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澳大利亞正式宣布:大堡礁嚙齒動物因氣候變化滅絕!

現有數據表明,人類引發的氣候變化是導致珊瑚裸尾鼠滅絕的根本原因。
澳洲事兒

科學家此前一直在警告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或會造成物種滅絕。如今,這個警告可能變成了現實。

18日(周一)澳大利亞正式宣布,大堡礁嚙齒動物已「滅絕」,使其成為第一種由於人類導致的氣候變化而滅絕的哺乳動物。

據每日郵報報道,珊瑚裸尾鼠(Bramble Cay melomy)是一種鼠科嚙齒目哺乳動物,在滅絕之前,它們只生活在昆士蘭州大堡礁北端名為Bramble Cay的珊瑚礁上。

珊瑚礁只有340米長、150米寬,高出水平面只有3米。它們主要以珊瑚礁上的馬齒莧為食。

昆士蘭州的研究人員表示,過去十年來,珊瑚礁上的一個低洼島嶼不斷被海水淹沒,導致大量棲息地喪失,因此「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珊瑚裸尾鼠已經滅絕。

周二,澳大利亞環境部表示已正式將該物種轉移至「滅絕」名單。

這一結果是預料之中的。2014年,研究人員對珊瑚礁展開了廣泛的調查,結果沒有發現一隻珊瑚裸尾鼠。

當年8月和9月,科學家在礁上設下了上百個陷阱、安置了相機,想要統計到底還有多少只珊瑚裸尾鼠,結果卻沒有任何發現。

科學家認為,珊瑚裸尾鼠絕種的原因,幾乎肯定是海水淹沒該低洼沙洲,並在過去10年間,曾多次發生這樣的環境危機,所以導致棲息地大減。

2016年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托雷斯海峽(Torres Strait)地區海平面上升和氣候狀況的現有數據表明,人類引發的氣候變化是導致珊瑚裸尾鼠滅絕的根本原因。

珊瑚裸尾鼠最早在1845年被歐洲人發現,由於當時數量很多,因此被叫做「大老鼠」,還有船員用弓箭射獵珊瑚裸尾鼠作為娛樂活動。

在1998年第一次正式統計時,當地還有近百隻珊瑚裸尾鼠;但在2004年的統計中就僅發現了12隻。最後一次有記錄看見這種動物是在2009年。

全球海平面上升是被關注很久了的環境議題,從1901年到2010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20厘米,這一進程在過去大約需要6000年。

而在1993年到2014年之間,托雷斯海峽附近的海平面上升速度幾乎是全球速度的兩倍。

這種裸尾鼠的滅絕只是氣候變化導致動物滅絕的冰山一角,2015年發表在《科學》的一份報告指出,全球六分之一的物種面臨著因為氣候變化引起的瀕危滅絕。

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美洲這些地區有大量獨特、難以移民到其他地區的物種,所受打擊會更加嚴重。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