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總理變更對移民和房價的影響

移民資訊

上周,澳洲自由黨內上演了一場權斗大戲。黨魁譚寶(Malcolm Turnbull)被內政部長洋芋頭(Peter Dutton)挑戰,於2018年8月24日周五上午失去總理一職;之後,洋芋頭、比曉普(Bishop)和ScoMo(Scott Morrison)爭奪黨魁,比曉普先陣出局,最後ScoMo以43票比40票打敗洋芋頭,獲得澳洲總理一職。某些大腦大小堪比扁桃體的移民和賣房中介們興緻高昂(不要自行帶入,我說的是News Crop的那幫沐猴們),宣揚親移民、親房產的ScoMo上台之後,一定會放開移民,提振房價,忽悠大家趕緊來澳洲,多去買房。

為何政變

報道政變的媒體很多,但是沒有一個詳細解釋政變為什麼發生。坊間流傳的說法是,這次政變的是前任總理托尼(Tony Abbott)一手策劃。想當年,托尼打敗工黨(ALP),當選總理,意氣風發,結果被小弟譚寶背後暗算,還沒到任期,便被捅一刀,落選黨魁。托尼卧薪嘗膽,暗中積蓄力量,現在帶領小弟洋芋頭在譚寶被國家能源保障(NEG, National Energy Guarantee)弄得焦頭爛額之際,挑戰譚寶權威。捅人者人必捅之;天理循環,報應不爽,現在譚寶也有了被人背後捅一刀的切身之痛。只可惜洋芋頭誤算了黨內支持,功虧一簣,讓譚寶的小弟ScoMo撿了便宜,最後4個候選人中,選民民意支持最低的一個ScoMo上台。

這種天理循環報應式的說法在國人之中流傳甚廣,但是卻並不是政變的原因。為什麼自由黨內會發生政變呢?要從澳洲的民主政體「Westminster System」說起。

Westminster System起源於英國,簡單的說,就是政策是由執政黨內閣集體投票決定,黨魁只是為更便利的執行內閣的集體決定而存在。但是,壞就壞在以前工黨黨魁陸克文(Kevin Rudd)起了個壞頭。陸克文上台之後,特立獨行,把內閣撇在一邊,自己想幹嘛幹嘛;之後的澳洲總理,多數都是和陸克文一樣,忽略內閣意見,自己為所欲為。這也是為什麼從2007年陸克文上台後,沒有一屆總理是做滿全期的,都被內閣半路腰斬。譚寶也是一樣,在黨內一人獨大。在關於國家能源保障的政策上,不經過內閣,直接把小弟能源部長拉著去面對媒體介紹自己的政策,當然造成了內閣的不滿;最後被斗下台,實在不冤。

在理解了政變的原因之後,你就知道為什麼最沒個性、最中庸的ScoMo會上台。內閣們都怕再選出一個類似托尼或者譚寶的獨裁暴君,所以選了一個最無能、最可能聽內閣意見的ScoMo。

對澳洲將來移民、房價政策的影響

ScoMo之前的政策都是親移民、親「大澳洲」,支持房價上漲,所以,很多目光只能看到眼前三寸的人覺得,以後澳洲肯定是大開移民,房價大漲。就算是這樣,他的政策也最多執行十個月。明年五月的大選是ScoMo唯一的焦點。現在擺在ScoMo面前的路只有兩條:

  1. 重大變革。

實施包括消減移民,降低能源價格,減低公民生活支出的壓力,支持工資上漲,修建更多的基礎設施建設,緩和大量移民帶來的壓力,鼓勵公民存錢,而不是借債,縮減房地長泡沫等政策。這些都是選民急需解決的問題;如果ScoMo想在明年大選擊敗工黨,他必須做出重大變革。

  1. 保持政策不變。

基本上,那43名投ScoMo票的議員們把ScoMo選出來就是為了輸的,等著明年被工黨趕下台。

當然,根據ScoMo的智商來看,他只會「維持穩定」。他看不到普通選民急需解決的問題,更何況提出去解決的方法。憑ScoMo的本事,能當上澳洲總理就夠他以後吹牛的了,還期待他能解決澳洲現在面臨的經濟問題?

結語

ScoMo上台之後,如果沒有魄力進行大的改革,那就只能坐等反對黨明年五月大選大獲全勝。就算ScoMo有能力暫時穩定移民和房價(這裡說的穩定房價,不是說防止房價下跌,而是穩定房價下跌的幅度),十個月之後,移民和房價會受到競選的重大影響;換句話說,移民會越來越難,而房價會跌的越來越快,跌幅越來越大。現在還在猶豫是否要遞交澳洲永久居留簽證的人,趕緊遞交了;現在債務纏身、入不敷出的人,可以考慮清理掉自己的一部分債務。

如果讀者有關於簽證的問題需要進行法律諮詢,可以直接撥打61 2 8084 8341,預定時間,來偉博律師事務所悉尼市中心的辦公室: Level 6, 1 Castlereagh St, Sydney 2000,和專業律師見面詳談。2018年9月30日之前,第一次諮詢,前二十分鐘免費。

免責聲明: 本文章是由WB Legal 律師文雅男律師撰寫,版權和所有權利由WB Legal Group偉博集團保留。本文並非法律意見,也並非金融投資意見;本律所及其律師不對任何因為依賴本文內容而造成的損失負責。請讀者聯繫律師事務所,進行正式的法律諮詢。

 

 

作者:文雅男律師,WB Legal Group偉博集團

圖片:網路

 

 

展開評論
更多評論