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報告由政策發展中心(Centre for Policy Development)近日公布,對新州、維州和昆州1600所學校學生的學業水平進行了衡量。報告的作者,前學校校長Chris Bonnor指出,都市和鄉鎮學校的差距、好學校和壞學校之間的差距在加大之中。
數字顯示,新州高考中的高分生,19%來自最具優勢的學校,維州有24%來自這樣的優勢學校,而在昆州,85%的高分生來自最具優勢的學校。
「我們越來越發現,一些學業成績好的高材生集中在最佔優勢的學校中,而其他學校則止步不前,」報告作者說, 「我們需要更加努力,提高劣勢學校的表現,給予所有學生成為高材生的機會。」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2005/2006年到2016/2017年的10多年間,具有良好家庭經濟、社會背景的學生比例在最具優勢學校中出現了大幅上升,新州增加了13%, 維州8%,昆州6%。相反,在最劣勢的學校註冊的學生中,家境條件不好者的比例也在大幅上升,昆州上升了10%,維州3%,新州9%。兩極分化極其嚴重。
在墨爾本東區的一家公立學校工作了幾十年的陳楊說,「這就是為什麼華人不惜一切地將孩子送入私校,或是打破頭也要擠進成績好的公立學校。」
「這項研究結果與中國國內教育界出現的問題雷同,那就是表現好的學校越來越好,表現差的學校越來越差。」她說。
她還說到一種情況,在一些華人聚集的區,由於華裔家長重視教育,使當地公校的生源有了變化,高考成績變得越來越好。這是學生和學生家長的努力的結果,人為地將普通學校變成了好學校。
而墊底的學校師資也會出問題,很多老師不願意到名聲壞的學校教書。
責任編輯: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