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澳洲】抱抱與親親

澳洲生活

自從踏上澳洲的土地以後,我就被清新的空氣所吸引,加上風土人情的不同,我有很大的感觸。記得第一次到澳洲朋友家去拜訪,一見面就來個抱抱,告別時,不但抱抱還加上親親。心中微微一震,感慨不已。

小時候,父母也常常將小孩抱抱加親親,然而曾幾何時,我們都把這表達情感的動作給忘了。我們自稱為禮義之邦,講究禮節,但是我們的表達僅限於握手,而且我們又有一個禁忌:男女授受不親。親親抱抱是做父母的特權,他們把小孩當成寶貝似的疼愛,因此親親抱抱只存在嬰兒及上學前的這段期間。上了小學後父母認為你已經長大了,可以自立從此不再親親抱抱,而代以叮嚀囑付為關懷。身為長姐的我就替父母承擔了照顧弟妹的責任,因此對弟妹們我也有權利親親抱抱,一直到我上了初中。

抱抱與親親如今已成為青年男女的特權,當街摟摟抱抱,大家伺空見慣、不以為意。人在澳洲拜訪左鄰右舍,先來一個抱抱親親然後坐下來暢聊;當孫子回家,他們也是來個親親抱抱加上一句親愛的,再開始閑聊。我覺得這樣子沒有距離,祖孫的親情非常自然而且和諧。所以我當時就覺得這個親親抱抱的文化是非常好的,是人們表達親情關懷的最佳語言,而且是全世界的共同語言,拉近彼此的距離,多好啊!回到家裡,覺得我也應該融入這種文化: 不要再被那種科板嚴肅的生活束縛:所謂的長幼有序,沒大沒小——亞洲人所認為的不禮貌及儒家思想所不認同的家教。只要生活得自在和諧,自然就可以家和萬事興了,不是嗎?

拿定主意一定要融入這個社會, 所以我對孩子們都很隨和,可是老爸卻是一臉嚴肅的姿態。有一次兒子去朋友家住,回家以後他告訴我:外國人的父母和兒子好像是朋友一般,有說有笑的很和諧。我多麼希望我們的家也是一樣啊。因此我也常常跟孩子來個擁抱,習慣就自然不尷尬了。老爸樂在心中,我看得出來。

當我回台灣會親友時,沒有打扮,衣服樸素,只求乾淨整齊如在澳洲時一般。我的動作很自然的抱抱朋友們,他們都很樂意跟我接近,我也很高興,朋友們都回到我的身邊了。回去看婆婆我也很自然的跟他話家常,只是離開時我來個抱抱親親道別,沒想到她像觸電一般的低語,「你抱了我」。我心裡有一股衝動,是的我會回來看你,再抱抱你。回到了自己的娘家,親親抱抱自己的親姊妹時很自然,抱著媽媽親親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有點感慨激動。這時候我終於明白了親親抱抱的作用與威力。

如今抱抱已為人所接受,但是親親仍然屬於對小孩的親昵愛憐,以及情侶之間情意的表達。然而對於老人來說,這種感情的表達則更為需要。因為他們或長期卧病或行動不便,有家人的陪伴他們就會很高興,更何況抱抱呢?

家人服侍三餐已不易,何況尚有工作在身,怎能長日陪伴呢?所以我鼓勵朋友們多多來往,暢談生活感受,讓我們抱抱他們、親親他們,各解舒懷。這就是政府鼓勵老人做義工以及坐車免費的目的:在於要老人出來多走動,以免久卧久坐讓腦力失去活動,衰老不願出門,導致老年痴呆。大家多出來參加社交活動,或多學習新奇之事,不怕慢只怕不開始,這就是活到老學到老。

所有的朋友們,讓我們都動起來吧!我們可以發揮對朋友們的本能與愛心,親親抱抱讓他們有所安慰,感受到有人關懷他們,也是功德無量!

作者:蔡美娟

推薦閱讀: 人在澳洲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