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脂肪積聚過多,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以上時即可稱為肥胖症(Obesity)。 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肥胖定義為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肥胖者相較於健康體重者,多出3倍以上的危險性會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膽囊疾病、血脂異常、呼吸困難、睡眠呼吸停頓。而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痛風、骨關節炎、冠狀動脈心臟病也有多出2至3倍的危險性。最後連乳癌、子宮內膜癌、結直腸癌、女性賀爾蒙異常、多囊性卵巢症、不孕症、下背痛、胎兒畸形、麻醉風險等也有多出1至2倍的危險性。
西醫學認為肥胖與遺傳,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內分泌功能紊亂,代謝因素和營養因素不平衡等有關,利用運動、藥物、手術等方法治療肥胖症。減肥代謝手術是通過微創外科手術方式,切除部分胃或通過改變消化道通道,達到限制食物攝入,減少吸收或兩者兼有的目的,目前最常用的手術以腹腔鏡胃袖狀切除術和胃旁路手術為主。常見的減肥代謝手術併發症包括出血,手術吻合處滲漏,深層靜脈栓塞,肺部擴張不全或肺炎,肺栓塞,傷口感染,腸阻塞等。肥胖症病人由於脂肪組織肥厚,一旦產生腸胃道手術的併發症,脂肪組織也會發生病症。據《今日美國報》報導,研究顯示在美國大約有四成的病人在接受減肥手術後的半年內罹患疝氣、脫腸、腹絞痛或肺炎等併發症,這些併發症為病人增加了數千美元的醫療費用。
肥胖症屬於中醫學「肥人」、「痰濕」、「痰濁」等範疇。金元時代醫家李東垣在《脾胃論》指出:「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飲食水谷入胃,須依靠脾胃運化功能健運才能轉化為精微物質,若脾胃虛弱則運化失職,水谷肥甘之物無以化生氣血津液,轉化為脂膏,痰濁積聚體內,導致體態肥胖。元代著名醫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說:「肥人多是痰飲」。由於脾虛津液之運化輸布停滯,郁而化痰,此過程常與濕濁並存,故通稱為痰濁,臨床表現為身重不爽,睏倦,下肢浮腫等。治療上應結合健脾利濕、疏肝理氣、清除胃熱、通腑瀉濁,結合針灸抑制食慾,並促進體內的氣血循環與水份代謝。
靳三針療法由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靳瑞,集中醫經典理論和歷代針灸醫家臨床經驗之精華,所創立的嶺南針灸學派,也是當今理論最成熟的針灸學派。所謂的「靳三針」是指:
治療某些疾病的三個最重要、最常用的穴位。
某些病症針灸三次即可控制癥狀。靳三針現已因為其神速的針灸療效而蜚聲海內外,該療法進入了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國家級中醫繼續教育項目,在全國中醫院推廣使用,其「理法方穴」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靳三針針灸療法針對不同疾病已有四十多組配穴,治療緩解肥胖症的配穴為「肥三針」(帶脈、中脘、足三里)和「脂三針」(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因足三里乃足陽明胃經的合穴,下合穴,具有健脾化濕之功。八會穴之腑會中脘穴,可理中焦氣機,調升降,增強脾胃運化之功。肥胖患者,尤其是腹部肥大的患者,多與帶脈穴的約束功能失調有關,故選取帶脈穴用以治療肥胖者之腰腹肥大。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之交會穴,可以加強肝、脾、腎的功能,達到調節水液代謝的目的。內關為八脈交會穴,通於陰維脈,並與之合於胃、心、胸,具有寬胸理氣和胃的作用,可健脾化濕消脂,諸穴合用起到調理臟腑,除濕化痰,減肥消脂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肥胖症的目的。
此外,臨床除了靳三針灸治療,還可應用艾灸來增強效能,通陽化氣,加強綜合治療效果。肥胖的形成原因主要以脾胃運化失常為關鍵,臨床治療上以調理脾胃,升清降濁為治療原則。一旦臟腑功能正常,出入平衡,正本清源,則肥胖自除。
不管中醫或西醫,醫生的天職是要治好病人的病,不是拖延病人的治療時間並且讓病人付出更多的錢。有些針灸醫生不重辯症,不審病因,隨病取穴,頭痛治頭,腳痛醫腳,不但沒有療效,還可能危及病人健康。中醫的特色在於辯其症,尋其本,在「治病必求其本」的基礎上立法取穴,只有這樣才能在臨床上取得好的療效,從根本上解除病人的疾病。先前接受中醫或西醫治療無效的肥胖症患者,可以採用在反覆臨床實踐中,療效明顯的靳三針療法。
本文由中醫內科專科 Jimmy Zhu醫生供稿
手機預約諮詢: 0428 308 765
地址: (1) 103/28 Chandos Street,St Leonards 2065
(2) 101/4 The Boulevarde, Strathfield 2135
This post was last modified on 2021年4月30日 18:07
一位13 年前成為澳大利亞公民的前美國海軍陸戰隊飛行員被告知,他將被引渡到美利堅合眾國,原因是他被指控非法訓練中國飛行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