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即面神經麻痹(Facial nerve paralysis),俗稱「口眼歪斜」、「歪嘴巴」,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疾病。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不受年齡限制。大部分患者是在受寒著涼、感冒、疲勞後發生,患了該病之後,往往有一側嘴巴歪斜,口角下垂,口水從口角流出,示齒時口角歪向健側,一側面部肌肉麻木,不會做鼓腮、吹口哨等動作,而且病側眼睛不能緊閉,眼球向外上方轉動。面癱雖不會致命,對於愛美的人士來說等於毀容,帶來的心理影響可能更巨大。
治療面癱,西醫主要讓病人服用了抗病毒、抗炎、維生素營養神經的西藥。大多數患者服用了抗病毒、抗炎、維生素營養神經的西藥,仍沒有恢復跡象,沒有一點肌肉的收縮。西醫認為已經做過相關治療,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只能依靠自身來慢慢恢復了。由於西醫治療面癱束手,在中國、台灣、香港等地醫院多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面癱。
面癱屬中醫學「面癱」,「口僻」,「口眼蝸斜」等範疇,隋代太醫博士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卷一‧風病諸侯》指出:「風邪入於足陽明,手太陽之經,遇寒則筋急引頰,故使口喎僻,言語不正,而目不能平視」。中醫觀點認為會有這樣的病症,病因主要為體內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衛外不固,風寒或風熱之邪乘虛侵襲面部經絡,導致氣血痹阻經絡,經筋失養,筋肉失於約束,寒主收引,寒勝則筋急,熱勝筋緩,緩急不均,遂牽掣而見口眼歪斜等癥狀。
靳三針療法由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靳瑞,集中醫經典理論和歷代針灸醫家臨床經驗之精華,所創立的嶺南針灸學派,也是當今理論最成熟的針灸學派。所謂的 「靳三針」 是指:
治療某些疾病的三個最重要,最常用的穴位。
某些病症針灸三次即可控制癥狀。靳三針現已因為其神速的針灸療效而蜚聲海內外,該療法進入了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國家級中醫繼續教育項目,在全國中醫院推廣使用,其「理法方穴」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靳三針針對不同疾病已有四十多組配穴,治療面癱的配穴為「面癱針」。面癱針取穴上翳風,地倉頰車互透,迎香,陽白,太陽,四白,配穴外關,合谷穴位。常規消毒後,急性期先針刺雙側外關,合谷穴,以提插捻轉瀉法;再針刺患側翳風,地倉頰車互透,迎香;陽白,太陽,四白穴,針刺翳風前,先用食指在耳根後按壓,一般情況下,面癱患者在這個穴位上都會有明顯的壓痛點,力度不必太大,直刺,針刺深度以患者出現酸,麻,脹感為度,手法不要過重;針刺地倉和頰車時要注意方向和角度,兩針相對而刺,地倉方向是針柄與口角線呈一線眼瞼閉合不全加太陽,陽白,四白,陽白,四白兩穴針刺方向均向下刺,太陽穴直刺;口角歪斜加迎香穴,沿鼻唇溝斜刺,以上穴位在急性期均宜輕刺刺,不強求強烈針感;在靜止期及恢復期,先針刺雙側外關,健側合谷穴,以平補平瀉法;其他針刺穴位同急性期,但針刺宜深刺重刺,要求有強烈針感,每次留針30分鐘。
根據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靳三針針灸療法治療的最佳時機應是發病剛開始時,治癒率相當高,達九成,急性期面癱病患可於兩個月內復原。
不管中醫或西醫,醫生的天職是要治好病人的病,不是拖延病人的治療時間並且讓病人付出更多的錢。當今有些針灸醫生不重辨症,不審病因,隨病取穴,頭痛治頭,腳痛醫腳,不但沒有療效,還可能危及病人健康。中醫的特色在於辯其症,尋其本,在「治病必求其本」的基礎上立法取穴,只有這樣才能在臨床上取得好的療效, 從根本上解除病人的疾病。之前接受中醫、西醫治療無效的面癱患者,可以採用在反覆臨床實踐中,療效明顯的靳三針療法。
本文由中醫內科專科 Jimmy Zhu醫生供稿
手機預約諮詢: 0428 308 765
地址: (1) 103/28 Chandos Street,St Leonards 2065
(2) 101/4 The Boulevarde, Strathfield 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