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極為重視家庭教育,也是唯一把父母教養兒童的義務明文寫入憲法的國家。比起傳授知識,德國人更注重傳授技能,注重培養孩子一生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德國人看來,品德、人格、好的習慣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訓導的,是從小讓孩子在心靈深處種下懂得的因,才能收穫獲得的果。 「如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是每個德國家庭教育的第一課。
記得很小的時候,父親從德國出差回來,帶回來一個音樂盒。這個小玩意兒放在我手上的那一刻,我驚呆了——比我的小手指甲蓋兒還小的齒輪,緊緊地咬合在一起,每個邊緣都無比光滑整齊,就像一個微縮的精密儀器。扭動發條,流水般的音樂淙淙地流了出來(後來我才知道,那是莫札特的《小步舞曲》),天籟一般。從那一刻開始,德國,這個遠在千里之外的國家的名字,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里。
十多年後,我考入了北大德語系,再後來,我真的踏上了這片孕育了無數奇蹟的土地——璀璨群星般的哲學家與科學家,品質一流的產品和設計,引領整個歐洲的強大經濟實力……但在德留學三年,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兩次世界大戰都由德國而起,而事後德國人依然在全球受到普遍尊重,為什麼全球各國似乎對德國人過於「寬容」?而留學的後期,我和一個德國家庭生活在一起,而通過與他們的接觸,我也終於找到讓我醍醐灌頂的答案。
當時我還沒有結婚,對怎麼帶孩子也沒有概念。剛開始,在我眼裡德國人帶孩子特別隨意,孩子愛爬哪爬哪,愛吃土吃土,完全不管。但這些都是表面的,後來我對德國的家庭教育改變了看法。
德國人極為重視家庭教育,也是唯一把父母教養兒童的義務明文寫入憲法的國家。比起傳授知識,德國人更注重傳授技能,注重培養孩子一生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育在德國家庭教育中體現在很多方面。我們可以清晰地找到德國的國民素質普遍較高的原因:好的教育培養好的習慣,好的習慣影響孩子的一生。
一、閱讀塑造了強大的民族
全世界圖書中有12%的語種是德語,而德國的人口僅佔世界人口的1.2%。德國也是全世界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家,在柏林,每平均1.7萬人就有一家書店,而這麼密集的書店裡卻永遠不缺讀者。
去過德國的,你會發現,在機場候機、在地鐵上,玩手機的德國人很少,不管大人還是孩子,手裡經常拿著本書看,還通常是有一定厚度的書本。就算是五六歲的孩子,通常手裡也會拿著繪本,安安靜靜地閱讀。德國人很少看電子書,電子書的佔有率至今仍然很低。他們的書店裡和家裡都有大量的印刷書籍,給孩子看的書更是品種豐富。
在德國的公共場所,你看不到喧鬧、喊叫的孩子,安靜讀書的是大多數。在德國,從家庭到學校甚至到整個社會,都很鼓勵孩子閱讀,那裡的公共場所,包括大型活動場所,都會辟出一個安靜的角落提供書給孩子讀。
德國不主張「學前教育」,不準教孩子學數學、認字母,但卻鼓勵家長陪伴孩子們閱讀。我的房東先生說,他從幾個孩子剛出生就開始給他們讀書。他還經常把書作為禮物送給孩子們,用他的話說: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愛書的孩子永遠不會寂寞。
二、健全的人格是鍛造邏輯
德國人的很多好習慣是家庭教育的結果,比如嚴謹、守規則、守信用、有公德。在德國,有一大套和兒童教育有關的繪本,書店裡到處都是,德國孩子幾乎都看過。它用一個個暖暖的故事,來教孩子形成健全的性格、培養好的習慣和好的品德,也來教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承諾:A Promise Is a Promise
德國有句諺語——Ein Mann, einWort(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承諾」被德國人看的很重,人不能輕易許諾,許諾後就要遵守約定,答應過的事,就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好。在德國生活,恐怕遇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Termin(預約)了,看醫生要Termin,約老師見面要Termin,去管理部門辦事也要Termin,而Termin定下的日期,雙方都會嚴格遵守,即使有更改,也會提前告知。
這種重視承諾的品質,就是德國文化中的「契約精神」。對父母、對同伴,對同事、朋友,哪怕是陌生人,都是如此,這成就了全球對德國品牌的信任。
