事情做得出色,對自己的道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不管學什麼、做什麼,對自己做事甚至做人,都有一個很高的規範和標準要求。

因材施教

一位教育學家說過,「衡量一個學校是不是有好的教育理念,不是看它培養出多少傑出的人才,而是看它是否重視每一位學生。」

在中國的學校,人們經常聽到「因材施教」這個詞,但在中國這只是一個理想。而在澳洲的學校,「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正被付諸實施。

在資源充足的學校尤其是私校,老師會在7年級第一天「開放日」的時候把學生分成不同的組。「一位來自一所墨爾本著名女子私校的學生家長說,梁老師你知道嗎,孩子第一天去學校就做了4個小時的考試!而這考試是為了給她們分班的,數學分不同的組,英文分不同的組,其它的科目再分組。」學校給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素材,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課程以符合他們不同的學習需求和認知水平。現在墨爾本大部分私校都盡量做到因材施教;公校中也分為精英學校和精英班,目的就是給優秀的孩子更廣闊的平台和知識。

墨爾本大學一位教授曾做過一個長期的跟蹤研究。研究發現,小學時,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在進入中學7年級後,如果還使用同樣的教材,好學生就落到中等了,下面的學生也會慢慢趕上來,學生的能力就很難再有區分了。梁老師總結說:「澳洲社會是一個良性競爭的環境。我們的教育宗旨是:讓好的孩子更好,被發現,讓他們保持領先、一路領跑;讓中等的孩子奮發向上,在現有基礎上更好的發揮能力;稍微弱一點的孩子快點趕上來,發現自己獨特的閃光點,按照自己的興趣點發展下去。」

家有少年初長成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生理上荷爾蒙分泌過剩,精力也過剩,家長們普遍反映很難管教,「熊孩子叛逆得狗都嫌」,這在9年級的學生身上比較明顯。對此很多私校都不約而同的制定獨特的解決方案。

比如,有一所女子私校就把9年級的女生帶到山上住一年,鍛煉她們吃苦耐勞、團隊合作、以及獨立生存的能力。整個課程安排的非常豐富,除了學習外,學生們還要騎馬、游泳、釣魚、冥想、幾天的負重徒步行走。梁老師發現,當這些女生經過一年訓練,從山上下來後,每個人看起來都變成了很健康、很獨立的個體,心智成熟得也非常快。她們會很篤定未來要走哪個方向,怎麼走。一所赫赫有名的老牌私校也有類似的課程,英國查爾斯王子也曾讀過這個課程。這些男生在山上住滿一年後,看上去更加彬彬有禮,更加珍惜眼前的學習機會,表現出尊重知識、尊重老師以及同學的優良品質。

梁老師建議說,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可能要少說、多做,默默陪伴他們。多組織一些家庭活動,帶他們出去遠足,勞其筋骨、累其體膚,把他們過剩的精力正面的疏導出去之後,面對的就是一個很健康、放鬆的孩子。

這些年,梁老師雖然沒有衝到第一線去教學,但是她經常跟第一線的老師共同商量教學內容和大綱。目前她正在審閱書目、更新材料,因為澳洲的高考大綱每四年一變,她要確保所有的材料都是最新的,跟考試接軌。

「我們要立足教學質量,包括老師的質量、書本的質量,以及把知識有效傳播的質量。」

梁老師希望,所有來參加輔導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無論是知識方面,還是情商、學習動機,甚至怎樣自我完善。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學習只是一件事情。心智上怎樣成熟,怎樣在高壓下調整自己,跌倒了怎麼爬起來,這都是生活的考驗。幫助學生獲得必要的技能和心理素質來應對這些考驗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也是梁老師想要實踐的教育理念。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