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80年過去了,澳洲人的聖誕經歷了怎樣的滄海桑田?

希望澳大利亞的聖誕節,一直象從前一樣,傳承人性至善的聖誕精神,那就是付出愛,關心彼此,散播希望與光明。

1937年聖誕節前夕的一個晚上,3KZ的電台播音員Norman Banks先生下班回家,當他走在路上,經過一戶人家時,透過窗戶看到一個女人,她孤獨地坐在沙發上,在燭光籠罩下,聽著收音機里的聖誕頌歌。

「這實在是個很奇異的感覺,聖誕節里,一個人可以在燭光下聽收音機,享受聖誕氣氛。你說她孤單嗎?可當時那位女上的臉上滿溢的幸福表情,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Norman Banks說。

這個難忘的經歷給Norman Banks先生帶來了靈感,他在1938年創辦了第一次燭光頌歌(Carols by Candlelight)活動,當時是在墨爾本的亞歷山德拉花園舉行。

數千家庭在草坪上點燃燭火,父母、孩子、家人、朋友一起觀賞著現場的芭蕾舞表演,等待聖誕老人出現。

從那一年起,燭光頌歌活動一直是墨爾本聖誕節日祝活動的一部分。這麼多年過去了,參加活動的人們也已經換了幾代,而這個活動的起點已經挪到了悉尼,但直到今天,這個活動仍然是澳洲人慶祝聖誕的獨特方式。

事實上,這個活動的目的不只是慶祝聖誕,同時也為Vision Australia(當時叫做皇家維多利亞盲人學院)籌集資金,為澳洲的盲人或低視力兒童的照顧和教育提供幫助。

到了1950年,澳大利亞剛剛走過了經濟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墨爾本再次以盛大的燭光頌歌活動慶祝聖誕節,人們充滿信心地準備迎接20世紀的後半部分。

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恐怖氣氛已經過去,戰後的墨爾本開始繁榮起來。嬰兒潮開始在整個澳洲蔓延,澳洲人期待著自己的城市能在國際舞台上亮相,當年的聖誕節活動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繁華與熱鬧。

除了文藝活動和表演,購物始終都是澳洲人喜歡的歡慶聖誕的方式。在1950年,墨爾本的Bourke St就出現了多家大百貨商店,熱鬧程度不輸現在。

掛在Foy商場大樓外的聖誕老人雕像是當年最有名的標誌,它穿著紅色衣帽,有濃密的白鬍子,朝向墨爾本當時最繁忙的十字路口,吸引了無數人前往。

在二戰後期,Foy也開始在商店的屋頂上舉辦聖誕節」嘉年華」,設有遊樂設施,小馬,動物園等的項目,很受家庭歡迎。

在Bourke St街的另一頭,是至今還存在的Myer,Myer不僅在街道上舉辦了聖誕嘉年華,還從1956年起推出一個聖誕活動景點,也發展成了墨爾本人承傳下來的聖誕活動。

美麗的櫥窗裝飾可以說是Myer送給墨爾本的聖誕禮物。1956年11月,正值當年的奧運會期間,Myer的第一個聖誕櫥窗,也是澳洲第一個聖誕節主題櫥窗正式亮相。裡面除了聖誕老人以外,還有顯眼的奧運主題,以一個電視屏幕的形式呈現。這是因為為了能轉播1956年奧運,電視節目首次在墨爾本播出。

在1950年的維州周邊地區,郊區和城鎮的主要街道都裝飾著簡單而熱鬧的聖誕彩旗,在某些地方還會舉辦燈光秀,人們在街道上掛上彩色燈泡,以鋸齒形的圖案串起來,或許跟今天墨爾本街頭的燈光秀相比,那時的聖誕燈火遜色許多,但是這些溫暖的聖誕燈光,成為墨爾本幾代人心中的溫馨回憶。

1958年的聖誕節,還發生了一件對老一輩的墨爾本人獨具意義的大事,澳洲第一棟」摩天大樓」在墨爾本正式完工,高度81米。當時The Age的舊報紙有一張「從我們最高的辦公大樓來看縮小的城市」的照片。

這棟19層的大樓當時叫做ICI House,現在被稱為Orica House。全玻璃帷幕的外觀、「現代化」的電梯設施、以及整棟棟樓的冷氣裝置都可謂當時的劃時代標誌。

