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樂節甫一結束我便於6月飛抵澳大利亞墨爾本,但紀念笛子藝術家俞遜發音樂會的餘韻仍在耳邊久久繚繞。今日得閑,忽有一股把玩一番竹笛的衝動。晩飯後,我便帶上樂盒來到與居室毗鄰旳珀萊區維多利亞公園。
座落於墨爾本巿內居民區的維多利亞公園並不大,約摸一個半足球場的大小。走進公園,迎面便是一座涼亭。涼亭前裝置著一個小小的噴泉,許是壓力不足或是其它原因,現在變成了一股汩汩而流的小「溪水」。順著涼亭台階拾級而下,映入眼幕的,是一個略顯低凹的碩大橢圓形草坪,環繞草坪有一條約二米寬泥磚砌成的小徑,四周高大挺拔的樹木形成天然的公園圍墻。
處於冬季的墨爾本並不寒冷,雖然已是黃昏時分,太陽依然斜掛在天空,陽光透過枝葉在地面上落下參差斑駁的陰影。此時,公園裡遊客三三兩兩的並不多,他們有的悠閑地蹓狗,有的沿小徑自在地散步,還有的坐在公園長椅上聊天,更有一對情侶相依相偎絮絮細語。不時有微風輕拂而過,捎來陣陣淡淡的花香,更惹得樹葉娑娑作響。
我在長椅上坐下,獨自享受這份明媚愜意的雅韻,漸漸融入和諧物我兩忘,心靈分明感悟到大自然音響的律動,與之伴和的願望油然而生。從樂盒內抽出一支竹笛,我凝神屏息地吹了起來,瞬間笛聲響徹公園,我也很快浸沉在樂曲優美的旋律里而忘卻了一切。
我喜歡竹笛,緣由它的材質取之於江南山川間的竹林,極為普通特別親切;我更喜愛竹笛的音色,極為清脆特別高亢,具有濃烈的中華元素的文化印記。從少年時代起,我就與竹笛成為好朋友,形影不離。自1956年加入上海市少年宮小夥伴藝術團民樂隊後,得益於指導員慕寅老師的點撥,加之樂隊氛圍的薰陶,夯實了我的竹笛基礎,我的竹笛吹奏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並在多次演出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演奏經驗。
我先吹了一首在中國家喻戶曉的「誰不說俺家鄉好」,然後是一曲「江南好」。剛剛奏罷,四周突然響起熱烈的掌聲,陶醉於江南美色意境中的我,一下子被拉回到現實中;我驚訝地發現:不知何時起,橢園形草坪上竟然密密匝匝地坐滿了人!他們使勁地鼓掌,似乎要求我加演。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淚水頓時盈滿眼眶,我沒有想到在異國他鄉不經意間竟受到如此熱情的禮遇,內心的激動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向他們深深地鞠了一躬,便拿起竹笛,調整好氣息,又吹奏了起來。一會兒是親切活潑跳動的「牧民新歌」,一會兒是情趣自然詼諧的「小放牛」,待會兒又響起了馬蹄擊節車輪吟唱的「揚鞭催馬運糧忙」,等。笛聲在公園上空回蕩,旋律雋永沁人,人人屏息靜聽;最後,為了表達對澳洲人民的敬意,和著人們有節奏的掌聲,我吹奏了澳大利亞著名民歌「剪羊毛」,將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
曲終人散。陸陸續續有人向我走來,豎起大姆指對著我說:「Very good!」有幾位華人走到我面前,十分驚奇,說:「真想不到吹出如此充滿青春活力樂曲的人,竟是一位兩鬢斑白的古稀老人!」更有澳洲人士表示願為我免費製作音樂碟片,我誠懇地婉謝了他的好意。直至走出公園大門,仍有人向我點頭示意,揮手告別。
天空星星,似顆顆鑽石點綴在黑絲絨般的夜幕上。剛才公園裡充滿愉快的經歷,令我難以平靜。忽然,我想起一位先人所說,音樂是永不鏽蝕的鑰匙,能打開素不相識人們心底的大門;那麼,竹笛就是眾多鑰匙中光彩奪目的一枚!
作者:姜禮英
推薦閱讀: 人在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