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澳洲】處處溫煦匯暖陽

居住在墨爾本,時常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友善相待,仿如溫煦的日光,那般舒適而讓人開心。良好的文明素質體現在社會交往中,催化出溫馨的正能量。
人在澳洲

一天夜晚,我們熄燈就寢沒幾分鐘,忽聽到家門被叩動。聲雖輕,但在十點多鐘的夜間,叮咚聲脆。我們這幢樓外人不聯繫是進不來的,誰啊?我們不由地緊張。女兒披衣開門,原來是同樓層對門的澳籍夫婦。他們從外頭回家,發現我們家鑰匙還插在門外鎖孔上,特意提醒我們。

居住在墨爾本,時常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友善相待,仿如溫煦的日光,那般舒適而讓人開心。良好的文明素質體現在社會交往中,催化出溫馨的正能量。

比如,我出房門要倒垃圾袋,隔壁鄰居正巧先在樓層垃圾管道房內,他出來後見我等著,便替我拉住會自動關閉的垃圾房門,我趕緊上前,接住。上下電梯時,裡頭的人和你「Hi」點頭招呼,或相互「嫣然」一笑,有時先出電梯門的人還和你道聲「Bye」,儘管和他素昧平生。我英語水準搭僵,和鄰居們以及其他當地人沒什麼交談,然很多人的親切態度令我如沐春風。

「Sorry」是墨爾本人的口頭禪,到哪都聽到。有人要從你身邊借道,會說聲「sorry」,好像他干擾了你,其實可能是你妨礙了他。在商場或什麼地方,無意間兩人身體擦碰,同時向對方致歉。這種情形在中國城市裡過於平常,從人身邊擠過去無需抱歉。

他們彬彬有禮,謙讓客氣的氣度使人想起電影里維多利亞時代的風氣。我喜歡在雅拉河畔信步,遇到跑步者或遛狗人,相互打聲招呼,「Morning」或「How are you today」。有一次我們夫婦和女兒乘坐有軌電車,有人下車後,我和妻坐到兩個空位上,女兒便立到我們身前。緊挨我們座位旁的婦女察覺到我們仨是一家,立即起身讓座,為的是成全我女兒和我們坐在一起。美德的養成靠的是耳濡目染,靠的是潛移默化。

這個世界著名的宜居城市處處體現文明細節,人們注重聲譽,講究誠信。去年底看澳網比賽時,有一個情景印象深刻:坐我前排的小女孩蘋果渣掉到下排座位空隙,媽媽一定要女孩自己下去撿起來,然後放到隨身帶的廢物袋裡。他們樂於助人。新移民胡君坐火車後發現忘了帶手機,向旁邊的人借用手機以便與家人聯繫,得到了陌生人的熱情幫助。一個上海老鄉說起,一次她的包包遺忘在電車上,結果失而復得的事情。

這些事例對當地人而言習以為常司空見慣,對外來初到者不啻受寵若驚喜出望外。以我個人親歷的小事也許還不能夠給一座城市下某種結論,任何社會不會十全十美。我也看到過公交逃票者,看到過據信是吸毒者撿拾地上煙蒂拿起來抽,看到流浪漢蜷縮公園長椅露宿。然而,如同陽光天多於陰雨天,我更多地看到了墨爾本市民那些親切和氣的笑容,那些真心流露的友善,從而讓我衷心認同這個社會環境。

墨爾本人對老人、孩童和殘疾人格外關照。公車、火車上設有殘疾人專座,放置輪椅的空間。廁所都配有方便殘疾人如廁的專間。墨爾本車多,停車是個大問題,我常發現有些停滿車輛的路段還有個空檔,原來那是專為殘疾人提供的。某天,我在電車上給一位剛上來的老婦人讓座,沒想到車廂內兩個中年婦女同聲謝我,而她們並不是那老婦的同伴。體育場上,一隻橄欖球被訓練的人踢出欄杆外,場外一青年還有一孩童分別跑去拾球,青年先得到,但青年把球給了小孩,讓他把球踢進場內。爸爸行路中喜歡讓小女兒騎跨在自己頭上。常見年輕媽媽推著幼兒車,她們是放下了工作來全身心照顧孩子家庭。墨爾本的綠地公園,很多設有鞦韆,父母陪伴子女玩耍,把幼兒推得高高的,晃蕩在天地間。在他們的價值觀中,家庭快樂高於一切。

溫馨禮貌的風氣如花粉傳播,這兒的中國同胞珍惜彼此緣分,傳遞友情。朋友高女士告訴我,她參加了社區教會組織的華人小組,同組成員既談教義心得,也聊家常生活,聚會時帶著各自家裡烹飪的食物,聚餐分享。我們公寓樓的物業經理維克特張來自中國東北,笑容可掬。他熱情組織BBQ野外燒烤活動,讓樓內的幾戶中國老鄉有機會認識,為此小張自掏腰包奉獻了很多食材。前不久電車上,我見一中國老先生用英語主動和其他乘客搭話,看到我後用中文招呼「你好」。他自我介紹說姓林,今年78歲,海南人,來墨爾本已有25年。下車前我和他道別,他高聲答,你年輕,保重身體。這般開朗、樂於和陌生人友好溝通的人在上海街頭難碰到。

大多墨爾本人表情陽光,心態超好。朋友熟人聊天,他們笑聲奔放。曾見到過打扮成聖誕老人的青年不斷邀路人合影,分享快樂。前不久,在某網站組織的由45萬人的投票選舉中,墨爾本入選今年世界最佳旅遊城市前三甲。旅遊地的歷史、自然資源固然重要,而軟實力,即當地人的文明禮貌友善的舉止更吸引遊客。處處溫煦情景,匯成了本地透徹、明媚而獨具魅力的熱烈陽光。讓我們「發送」 笑容給每個人,「複製」快樂到每一天。

 

作者:得歡

推薦閱讀: 人在澳洲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