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我一直非常喜歡這首歌。不但因為它曲調優美,還因為它如歌似泣,訴說了人生的經歷,表達了一個遙遠美好的夢想。而當我的兩個兒子如願以償為了「夢中的橄欖樹」來到澳大利亞後,作為父母的我們先是探親,接著又移居到了這個陌生的城市。
沒有「夢中的橄欖樹」,只為了一份親情,年已古稀的我們,離開了生活工作了幾十年的故土,告別了相處多年的同事,朋友,更舍下了血脈相連的兄弟姐妹,來到這陌生之地,正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覺。每天送著下一代去上班,下下一代去讀書,傍晚就盼著他們回家。白天兩個老人在家裡閑得慌,媳婦知道我們寂寞,就帶我們去圖書館,借閱中文書籍。在Kew圖書館,那一套瓊瑤的作品,讓我借了個遍。能編出這麼多纏綿惻隱,有些雷同,卻各有特色的愛情故事的她,讓我十分敬佩。也無怪引得那些痴男信女為之癲狂。在那裡我也讀到了很多國內想讀又苦於沒時間讀的書。象賈平凹的《廢都》,以及來自香港、台灣等世界各地的中文書。讀書成了我消磨時光、養情逸心的唯一方法。我的生活就像一池靜水,也像一杯涼白開水,平靜、淡然、簡單,但總覺得「缺了點什麼,少了點滋味。」想到在國內有一個朋友圈,一起喝茶聊天,一起登高遊覽。原工作單位還不時組織退休人員外出旅遊,節日團聚。雖說退休了,生活還是豐富多彩,而這裡……無怪有人說:「來澳洲生活,地廣人稀,各家各戶很少來往,出門也遇不到幾個人,猶如生活在窮鄉僻壤,沒人講話,寂寞呀!」
知道久坐對身體不好,獨處於情緒無益,我開始走出家門。附近有個小公園,早晨散步時,我發現裡面有不少華人在亭子里做操,他們熱情地和我打招呼,並邀請我一起參加。原來都是住在附近的老年華人,近二十年來,他們堅持相約在此打《六通拳》。拳打完了就圍坐在一起,聊天的聊天,看報的看報。大家還給這個小公園起了個又好聽又有詩意的中文名字——「蘆花園」。從此,到「蘆花園」做操,就成了我的必修課。不管春夏秋冬,即使颳風下雨,我都會來這裡。在這裡,我享受著澳大利亞特有的潔凈空氣,和煦的陽光,更享受那暖暖的友情。為了記載這一切,三年前,我們中的一員,寫信向市政廳申請,獲得批准後,在公園裡栽了一棵紀念樹。看著小樹慢慢長大,婆娑有姿。我們的操繼續,我們的話不斷,我們的情更濃,我們的心更近。前年,我們還建了一個微信群,不見面也能互通消息,共享資源。這是我來墨爾本後結交的第一批朋友,也是在這陌生之地最交心的摯友。
在他們的指點下,我知道附近還有兩個華人社團。那是經政府核准,並獲得政府資助的群眾組織。一個是「Kew華人之家」,一個是「東區華人聯誼會」。只要繳納一點會費,成為會員,就可以參加活動。在那裡我交到了更多的朋友,也參加了更豐富的活動。那裡有最有中國特色的博弈遊戲——叉麻將。那是一批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一批人的最愛。那裡有中國長盛不衰的國球——打乒乓,彼此不僅可以切磋球藝,還有教練指導。另外還有烹飪小組,溫馨廚房,還有大家喜愛的書法小組……每逢端午、中秋、新年等中國節日,就會舉行慶祝大會。大家身穿盛裝,盡情歡樂。春秋兩季,還會組織大家一日游。一開始我在那裡學習英語,學習電腦,後來迷上了跳廣場舞,孜孜不倦地學新舞,反覆鑽研地跳舊舞,還穿上演出服登台表演。最近我又愛上了「佳木斯快樂舞步健身操」。那裡還有行家教太極拳、太極扇、太極劍。看到他們舉重若輕的步法,身如飛燕的造型,又引得我心動欲試。最可喜的是那裡有個「銀髮聊天小組」,不喜歡活動的老伴,也找到了用武之地。這是個藏龍卧虎之地,來自國內四面八方,從事著各種職業的人聚在一起,真是群雄相會,如今雖已退休,解甲還鄉,洗盡鉛華,返撲回真,但胸中都有大見識、大智慧。如今猶如兄弟姐妹般圍坐一起,打開話盒子,海闊天空、天南地北、博古說今、論中講外,一聊就是一個上午。我們夫婦倆在這兒盡情釋放,給快樂添分,給健康加油。這是個讓我年輕,讓我增添活力的地方。
更令人驚喜的是我在Kew區鄰里中心(Kew neighbourhood Learning Centre)找到了每星期活動一次的一個中文活動小組。聽說是由前前前任的經理——一個徹徹底底的外國人和幾位華人先驅創辦的。在這個官辦的機構中,經理、工作人員已幾經更替,但活動一直繼續著。他們特地聘用了專職的、又會英語又會中文的工作人員帶領我們。她經常根據我們共同關心的內容,邀請一些專業人員來作講座。像冠心病、家庭消防常識、老年人的福利等等。這裡還組織我們外出活動,去市政廳參加管風琴音樂會,看攝影展覽,去逛專門種植澳洲植物的公園,還準備了蛋糕為我們慶祝生日。這裡開設了許多課程,參加活動的以西人為主,聖誕就是我們與之同樂的大節日。他們會準備很多西點,我們也會拿出餃子、春卷,中西交流,其樂融融。我覺得這裡就是一個大課堂,讓我了解新事物,吸取新知識,而令我最感動的是西人工作人員的親切友好。雖然語言不通,但簡短的招呼、和靄的笑容讓我感到溫暖,也讓我開拓眼界,領略一下主流社會。這是個暖心的地方,無怪年逾九十,腿腳不便,有的推著輪椅,有的叫兒女開車接送,也前來參加。說出來嚇你一跳。這個小組的平均年齡是八十多歲。
我本不是個善於交際的人,與人相處總覺得不善言辭。在國內就信奉「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則。再加上這兒流行的上海話、廣東話都不會,普通話也說不準,來澳時又聽說這裡的人不喜歡串門,上門拜訪得預約,又聽說交談時年齡、職業、家庭都是別人的隱私,不能輕易提及,總覺得禁忌很多,所以把自己封閉了很長時間。但一旦走出家門,發現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華人很多,活動地方也很多,聽說墨爾本華人社團就有千個以上。像「蘆花園」一樣,星羅棋布的公園裡,晨練的人更是數不勝數。只要你願意,朋友有的是,活動多得很,正是「莫愁前路無故人,西出陽關有知已」。墨爾本決不是一個「友情沙漠」,如今的我忙得很。孩子們笑我也是上班的一族。寂寞、孤獨早已離我而去。前些年Kew鄰里中心,編了一本小冊子——《心路歷程》,裡面收錄了我三篇文章。後來又將我亂塗瞎畫的國畫作品陳列出來。我一個學理科的人,退休後,破天荒地做了這些文縐縐的事。有了這樣的平台,有了朋友的稱讚,我真是心滿意足。如今我的生活豐富、多彩、充實。我什至覺得這樣的生活面,勝過國內。我高興,我慶幸,在這裡,年邁的我找到了「夢中的橄欖樹」,過上了我想要的幸福的退休生活。
作者:無師
推薦閱讀: 人在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