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GU的「雄心指數」(Ambition Index),53%的澳大利亞人(約900萬人)曾在過去5年中想過開辦自己的生意,但大多都不會將這一夢想付諸現實,只有10%的人會在未來2年內創業。
數字還顯示,34%的澳大利亞人感到他們無力將夢想變為現實。44%的澳大利亞人說他們因為擔心失敗而放棄夢想。
65%的受訪者說他們每周只拿出不到10小時用於實現他們的志向,還有27%的人說他們不會為夢想付出任何努力……
相反,在澳大利亞的華人中,敢於創業的人士還真不少。
一、
王燕君在2001年在華人聚居的Doncaster區開辦了一間早教中心。
王燕君在中國當過幼兒教師,時年28歲的她,因為給兒子找託兒所時要等很長的時間,於是在丈夫的鼓勵下,決定開辦早教中心。
新移民來到澳大利亞,對於各種規範和商業文化很不了解。這樣一來他們的想法和做法與現實情況很容易脫節。王燕君說,「在我計劃開早教中心的時候,很多澳洲人都勸我不要,他們曾告訴我這有多難、多難。別人的想法很多。這就需要堅持你的想法。不要因為別人的意見而改變你的初衷。這個很重要。」而在這18年來,她也有太多次想過放棄,因為確實碰到過很多困難。
王燕君認為澳大利亞的華人有著創業、自己開辦小生意的優勢,「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他們與我們那時候相比,更有錢、更年輕,華人大多不希望給別人打工,就希望在這裡有一份自己的事業,不用看別人的臉色。」
二、
王瀟路是在2016年12月時才決定創業的。他開辦的熊貓視覺公司,將高端私人定製旅遊和攝影、攝像結合在了一起。
他在剛開始時,做過一些市場調研。調查的數據顯示,大多數在澳大利亞做攝影、攝像的生意只是針對本地人,而且價格競爭也很厲害。並沒有考慮到來自中國高端遊客的需求。
「我們做的線路都是自己開創的特殊線路,更深入的遊玩澳洲,越野、狩獵、海釣,和有資質的機構及俱樂部合作,辦理好相關手續,然後帶著客人去玩。深入旅遊把客人的安全放在首位,開開心心的來,開開心心的回去。最後還能有高質量的照片和視頻記錄送給客人。」
王瀟路認為華人創業的比例也許比澳大利亞人要高一些。「我覺得澳大利亞人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裡面,沒有過生活的危機感。而我們這些外來移民,想在一片嶄新的土地上紮根的話,需要付出比澳大利亞人更多的努力才行。」
三、
丹尼爾・梁(Daniel Liang,音譯)也是在2016年創業的,他在新南威爾士大學讀書時,就創建了他的網上售票公司Get。這個平台將網上售票與社交媒體結合在了一起。
「我在大學擔任一個學生組織主席的時候,每年都要為活動售票著急。因為我只能在最後一刻看到會有多少人參加活動。」
他於是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將購票與社媒結合在一起。在社媒朋友圈傳播買票者信息,一方面簡化了買票程序,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推廣的作用。
梁是第二代華裔。他出生在悉尼,父母是30多年前從上海移民到澳大利亞的。
「一開始一切都很困難,初創一個企業,你可能從第一天就遇到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也急需解決。你會面對錢不夠、人不夠、知識不夠的情況。我本人很年輕,我連如何管理人都不懂。這樣就需要很快地學習。」
「重要的是你需要敢於向前走。不要畏懼。現在的世界變化莫測,你需要大膽一些,抓住機遇。」梁說。
他說也許很多人會負面看待創業這件事情,但是你要看到支持你的那2%的人。很多華裔家長會讓孩子學醫、學金融,以求得到一份穩定工作。「但世界變化很快,那些曾被人們認為穩定的工作將來可能就沒有那麼穩定了。」他說。
他還建議,華人應該深入經營一種生意,把它做好、做大、做強。
數字顯示澳大利亞小生意存活率三年內不到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