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勤奮更能決定人生的是複利思維(二)知識複利

澳洲財經

複利思維可以用來思考人生,而不僅僅是財富積累。

李笑來當了7年的新東方英語老師,堅持每天雷打不動看2個小時書。 2016年12月份,他在某一專欄中分享了自己學到的知識。

你知道這個專欄最後賣了多少份? 105,866份,營業額2000多萬,不到5個月的時間。

去年,電視劇《歡樂頌2》大火,安迪作為職業精英的形象深入人心。她最突出的一個特徵就是,每天都要看2小時書,不管再晚,必須至少看2個小時。

歡樂頌5個女主角裡面,也就安迪有看書的鏡頭。

日積月累幾十年,同樣的年齡,無論是在氣質、認知格局和收入方面,安迪都都比樊勝美高出太多。

也許你會覺得,安迪是虛擬的,李笑來離自己太遠。

那來說說雷海為吧,一個外賣小哥,在今年的中國詩詞大會上擊敗北大碩士,成為年度冠軍。

外賣小哥擊敗北大碩士,某種程度上算成功了吧。

人們一定會認為,他們背後付出的辛酸,是常人無法想像的。但記者問雷海為:「你每天的作息時間是怎樣的啊?哪有時間看詩詞呢?」

雷海為說:

「不管工作和生活多麼忙碌,時間擠一擠還是有的。送外賣其實有很多碎片化的時間,這些時間用來背詩詞是比較合適的。

比如在商家等餐的時候、在路上等紅燈的時候。這些時間都可以拿來背詩,下午兩點半到四點半這段時間,我回到住處換過電瓶,吃過午飯,有那麼一個多鐘頭的時間。這個時間相對充足,就可以坐下來好好讀幾首詩詞。 」

你看,等餐、等紅燈、回到住處換電瓶休息的時候,背個把小時詩詞。

辛苦嗎?好像也沒有到挑燈夜戰的地步。辛酸嗎?和你等紅燈、坐地鐵看手機,其實是一樣的。

正是這日積月累的一個小時閱讀,一個外賣小哥擊敗了一名北大碩士。

這就是複利的力量。

董卿說:「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時刻給你回報。」

所謂知識複利,就是:

新知識不斷成為下一次思考素材的積累,從而讓知識能夠不斷以「複利」速度快速迭代。

Z:\619-20181103\Final\B Section\B12\16924232-469f63b47acf50ed4d0aa1e8d52da226 (1).jpg

健康複利

連續40年沒有生病,連基本的感冒都沒有,做到這樣,難嗎?我一開始以為,難。

如果讓我做到連續1年不生病,可能還可以。但連續40年不生病,連基本的感冒都沒有。難,真的很難。

後來,我看到了張全通的故事:

一個76歲的老人,和其他年逾古稀的老人不一樣,首先看起來就不像70多歲的。一身肌肉,雖然不是渾身大塊頭,但皮膚沒有鬆弛,身體贅肉很少。

更重要的是,張全通對記者說:

「我從30歲之後,就從來沒生過病,連基本的感冒都沒有。」

怎麼做到的呢?每天堅持慢跑2公里,游泳半個小時,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

「只要海水沒有結冰,再冷我都不怕,別人穿著棉襖,我只穿一條泳褲,到海里就跳下去。」

從31歲開始,整整堅持了46年。這樣的堅持帶來的回報就是:

他的身體素質和樣貌,看起來比同齡人要年輕20歲。

健康也是有複利的,你今天多鍛練20分鐘,身體就能得到一分的鍛練,反過來就能促進你明天的工作和鍛練。

其實要身體健康真的不難,一日三餐正常吃,別熬夜,作息規律,每天堅持慢跑和鍛練半小時,難嗎?不難,用點心都能做到。

一直堅持,身體就會給你回報。

人脈複利

人脈也是一個複利模型。尤其是在社交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

職場上有一個說法,叫做「情感銀行」。

今天,你損害了一個朋友的利益,就是從「情感銀行」中取了錢;今天,你和朋友合作共贏,即是往「情感銀行」中存了錢。

「情感銀行」其實就是你的人脈資源,一個人「情感銀行」中的存儲越多,意味著人脈資源越豐富。

簡單來說,一個天天需要麻煩同事的人,和一個天天能給同事帶來幫助的人,在公司同事群中留下的形象一定是不一樣的。

人際關係大師斯蒂芬‧傑姆提出「微笑原則」:

每天早上上班,對每一個同事微笑,一年後,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你的微笑所傳遞之人,又會把對你的好印象擴散出去,並在行為上反饋給你。

例如,在與你共事時更加積極,對你的工作更加包容等等。這些反饋會促使你更喜歡微笑待人。

人脈複利的最終回報是,你將會在人群中擁有自己的形象,以至於每當有人提起你,立刻會有人附和說:「他可真不錯啊!」

來源:金融界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