合作:One for all-All for one
這套繪本中的一本,書名就叫作《One for all-All for one》。講的是一隻腿腳不太好的小老鼠,想去闖蕩外面的世界,在路上遇到了不少的阻礙,但也收穫了不少的朋友,每個朋友都不完美卻都各有所長,他們齊心協力完成了很多無法獨自完成的事情。這是一本很典型的德國教育繪本,它講的是一個簡單卻沒法人人做到的道理——「Weralleinearbeitet , addiert. Werzusammenarbeitet, multipliziert.」(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教給孩子認識合作的力量。
在德國留學期間我發現,德國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真的非常強大,這也是許多中國學生來德之後,感到不大習慣的原因之一—— 中國留學生更習慣自己躲進小樓成一統,德國學生則不是這樣,他們非常習慣並善於團隊合作。
研讀一本小說的時候,老師會布置讀書報告,而這個報告,常常是要求幾個學生一起完成的。比如一個人負責查找作家生平,另一個人則負責梳理小說的脈絡,這樣幾個人一起,互相幫助磨合,做出一份體例完整的報告。
我想,這種團隊精神,應該也是德國足球與德國製造「戰無不勝」的原因吧,綠茵場上的德國隊,分工明晰的德國工廠,每個人都恪守本分,做好自己的崗位,團隊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
公德心:A ball for all
德國對公德心的教育是從孩子抓起的,為的就是培養「與社會和諧相處」「有公德」「能幫助他人」的人。在德國,除了家庭教育層面,還有社會教育層面的作用,每個公民都有義務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負一份責任,這個下一代不只指自己的孩子,而是社會所有的孩子。
在德國,你絕對看不到車輛橫衝直撞、雜物佔領走廊的情況,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恪守社會公德,在做自己事情的時候,努力不去打擾別人。每個人的家門口都收拾得乾乾淨淨,到了下雪的時候,鄰里之間輪班掃雪,為大家開闢道路,彷彿這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而車輛上路後,見到行人總是提前減速,偶爾還會停下來,伸手示意讓行人先走……每個人自覺規劃好自己的疆界,相互之間都有100%的安全感。
同情心:
德國有很多繪本,裡面出現的小動物或者主人翁以及配角,並不是完整健康的,他們中的很多,或多或少地有點問題或是殘疾,這種人物設定在國產繪本中是沒有的。而事實上在德國,老人摔倒一定會有人來幫忙,遇到殘疾人時,會有人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助,遇到困難時,也一定會有來自陌生人的溫暖。
一個凌晨,下著雨,我一個人從柏林到海德堡,和當地的同學失去了聯繫,就是在路上的一位年近60歲的老先生,給我傘,幫我找酒店,還默默地幫我付了房錢。如果問我德國繪本最特別之處、或是最讓我讚賞之處是什麼,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無差別的同情心。
此外,比如規則、比如擔當、比如給予、比如嚴謹、比如禮儀、比如堅持、比如見解獨立、比如自我認知,都是這套書中每一本書的要點,也是德國家庭教育的各個要點。
三、父母的陪伴勝過一切教育
網上經常看到「德國禁止學前教育」這種說法。其實,德國不是沒有學前教育,德國人對「學」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學」的內容與我們不同。
德國當然也有幼稚園,幼稚園通常每天只上半天課,當然了,這也是在德國「教育假」的支持下才得以實現。
幼稚園老師會教孩子們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何遵守交通規則,在公共場合不可大聲說話,甚至會對他們進行如何做垃圾分類等遵守社會秩序的教育。
德國人認為,在孩子的嬰幼兒時期,父母與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的情感關係是孩子人格完整、心智健全的基礎。
在德國人的心中,家庭的地位很高。大多數德國家庭都有家庭日,父母會全身心的陪伴孩子。他們陪孩子散步、玩耍,一起騎著車去野外…… 而德國父母的陪伴並不只是陪孩子玩,教孩子規則,教孩子整理房間,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都是陪伴的一部分。所以6歲的孩子就已經有很強的自理能力了。
「一個國家的繁榮,取決於她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對一個國家而言如此,對每個孩子而言,這段話同樣適用。
