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的《駐外記者》節目播放了一名在北京拾荒的老人和他的侄子的故事。節目播出後,數百名觀眾聯繫ABC,詢問他們是否能向這位男孩提供幫助。
11歲的王夢男被他的叔叔收留。他的叔叔王金東在北京以撿垃圾為生。ABC的觀眾為王夢男捐助了1.7萬澳元。這對於一個家裡沒有電也沒有自來水的家庭來說,是一筆巨款。報道王夢男的故事的ABC駐華記者比爾·伯圖爾斯(Bill Birtles)再次找到這家人,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
下面是比爾的採訪報道原文:
大興區是北京南部的一個大區,當你遠離市區來到郊外,滿眼所見越來越不像首都。閃閃發光高聳的大樓、瑪莎拉蒂和時尚都市人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三輪機動車、塵土飛揚的建築工地和農家菜餐館。
在這裡,我、製片人李彬和攝像王子圓曾在這個夏天長時間跟拍老王。他的名字實際上是王金東,作為一個70歲的老人,每個人都叫他老王。這並非對他不敬,這只是中國稱呼老年人的正常方式。
那時我們正在調查北京這個擁有2200萬人口的城市是如何管理垃圾的。我們聽說老王靠撿垃圾為生。所以幾天來,我們穿過荒涼的建築工地,前往附近的廢品場,拍攝他撿瓶子和罐頭,以此謀生。這樣的生活已經夠艱難的了,但是老王和他的妻子還要照顧他們11歲的侄子夢男。
他們三個人住在一個沒有水電的小磚房裡,不用交房租。可是當地政府計劃剷平這個地方進行重建,他們面臨著要搬走的壓力。
上一次我們見到他們時,承包商已經過來突然建了一堵磚牆來堵住他們住的小巷,用磚堵住他們,阻止老王把他的垃圾車推出去。當時的情形真是糟糕透了。
這個星期,我們回到這裡,給他們帶來了好消息。
《駐外記者》(Foreign Correspondent)關於王夢男的節目播出後,ABC觀眾向夢男捐助了1.7萬澳元。把這些錢轉到中國著實不易。但是這個星期我們終於能夠把錢轉到老王新創建的銀行賬戶上了。我們只讓他開個賬戶,沒告訴他捐了多少錢。他顯然對這一數字感到很驚訝。
「我感謝澳大利亞的觀眾幫助我。我真的很感激!」王金東說。「我要感謝澳大利亞觀眾幫助有困難的中國人。我真的很感激,因為沒有你們,我的澳大利亞朋友,我就無法得到這種幫助。」
如今這家人還住在那個小磚房裡。老王聽說當地政府資金不足,不得不推遲了重建計劃。小磚房裡還是沒有電沒有水。
在去銀行確認成功收到捐款後,我問老王他要怎麼花這筆錢。「有了這些錢,我會用來給夢男交學費,給他上學,」老王說。「我自己一分錢也不會花。我會用這筆錢為祖國培養一名年輕人才。我自己不會碰一分錢。不管我的生活有多艱難,我都不會碰它。這筆錢必須用於他的教育。」
我們和他在一家農家飯店吃午飯。餐桌上擺著我見過的最大的幾盤食物,在這裡我們討論了讓夢男接受教育的最佳方法。每年的學費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便宜,因為夢男是農民工的子女,他只能上民辦學校。
這是一項慈善事業,從政府方面並沒有得到多少支持。每年的學費約為1500澳元。到目前為止,夢男就讀的小學校長一直允許老王盡其所能支付學費。但是明年夢男會升讀中學,在那裡他就不會得到如此優惠的學費折扣。
我們還討論了老王一家如何找到一個合適的居住地。在鎮上那所中學附近的地方租一套小公寓每月大約需要250澳元,這些捐款可以讓夢男在讀中學那幾年有一個更穩定的住處。
午飯結束時,老王搶著買單,我們為了阻止他,幾乎和他發生了混戰。這在這裡的餐館很常見,每個人都熱情好客。幸好我可以用我的智能手機買單。老王連個智能手機都沒有,在中國沒有智能手機幾乎不可能做任何事情。
事實上,夢男學校的老師通過應用程序發送課堂作業。夢男是唯一一個沒有智能手機的學生。老王已經答應給他買一個,這樣他就可以好好學習了。
吃完午飯,我們去學校看看夢男。他說他最近的成績不是很好。但是,儘管有點害羞,知道有這麼多人捐款幫助他,他也感到很驚訝。「我很高興。等我長大了,我也許可以用這筆錢創辦一家公司。但是現在,我會買一些書來學習,」王夢男說。「當然,我希望我們能搬到更好的地方,比如公寓。只要有電和水,對我來說就可以了。」
在離開之前,我給老王寫下我的手機號碼,跟他說他買了手機就給我發簡訊。
夢男是一個聰明的男孩,雖然他處境非常艱難。希望這一點幫助能幫助他發揮潛力,至少過上好一點的生活,不用面對他的叔叔所面臨的困難。
就在幾周前,我在菲律賓偶然遇到一個有著相似經歷的人,他的故事很讓人振奮。我當時被派去報道一場山體滑坡,我們僱傭的司機告訴我,BBC曾在一期關於馬尼拉計程車司機的節目中報道他。節目播出後,來自英國的捐款大量湧來,他用這些捐款送兒子上學。現在他十幾歲的兒子學習成績很不錯,希望能夠獲得獎學金出國留學。
這讓我意識到,人們的慷慨會如何改變一個人的生活。
來源:ABC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