雖然今天在墨爾本林立的高樓大廈之間,這棟大樓難免失色很多。但對於那個年代的墨爾本人,突然間看見這一棟」龐然大物」那份欣喜與期盼不言而喻。當時的澳洲人都認為,這棟大樓是送給全澳洲人的一份聖誕禮物。

當年的孩子已經長大,或許抱著孫兒走在自己曾經走過的地方,澳洲的聖誕依然有夏天的溫熱,各種慶祝活動仍然熱鬧喧囂,商場購物的人們越來越多。

但希望澳大利亞的聖誕節,一直象從前一樣,傳承人性至善的聖誕精神,那就是付出愛,關心彼此,散播希望與光明。

希望孩子們,包括大人們,一直相信,守住善良和美好,就會得到神的守護和眷顧。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8年12月19日 17:05

Recent Posts

零售業工人普遍遭到暴力攻擊

安全錄像曝光了令人震驚的現象,針對快餐和零售業工人的暴力行為正在不斷升級。 Read More

12 hours ago

2024年澳電動車銷量將達11萬輛

澳洲電動車理事會(EVC)的最新報告顯示,澳洲電動車市場在2024年呈現穩定增長,預計全年銷量將達到11萬輛。 Read More

12 hours ago

對兒童有風險 Dusk 召回聖誕蠟燭

受歡迎的家居用品零售商 Dusk 正在召回其聖誕主題蠟燭,原因是人們擔心這些蠟燭可能對兒童造成致命風險。 Read More

16 hours ago

給澳大利亞學生下毒 台灣女子被控謀殺未遂

台灣一名楊姓女子涉嫌毒害來自昆士蘭州的一名學生,日前,被控謀殺未遂。 Read More

16 hours ago

華人兒童服裝店剝削工人 被重罰510萬

兒童服裝店Blue Sky Kids Land 及其兩名董事 Guo Dong Gu (顧)和他的妻子 Fei Rong Yang(楊) 因剝削四名中國移民、妨礙公平工作局的檢查而被罰款 510 多萬澳元。 Read More

16 hours ago

論如何學好中國傳統文化(七)

更新於 :2024-12-19 01:50 文/清簫   今天繼續講《古文辭類纂》。上期講了姚鼐在此書序目中所謂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這是序目里最關鍵的部份。下面我會結合該序目以及不同文體的範文,帶大家一起欣賞古文,提升鑒賞與寫作水平。古文有些寫法在現代依然不過時,取決於學者怎樣運用。希望能幫到大家。 《古文辭類纂》序目最關鍵的一段是:「凡文之體類十三,而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學者之於古人,必始而遇其粗,中而遇其精,終則御其精者而遺其粗者。」一是簡介古文分類,二是概述構成一篇文章的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現在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此書的13個文體類別: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記、箴銘、頌讚、辭賦、哀祭。這13類文體或許乍看難以理解,我們不妨進一步歸納,其實可以歸為三大類: 1、說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 2、記事(傳狀、碑誌、雜記) 3、抒情(箴銘、頌讚、辭賦、哀祭) 這樣是不是更加簡單清晰了?論辨、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之文以理為主;傳狀、碑誌、雜記以事為主;箴銘、頌讚、辭賦、哀祭主寫情。透過姚鼐所列文體的順序,可知他認為學文應當先學議論文,後學敘事文,最後學對辭藻精美要求較高的抒情文。我們試分析他如此安排的原因:無論是否能成為文學家,都要條理清晰,明辨是非,所以議論文是基礎。記事文比議論文稍難一點,比如給一個人作傳,或寫墓志銘,至少要對此人的生平全面了解,並在諸多大小事中取捨,挑出最重要的事,且次序嚴謹,還要真實,所以很考驗功底。至於頌讚、辭賦、哀祭等重在抒情的文體,寫作難度更大,但即使寫得不好也沒關係,至少前面已經學會寫最重要的議論文和記事文。   (圖:Adobe Stock) 再來看《古文辭類纂》所選文章的朝代比例。其中,先秦文佔11%;兩漢文佔20%;六朝文佔1%;唐宋文佔59%;明文佔5%;清文佔4%。唐宋文比例最大,在唐宋文中,大多數都是八大家的作品,即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的文章。而六朝文比例最小。上期介紹過「桐城三祖」的文學觀,結合上期內容,各位想必不會對上述比例感到意外。… Read More

16 hou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