精良的工業製造、美輪美奐的藝術設計、首屈一指的現代醫療,愛因斯坦、倫琴、馬克思、黑格爾、尼采、歌德……德國的世界名人群星璀璨,史上獲得諾貝爾獎的德國人多達102人。在德國人看來,品德、人格、好的習慣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訓導的,是從小讓孩子在心靈深處種下懂得的因,才能收穫獲得的果。 「如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是每個德國家庭教育的第一課。
文/ 德國優才計劃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18年12月1日 16:44
有時候,我們渴望一場遠離塵囂的旅行,不必是跨越千山萬水的跋涉,而是一次恰到好處的逃離,短暫地隱入寧靜的世界,讓身心重新與自然共鳴。悉尼附近僅一小時車程,Berowra Waters Glasshouse 就藏身於這片如詩如畫的水域之中。這裡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只有山巒的沉靜與水光的柔和,一場真正的世外桃源之旅,由此開啟。 Berowra Waters Glass House。(圖:曉宇) Berowra Waters Glasshouse,這座三層高的玻璃屋,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 Berowra Waters 的青山碧水之間。它以極簡而優雅的現代設計,讓自然成為主角——透過落地窗,綠意盎然的山林與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輝映,而夜晚,漫天繁星彷彿觸手可及,讓人沉醉於大自然的懷抱。 Berowra… Read More
當夜幕降臨,悉尼海港的微風輕拂,遠處的歌劇院與海港大橋在燈光映襯下流光溢彩。一年一度的 Handa Opera on Sydney Harbour 再次點亮城市夜空,而今年登場的《Guys & Dolls》,更是在這片星空下,掀起了一場屬於黃金時代百老匯的狂歡。 Guys & Dolls。(圖:Carlita Sari) 這部斬獲無數獎項的經典音樂劇,以其幽默風趣的劇情、活力四射的歌舞、朗朗上口的旋律征服了全球觀眾。而在悉尼港的露天劇場,它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壯麗的舞台、絕佳的演員陣容、現場管弦樂隊,以及那場貫穿上半場的煙花秀,彷彿將觀眾一秒帶入五光十色的 1950… Read More
在這個即將到來的復活節假期,一場閃耀的奇幻之旅即將在悉尼掀起狂潮。劉易斯·卡羅爾的經典之作《愛麗絲夢遊仙境》將在皇家植物園中奏響華美序曲,由著名導演Glenn Elston操刀,從4月12日至27日,將觀眾帶入一個無比神奇的夢幻世界。 這部《愛麗絲夢遊仙境》不僅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次令人陶醉的視聽盛宴。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能在這個奇幻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樂趣,享受一次心靈的洗禮與放飛。 ALICE IN WONDERLAND。(圖:提供) 演出將觀眾帶入一段穿越夢幻之門的旅程,跟隨著愛麗絲一同探索那個神奇的世界。你將見到那個總是匆匆忙忙的白兔,它帶你穿越時空,進入一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世界。你將遇到那些愛唱歌的小鳥,它們將引領你進入一個歡快的歌舞樂園;你將遇到公爵夫人和她那瘋狂的廚師,以及總能讓你莞爾一笑的柴郡貓。演出中還有那個傳說中的魔幻茶會,讓你陶醉其中,盡情享受那份無與倫比的美好。 ALICE IN WONDERLAND。(圖:提供) 演出地點位於悉尼皇家植物園的先驅園(Pioneer Garden)。時間從4月12日持續到27日有多場演出。 除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劇情,觀眾還可以參與到歌舞和互動遊戲中,與演員們一起共度愉快的時光。在這裡,每一個觀眾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盡情沉浸在這個充滿奇幻色彩的世界中。 ALICE IN… Read More
你知道嗎,澳大利亞有一個隱秘的水上天堂,大多數人還不知道它的存在,這就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堪稱水上仙境的阿蓋爾湖(Lake Argyl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